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孔子的仁教
第三节 仁智圣的生命领域(本节)
第三章 墨子的思想理论
第四章 孟子的心性之学
第五章 老子的哲学
第六章 庄子的智慧
第七章 名家与墨辩
第八章 中庸易传的形上思想
第九章 荀子的学说
第十章 法家与秦政
一、仁智对举与仁且智
孔子常仁智对举,如“仁者安仁,智者利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等等。虽仁智对举,而又实以仁为主。“仁”通内外,“智”则显明觉之用(不指理智活动),以化除生命之隐曲幽暗。故“仁且智”的生命,乃通体透明的德慧生命。(既含具德性之光明,亦昭显人格之光辉。)
上一章已讲到,在孔子之前,已有一个“天道天命下贯而为性”的思想趋势。这个思想趋势,主要显示二点意思:一是天的观念之转化,即人格神之天转化为形上实体。二是形上实体下贯而为人之性,走向天道性命相贯通。但孔子并没有顺传统言性的线索去积极讲论,而是别开生面地从主观面开辟了“仁智圣”的生命领域。
二、仁智双彰以成圣
仁智双彰的模式,正是圣人的模式。(1)仁以感通为性,以润物为用,此之谓仁德之润化。(2)智以觉照为性,以及物为用,此之谓智及之风姿。(3)仁智双彰,则能“通物我”(老安少怀,万物一体),“合天人”(天人合德)。故子贡曰:“仁且智,夫子既圣矣。”⑰
总之,仁智圣的作用,一在指出人生之途径与理想,以完成德性生命之价值;一在遥契超越方面的“性与天道”,以达致“天道性命相贯通”的高标准之模型(与天合德)。
⑰ 见《孟子》公孙丑上。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编辑排版:其嘉
蔡仁厚《中国哲学史》总目录及索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中国哲学史》(台湾学生书局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