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墨子的思想理论
第一节天志——最高的价值规范
第二节 尚同——权威主义的政治论
第三节 兼爱——爱的社会之向往
第四节 功利实用的文化观
第五节 墨学的评论(本节)
第六节 墨学的再检讨
第四章 孟子的心性之学
第五章 老子的哲学
第六章 庄子的智慧
第七章 名家与墨辩
第八章 中庸易传的形上思想
第九章 荀子的学说
第十章 法家与秦政
一、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
《庄子·天下篇》说墨子悦古代勤朴俭约之道,躬行实践,但“为之太过”,不免异于先王。其言曰: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枯槁缺乏润泽),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能自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
使后世之墨者……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意在救世),其行则非(俭苦太过)……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天下篇以墨子之道为“觳道”这话极为中肯。一套不能润泽生命的思想观念,那是太违人情的。自古有言:“王道不外乎人情”。背乎人情,反乎人心,则不可以为道。孟子说:“以佚道使人,劳而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可见治天下必以“佚道”“生道”,以使人民“安居乐业”,如此乃能“安民”“安天下”。墨子驱天下人于形容枯槁,人将不堪:不但常人不堪,墨者之徒也难以承受。禽滑厘是与墨子并称的大弟子,试看备梯篇的记载:
禽滑厘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子墨子哀之。乃管酒、块脯,寄于太(泰)山,昧(乱)茅坐之,以醮禽子。禽子再拜而叹。
墨子犹且“哀之”,禽子犹且“而叹”,他人可想而知。庄子赞美墨子为“天下之好”,为“才士”,是因为他“枯槁不舍”。又说“其意则是,其行则非”,是因为他的“觳道”违反天下人之心,“天下不堪”!
此外,荀子礼论篇说:“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君子贱野而羞瘠。”瘠,正指墨子之道而言。解蔽篇又说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极求功利实用,而无礼文之润泽,又如何能安顿人的生命心灵?另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墨子“尊卑无别”,“俭而难遵”。《汉书》艺文志亦说墨子“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不知别亲疏”。凡此等等,亦都是墨者之道“反天下之心”的缘故。
二、慢差等,有见于齐,无见于畸
《荀子·非十二子》说墨子“上功用,大俭约,僈差等”。上与尚同,大,亦尚也。
僈、犹言“无”,亦有泯除抹煞之意。尚功用,大俭约,可说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而僈差等则是泯除差等之异的平等主义。在墨子十大观念中,天志、明鬼、尚同、尚贤、兼爱、非攻,大体都含有“无差等之异”的平等主义之意涵。而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则大体是尚功用、大俭约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所以在“尚功用、大俭约、僈差等”三句之中,以“僈差等”为最特殊,而具有本质的意义。
《荀子·天论篇》又说:
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
畸,即不整齐、有差等之意。墨子只能体认齐一、肯定齐一,而不能体认差等、肯定差等。齐一,在某一意义上,亦就是平等的意思。所以,荀子这句批判,与“僈差等”并无实质上的不同。对于这一点,只说一个意思:凡是抹煞个体性与差别性(或特殊性)的普遍性,都将妨害个体自由与人性尊严,都是王船山所谓“立理以限事”。墨家那些观念不付诸实现则已,一旦付诸实行,则人间世界势将成为蜂蚁世界,人亦将成为只为生活而存在的经济动物。这个结果,当然是墨子始料所不及的。(某件事上的始料不及,人所难免,但对思想理论所可能导致的后果,若出现很多始料不及,便表示其思想不周密而缺乏深度。)
三、利他的义道及其限制
唐君毅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原论》(已编入全集,台北学生版),曾指出墨子是“以义说仁”,其“兼爱”乃是客观的义道,“非攻、节葬、节用、非乐”乃人民生存与经济生活中之义道,“尚同、尚贤”乃社会政治之义道,“非命”乃外无限制之义道,又有“天、鬼、神、人”交互关系中之宇宙的义道。唐先生的说明,乃是基于同情的了解而“推致其意”以为言。墨子主张“损己以益所为”(为,去声)损己利人,乃是绝对利他的义道。从好处说,个人融入社会,与整个社会合而为一,所以只顾社会、公而忘私。从坏处说,则表示人已被吞没于社会,个体价值不再受到肯定和尊重。
当然,墨子本人是一个极厚道、有热爱,而以利天下为出发点的人。(他的伟大可敬,正在这里。)无奈太质朴了,思想不透,高明不足。虽然他那伟大的正义感,以及为正义而牺牲的精神,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他救世的苦心,终归于“徒善”之无用,可见“讲学、立教”,实在不是一件轻易的事。
编辑排版:其嘉
蔡仁厚《中国哲学史》总目录及索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中国哲学史》(台湾学生书局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