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宇宙论的演生
上一节的述论,乃是本体论的妙用义之说明。这是儒家道德形上学的特色之一。《易传·系辞上》第十一章有几句话,则属于宇宙论的演生义之说明。文曰: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指道体,统易道、易理、易体而言之。“生两仪”各句之“生”字,不是产生,乃引发而出之意,王船山所谓“发现”是也⑲。“两仪”谓阴阳或天地。“四象”谓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八卦”谓乾天、坤地、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巽风、震雷⑳。但天道生生,不是数字之递进。此一演生之陈迹,实意是要显示天道之妙用。所以,这种宇宙论的演生义,必须关联本体论的妙用义来了解,方为中肯。(否则,无法明白它何以如此演生,以及它所以如此演生之根据。)
二、三极之道
《易传·说卦传》第二章云: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1)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字,乃显立之意。天道藉阴阳变化而显现其具体之流行。此具体之流行不已,实即万物之生生不息。但若不资藉阴阳之气的分合变化,则天道之生生无由显发完成。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2)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得刚而成形者,是为男、雄、牡;得柔以成形者,则为女、雌、牝。无有男女、雄雌、牡牝之分的物类,也可以作“刚”与“柔”之原则性的分类。故曰“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3)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道亲亲,是主观性原则;义道尊尊,是客观性原则。仁道亲其所当亲,义道尊其所当尊,二者乃人道之纲常,故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合天道、地道、人道而言,则谓之三极之道。
三、由三极之道合天人——道德的形上学之初成
《易传》虽然形上学宇宙论的意味很重,但其底子乃是道德意识。其性质,是道德的形上学。故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坤文言),又如“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云云(乾文言),皆透显出“合天人”的趋向。
宋明儒所讲论的学问,后世称之为道学、理学、性理学、心性之学;其实,宋明阶段的儒学,根本就是顺《中庸》、《易传》、《论语》、《孟子》而开显出来的“道德的形上学”。
基于道德的形上学,康德向往之而做不出来,因为西方欠缺传统做凭借。而儒家则从先秦到宋明相续讲习,所以能充分究极地完成之。在儒家,道德形上学是真实的,不只是理境上的向往而已。
附识一:《大学》只提供实践的纲领,如“三纲领”“八条目”,而义理之方向则不显豁、不明确,将与宋明理学一并讨论。
附识二:“阴、阳”是儒家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观念。但层次不高,不算是主导性的观念。至于“阴阳家”的思想,将与《吕氏春秋》以及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之学,并合而稍加论述。
⑲见熊十力《十力语要》卷三,页十三下之引说。
⑳两仪:阳一,阴–。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八卦: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盌,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编辑排版:其嘉
蔡仁厚《中国哲学史》总目录及索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中国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