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xiǎn)久矣!”
○鲜,上声。
○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
○庸,平常也。
○至,极也。
○鲜,少也。
○言民少此德,今已久矣。
○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自世教衰,民不兴于行,少有此德久矣。”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中,是无过不及。
○庸,是平常。
○人所同得的道理,叫做德。
○至,是极至。
○鲜,是少。
○孔子说:“天下之事但有一毫太过,便可减损。有一毫不及,便可增益,都不是至善的道理。惟是中庸之为德,本于天命人心之正,而不离乎民生日用之常,既不偏于太过,亦不偏于不及,而其理经久可行,乃是至精至粹,尽善尽美的道理,岂非极至而无以加者乎!然这道理是人人之所同得,亦人人之所当行,自古圣贤所以治世修身都不外此。但如今的人,或拘于气禀之偏,或安于习俗之敝。贤智的,则失之太过,而不能裁抑以合乎中;愚不肖的,则终于不及,而不能黾勉以求其至。少有此德者,亦已久矣。”
○孔子深有感于世道之衰,故叹之如此。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中庸之人,平人常人也。中庸之道,为中庸之人所易行。中庸之德,为中庸之人所易具。故中庸之德,乃民德。其所以为至者,言其至广至大,至平至易,至可宝贵,而非至高难能。而今之民则鲜有此德久矣,此孔子叹风俗之败坏。
○《小戴礼·中庸》篇有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与《论语》本章异。《论语》言中庸,乃百姓日用之德,行矣而不著,习矣而不察,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若固有之,不曰能。《小戴礼·中庸》篇乃以中庸为有圣人所不知不能者,故曰“民鲜能”。若《论语》则必言仁与圣,始是民所鲜能。
【白话试译】
○先生说:“中庸之德,可算是至极的了!但一般民众,少有此德也久了。”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