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上古思想之趋势
附识:郭店竹简出土对先秦哲学之关系述略(本节)
第二章 孔子的仁教
第三章 墨子的思想理论
第四章 孟子的心性之学
第五章 老子的哲学
第六章 庄子的智慧
第七章 名家与墨辩
第八章 中庸易传的形上思想
第九章 荀子的学说
第十章 法家与秦政
公元一九九三年,湖北郭店楚墓竹简出土,计八十四枚,一万三千字。属于儒家者十一种十四篇,属于道家者二种四篇。学者之解读,各有参差。而郭沂教授发表《从郭店竹简看先秦哲学发展脉络》(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光明日报第五版理论周刊),文中提出他的看法。
(一)首先,他认为郭店竹简本《老子》的作者,是老聃(即孔子问礼之老子)。而今本《老子》,则乃太史儋(dān)应关尹之请所著(成书在公元前三八四至三七四之间)。太史儋吸收老聃书而多有增饰。后来,道家演变为两派。一派源于史官,其价值追求是平治天下,而传承之系统:老聃→文子→太史儋→关尹子黄老学派。另一派源于隐者,其传承系统是:早期隐者(如《论语》中之隐士)→杨朱→列子→庄子→庄子后学。此派之价值追求是修身养性。
(二)至于郭店竹简的儒家文献,则认为皆出于子思和子思门人之手。其中论及“心、性、情”者,如:(1)性与情之关系:《性自命出》云:“道始于情,情生于性”。(2)性与心之关系:《性自命出》云:“人虽有性,心弗取不出”。意谓性为体,而其用在心。(按:“性自命出”与“心性情之关系”,很难只从几句话做出论定。而必须从更长远的义理讲论中渐次衡定之。)
(三)关于各学派之关系,郭文认为:(1)儒家和道家之关系,竹简《老子》(老聃)肯定儒家之圣、仁、义、礼、孝、慈,孔子对老聃也加以推崇。儒道之对立,实始于战国,太史儋(今本老子)与庄子贬黜儒家,孟荀也反击道家。(2)道家和兵家之关系,太史儋吸收兵家思想,而权术即其中的主要内容。(3)道家和法家的关系,战国法家出自太史儋,太史儋入秦之后,促进了法家之发展,韩非作《解老》、《喻老》,并非偶然。(按:关于儒家思想以及先秦各学派之关,言之尚简易,供参考可也。)
另外,郭文认为先秦思想之发展,有两次重大之转变:
第一次是在殷周之际,其实质是摆脱传统宗教,开创人文精神。拉近了人与天帝之距离,加强了二者之间的亲和性。而中国哲学史之开端,不应定在老子或孔子,而至少应该从文王周公写起。
第二次转变在春秋战国之际。一般都以为,儒家重伦理价值,道家侧重哲学探讨。但竹简本《老子》(老聃)虽也有讨论形上学的段落,但大部分内容却是在述伦理价值,与《论语》很相似,同时,竹简《老子》的文字风格,相当古雅朴实,也与《论语》相合。但下及战国,人们对于伦理价值的侧重,转向对天道、心性之探讨,而文字风格,也由古朴转向高远玄妙。无论儒家的子思、子思后学、孟子,或是道家的太史儋、关尹、庄子,都是如此。
按:郭文所述郭店竹简各点,皆可供参考,故特略作介述如上。又,郭文系李山博士寄自北京,特致谢意。
编辑排版:其嘉
蔡仁厚《中国哲学史》总目录及索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中国哲学史》(台湾学生书局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