子曰:“从(zòng)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从,去声。
○孔子尝厄于陈、蔡之间,弟子多从之者,此时皆不在门。故孔子思之,盖不忘其相从于患难之中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行,去声。
○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见。
○程子曰:“四科乃从夫子于陈、蔡者尔,门人之贤者固不止此。曾子传道而不与焉,故知十哲世俗论也。”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从,是随从。
○陈、蔡,是二国名。
○昔楚昭王聘孔子欲委之以国政,孔子往应其聘。行到陈、蔡二国之间,那时二国大夫谋说:“楚用孔子,必然强大,不利于我小国,不如阻绝了他。”乃发兵围困孔子,至有绝粮之厄。其后孔子还归鲁国,追思前事,因发叹说:“我当初厄于陈、蔡之间,弟子多从我者。至于今日,或散之四方,或出仕他国,不但有隐显之异,亦且有存殁之殊,皆不在吾门矣。”
○盖以其相从于患难之中,故念之而不忘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颜渊以下十人,都是孔子弟子。
○门人因孔子追思陈蔡诸贤,遂详记之说道:“当时从夫子于陈蔡者,都是师门高弟,各有所长。有践履笃实,长于德行的,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有应对明敏,长于言语的,是宰我、子贡;有才识疏通,长于政事的,是冉有、季路;有闻见博洽,长于文学的,是子游、子夏。此皆平时受教于门墙,相从于患难者也。然观此四科之目,则夫子之因材造就,亦可见矣,使得邦家而治之,则随才授任,必有可观,惜乎其终不遇也。”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从我于陈蔡:孔子有陈蔡之厄,其时相从者,皆孔门前辈弟子。
○不及门:一说:孔子言,此时陈蔡相从诸弟子,皆不在门。一说:及门谓及仕进之门,诸弟子相从于陈蔡者,其时皆不出仕,故与陈蔡诸大夫少交际而遇此厄,孟子所谓“无上下之交”也。从上章及下文细参,似前说为是。孔子有“吾从先进”之说,其时先进诸弟子都不在门,故孔子思之。孔子厄于陈蔡,时年六十一,此章之叹,盖在七十以后,相从于陈蔡者,一时死散殆尽矣。
○德行:颇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此下非孔子语,乃记者因孔子言而附记及之,以见孔门学风先后之异。若记孔子语,则诸弟子当称名,不称字。四科中前三科,皆属先进弟子,惟第四科文学子游、子夏属后进,亦不从在陈蔡。或疑游夏亦在相从陈蔡之列,以年龄计之,决知其非。或以此下另为一章,则从我于陈蔡两句,全无意义可说,今不从。
○言语:宰我、子贡:言语,指外交之辞命,此两人皆擅于使命应对。
○政事:冉有、季路:冉有理财,季路治军,皆政事。
○文学:子游、子夏:孔子言《诗》《书》礼乐文章,皆与言语政事相通,本章文学特成一科,盖所偏重,乃若与言语政事两科有异。子游、子夏于此最所擅长,不惟子贡、宰我、冉有、季路非其伦,即颜闵、冉伯牛、仲弓视之,殆亦有逊色,故游、夏得于三科之外特标文学一目。此可见孔门晚年文胜之风。
○本章四科之分,见孔门之因材设教,始于文,达之于政事,蕴之为德行,先后有其阶序,而以通才达德为成学之目标。四科首德行,非谓不长言语,不通政事,不博文学,而别有德行一目。孔门所重,正在“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务求禄利有表现,而遂特尊之曰德行。自德行言之,余三科皆其分支,皆当隶于德行之下,孟子称冉伯牛、闵子骞颜渊“具体而微”,此三人皆在德行之科,可见德行之兼包下三科。文学亦当包前三科,因前三科必由文学入门。孔门之教,始博文,终约礼,博文,即博求之于文学。约礼,则实施之于政事,而上企德行之科。后世既各骛于专门,又多重文以为学,遂若德行之与文学,均为空虚不实,而与言语政事、分道扬镳,由此遂失孔门教育人才之精意。即孔子及身,已有“我从先进”之叹,而《论语》编者亦附记此四科之分于孔子言先进、后进两章之后,是知孔门弟子,虽因风会之变,才性之异,不能一一上追先进弟子之所为,然于孔子教育精神大义所在,则固未忘失。后进弟子中如有子、曾子,亦庶乎德行之科,故犹为并辈及再传弟子以下所推尊。本章所以不列者,颜闵诸人已足为德行科之代表,有曾皆后起晚进,故不复多及。
【白话试译】
○先生说:“以前从我在陈蔡的,此刻都不在我门下了。”德行: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有宰我、子贡。政事:有冉有、季路。文学:有子游、子夏。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