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系辞上》第五章云:“生生之谓易”。又云:“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系辞下首章亦云:“天地之大德曰生。”
一、天以生为道
天以何为道?依《易传》,天以“生”为道。“生”乃天地之大德。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既是天地之“德”,也是天之所以为“道”的本质意义所在。离开“生化”,即无天道天德可言。这是《易传》的思路,同时也是《中庸》的思路。⑰
生生之易道,显之于仁心之感应,藏之于生化之大用(显诸仁,藏诸用)。同时,天道之生化,周遍充满(富有之谓大业,大而无外:日新之谓盛德,久而无穷。)
由乾道之静专动直(专、谓专一,直、谓创生),纵贯创生,说“大生”;由坤之静翕动辟(翕、合也,辟、开也),横通衍生,说“广生”。整本《易传》,实皆生生之道的多方展现与说明。
二、易道寂感之神
《易传·系辞上》第十章云: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寂然不动”,言道之体;“感而遂通”,言道之用。朱子《周易本义》曰:“寂然者,感之体;感通者,寂之用。”感之体,指寂体乃感通起用之依据。寂之用,指感通乃寂体显发之功能(作用);而易体本身,则“无思、无为”,而且无形体、无声臭、无方所。然而,它能由寂通感,感而遂通。故可以通昼夜、彻幽明、贯始终。所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⑱。易道生化与天地之化恰恰相应,无过无不及。“曲成”之曲,本指一偏,转而为每一偏、每一部分。故曲成万物,是说万物皆一一成就之而无所遗漏。既无过,又无不及,也无遗漏,此正见天道(易道)之周遍圆通;故又曰“神无方而易无体”。朱子本义云:“至神之妙,无有方所;易之变化,无有形体。”天道神体之所以“生物不测”,正因为“神无方而易无体”,故能寂而通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故、事也,事事物物也。)
三、穷神知化
《易·说卦》第六章云: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也。
这里所谓“神”,既不指从气而言的鬼神之神,也不指宗教上的人格神(意志天)之神。而是从天道易体“神感神应、妙运生生”而言之。所以,儒家所谓“神”,乃是就天道“妙运阴阳生化万物”而言。天道之主导或运用阴阳气化,乃神妙而不可测者,故“妙万物”之妙,作动词解,乃谓妙运万物。而完整地说,实乃天道妙运阴阳气化以生万物。而天道生化之事,深邃奥妙,不易言之,故用一个“神”字。意谓天道之生化,乃无限神妙之事也。
系辞下第五章有云:
穷神知化。
此“神”字亦指天道易体至神之用。穷至其生物不测之神,契知其阴阳妙合之化,而后乃能“继志述事”。从万物生生,可见天地之“志”;从阴阳变化妙合,可见天地生化之“事”。继志、述事,乃是“人道”。纯亦不已地表现道德行为,以创造各种价值,是“继志”;赞天地之化育,使万物各得其所、各遂其生,便是“述事”。述、循也。循天地生化而实成其事也。
⑰《中庸》云:“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易传》亦有“阴阳不测之谓神”之言。(系辞上第五章)
⑱见《易传·系辞上》第四章。“范围”二字,当从“相应”之义作解。“范围天地之化”,意即易道生生与天地之化恰恰相应,不增不减,故无“过之”,也无“不及”。
编辑排版:其嘉
蔡仁厚《中国哲学史》总目录及索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中国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