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八章 【原文+拼音+各家注疏】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yīng而弗失之矣。”

○回,孔子弟子颜渊名。

○拳拳,奉持之貌。

○服,犹着也。

○膺,胸也。奉持而着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

颜子盖真知之,故能择能守如此,此行之所以无过不及,而道之所以明也。

 

上第八章。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回,是孔子弟子,姓颜名回。

○择,是辨别。

○善,即是中庸之理。

○拳拳,是恭敬奉持的意思。

○服,是着。

○膺,是胸。

孔子说:“天下事事物物都有个中庸的道理,只是人不能择,那能择的,又不能守。独有颜回之为人,他每日间就事事物物上仔细详审,务要辨别个至当恰好的道理,但得了这一件道理,便去躬行实践,拳拳然恭敬奉持着在心胸之间,守得坚定,不肯顷刻忘失了。”

这是颜回知得中庸道理明白,故择之精而守之固如此。此行之所以无过不及,而道之所以明也。

上第八章。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注释】

○回:孔子弟子颜回。

○拳拳服膺:拳拳,持守不失的样子。服膺:奉持谨守。

 

【疏解】

颜回是孔子最赞叹的弟子。孔子说他“不迁怒,不贰过”,“居陋巷……不改其乐”,“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吾日见其进,未见其止”,可见颜子的生命的真实诚笃。这里则说他能择乎中庸,又能守而不失。他得一善,便会反求诸己身,希望自己能真有此善,能如此,则他便可实有此善。因人之本心善性便是一切善的根源,在人能反求诸己,希望自己能实践此善时所表现出来的真切笃实的生命,便是本心的呈现;本心一旦呈现,自然能实践自己所要求实现的善。

颜子的“不迁怒,不贰过”,是消极的克己的工夫;而“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是积极地求自己的本心善性实现的工夫。合此二者,便可见到颜子的修持工夫的不可及,与他的生命的真挚诚实。

择乎中庸,是知;而守中庸而弗失,是仁。所谓“知及之,仁能守之。”(论语卫灵公)由颜回的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可见其内心之诚,此已透示出中庸后半部言诚的意义。

 

编自:杨祖汉《中庸义理疏解》(台湾鹅湖出版社)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5)
郑其嘉的头像郑其嘉管理员
上一篇 2021年7月17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