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十九章 【原文+拼音+各家注疏】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dì)尝之义,治(chí)国其如示诸掌乎!”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达,通也。

承上章而言武王、周公之孝,乃天下之人通谓之孝,犹孟子之言达尊也。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上章言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以有天下,而周公成文武之德以追崇其先祖,此继志述事之大者也。下文又以其所制祭祀之礼,通于上下者言之。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祖庙,天子七,诸侯五,大夫三,适士二,官师一。

○宗器,先世所藏之重器;若周之赤刀、大训、天球、河图之属也。

○裳衣,先祖之遗衣服,祭则设之以授尸也。

○时食,四时之食,各有其物,如春行羔、豚、膳、膏、香之类是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昭,如字。

○为,去声。

○宗庙之次,左为昭,右为穆,而子孙亦以为序。有事于太庙,则子姓、兄弟、群昭、群穆咸在而不失其伦焉。

○爵,公、侯、卿、大夫也。

○事,宗祝有司之职事也。

○旅,众也。

○酬,导饮也。

○旅酬之礼,宾弟子、兄弟之子各举觯于其长而众相酬。盖宗庙之中以有事为荣,故逮及贱者,使亦得以申其敬也。

○燕毛,祭毕而燕,则以毛发之色别长幼,为坐次也。

○齿,年数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践,犹履也。

○其,指先王也。

○所尊所亲,先王之祖考、子孙、臣庶也。

始死谓之死,既葬则曰反而亡焉,皆指先王也。

此结上文两节,皆继志述事之意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郊,祀天。

社,祭地。不言后土者,省文也。

禘,天子宗庙之大祭,追祭太祖之所自出于太庙,而以太祖配之也。

尝,秋祭也。四时皆祭,举其一耳。礼必有义,对举之,互文也。

示,与视同。

视诸掌,言易见也。此与论语文意大同小异,记有详略耳。

 

 上第十九章。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达,是通达。

○达孝,是通天下之人都谓之孝。

子思引孔子之言说:“凡人之孝,止于一身一家,而未必能通乎天下。惟是武王周公,不惟自己能尽孝亲的道理,又能推以及人之亲,礼制大备,使人人皆得以尽其孝,所以通天下之人,都称他孝,而无有间然者,岂不谓之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善,是能。

○继,是继续。

○志,是心之所欲者。

○述,是传述。

○事,是所已行者。

两个人字,都是指前人而言。

孔子说:“武王周公所以为达孝者,无他,以其能继志而述事也。盖前人之心志,有所欲为的,虽是不曾遂意,也望后人去承继他。武王、周公便能委曲成就,念念要接续前人的意向,不使他泯灭了,这是善继其志。前人之行事,有所已为的,虽是不曾成功,也望后人去传述他。武王周公便能斟酌遵守,件件要敷衍前人的功绪,不使他废坠了。”

这是善述其事,武王周公之孝如此,所以达乎天下,而无一人不称其孝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春秋,是祭祀之时,四时皆有祭,举春秋则冬夏可知。

○修,是修整。

○陈,是陈设。

○宗器,是先世所藏的重器。

○裳衣,是先王所遗的衣服。

○荐,是供献。

○时食,是四时该用的品物。

孔子说:“武王周公所以善继志而述事者,何以见得?今以所制祭祀之礼言之,到春秋祭享的时节,于祖庙中门堂寝室,皆及时修整,以致其严洁而不敢亵渎;于先祖所藏的重器,都陈设出来,以示其能守而不敢失坠;于先王所遗的裳衣,必设之以授尸,不惟使神有所依,亦以系如在之思也;于四时该用的品物,心荐之以致敬,不惟使神有所享,亦以告时序之变也。”

武王周公所制祭祀之礼,通于上下者如此。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序,是次序。

○昭穆,是宗庙的位次。在左边的为昭,取阳明之义。在右边的为穆,取阴幽之义。

○旅,是众。

○酬,是以酒相劝酬。

○燕,是燕饮。

○毛,是毛发。

○齿,是年齿。

当祭于宗庙之日,群庙的子孙,皆来与祭,其排列的班次,或在左、或在右,各照依其主而不紊者,所以序其何者为昭,何者为穆,使等辈先后之不至于混乱也。陪祀之臣,有公、有侯、有卿大夫,其爵不同,于祭之时,而序其或在前或在后,都有个次第者。所以分辨其敦为贵、敦为贱,使尊卑不至于搀越也。祭必有事,如宗是掌管祠祭的,祝是读祝文的。又有司尊的、执爵的,及奠帛赞礼的,皆事也。于祭之时,而序次其执事者。盖祭以任事为贤,所以分别其人之贤,择其德行之优、威仪之美、趋事之纯熟者为之,使非贤者不得与也。祭毕之时,同姓的兄弟与异姓的宾,众人饮酒,互相劝酬,其各家子弟每,都着他举觯于其父兄,而供事于左右,所以然者,盖宗庙之中,以有事为荣,正所以逮及那子弟之贱者,使他亦有所事,而因事以申其敬也。饮宴之后,异姓之宾皆退之,又独宴同姓之亲,到这时节,不论爵位之崇卑,但以毛发之黑白为坐次之上下,皆此者,盖同姓比之异姓为亲,故专论年齿以定坐次,使长幼不至于失序也。夫序昭穆者,亲亲也;序爵者,贵贵也;序事者,贤贤也;逮贱者,下下也;序齿者,老老也。武王周公一祭祀之间,其意义之周悉如此。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这一节是总结上文。

○践,是践履。

○所尊,是先王的祖考。

○所亲,是先王的子孙臣庶。

五个其字,都指先王而言。

孔子说:“武王周公所制祭祀之礼,既善且备如此,可以见其善继而善述矣,何也?先王之对越神明必有位,所行必有礼,所奏必有乐。今武王周公祭祀之时,所践履的就是先王对越祖考的位次,所行的就是先王升降周旋的礼仪,所奏的就是先王感格神人的音乐。祖考是先王所尊崇也,今祭祀一举,致其诚敬,而祖考来格,是能敬先王之所尊矣,子孙臣庶,是先王所亲厚也。今祭祀一行,笃其恩爱,而情义联属,是能爱先王之所亲矣。以此观之,可见武王周公事奉先王无所不至。先王虽死,事他如在生的一般,先王虽亡,事他如尚存的一般。真可谓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而为孝之极至者也。”

称曰达孝,不亦宜乎?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郊,是祭天。

○社,是祭地。

○上帝,即是天,言上帝则后土在其中。

○禘,是五年的大祭。

○尝,是秋祭。言秋祭则其余在其中。

示字与视字同。

掌,是手掌。示诸掌,是说看得明白。

孔子又说:“武王周公所制祭祀之礼,不但如上文所言而已。总而言之,有郊社之礼焉,有宗庙禘尝之礼焉。郊社之礼,或行于圜丘,或行于方泽,盖所以事奉上帝与后土,答其覆载生成之德也;宗庙之礼,或五年一举,或一年四祭,盖所以祭祀其祖先,尽吾报本追远之诚也。这郊社禘尝,是国家极大的礼仪,其中义理微妙,难于测识,若能明此礼仪而无疑,则理无不明,诚无不格,治天下国家的道理,即此而在,就如看自家的手掌一般,何等明白。”

盖幽明一理,而幽为难知,神人一道,而神为难格,既能通乎幽而感乎神,则明而治人,又何难之有哉?夫武王周公之制礼,不惟善体乎先王,而又可通于治道,此所以尽伦尽制,而有合于中庸之道也。

上第十九章。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注释】

○达孝:达,通也。即天下之人皆谓其孝,或可解作“至孝”。

○春秋:春天秋天祭祀之时。

○陈其宗器:陈列祖宗传留的器物。

○设其裳衣:安设祖宗的衣服。

○荐其时食:供奉合适的食物。

○昭穆:古代宗庙之制,始祖庙居中,以下皆父为昭,子为穆。昭居左,穆居右。行礼时,子孙的排列,亦以昭穆为序。

○序爵:排列爵位的等级。

○序事:事,即祭祀时的职事。

○旅酬:旅,即众,酬,斟酒。朱注:“旅酬之礼,宾弟子兄弟之子各举筹于其长而众相酬。”

○逮贱:使身份低贱者亦得以申敬。逮,及也。

○燕毛:朱注:“祭毕而燕,则以毛发之色别长幼为坐次也。”燕即宴。

○序齿:齿,年龄。以年龄大小为序,以别老幼。

○践其位:在祭礼中居昔日先人之位。其,指祖先。

○行其礼:行祖先之礼。

○奉其乐:奏祖先之乐。

○敬其所尊爱其所亲:敬祖先之所尊,爱祖先之所亲。以上各句是表示不敢忘先祖之意。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于孝子之心,是把已死的祖先当作仍在生那样来奉事的。

○郊社之礼:郊是祭天,社是祭地。朱注:“不言后土者,省文也。”

○禘尝:禘是天子在宗庙中的大祭,五年举行一次。尝,是每年秋天所行的常制。二者都是祭其先祖的。

○治国其如示之掌乎:《论语·八佾》篇:“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朱注:示,同视。即如能明白禘尝之义,则治国之道,如同看视自己的手掌那样清楚。

 

【疏解】

此章承上章所言周公之制礼乐而作进一步的阐明,言周公所制之祭祀之礼,是通于上下的。

宗庙之礼,是因为人子所要尽其孝思而有的,而此孝思若充分实现,可及于一切,使一切存在皆成理想之存在,方是孝之完成,故武王周公可称达孝。此可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是一道。

又宗庙之礼,亦是明“贵始”之意。荀子礼论:“贵始,得(同德)之本也。”人能不忘其先祖,推而至于祭天地,以表示不敢忘始忘本,这样人的宗教精神、超越意识便会呈现,而使人有所畏敬。而这亦等于对於穆不已的天命有所体会。如中庸首章所言之谨守其不睹不闻之性体。人如果能这样终日乾乾,对越在天,则一切礼仪政教,都可由此而出。因绝对精神,是一切精神之根本。而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最足以启发人之超越意识,使人对天道性体有所体会。

故由人之亲亲而呈现之仁,必须客观化而为尊尊之义,故礼有辨贵贱、辨贤、逮贱及序齿等意义。此所以表现客观精神也。而主观面之仁,客观面之义,必须于天地精神(绝对精神)处得其归宿,故必由郊社之礼宗庙之礼以言事上帝、祭其先祖,以显超越意识。

 

编自:杨祖汉《中庸义理疏解》(台湾鹅湖出版社)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4)
郑其嘉的头像郑其嘉管理员
上一篇 2021年8月10日 上午11:00
下一篇 2021年8月12日 上午11: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