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成命定|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二卷第三章王充的性命论第三节

王充所谓“用气为性,性成命定”,又说“人生受性,则受命矣。性命俱秉,同时俱得。非先秉性,后乃受命也。”“性成”则“命定”。这是内在于气性之直贯的命定,牟先生名之为“垂直线之命定”。在此,重在说“命限”义。王充所谓“强弱寿夭之命,死生寿夭之命”属之。

 

而与环境相关涉的“所当触值之命”、“贵贱贫富之命”,牟先生名之为“水平线之命定”。在此,重在说“命遇、命运”义。

 

然“命”既皆决定于父母施气之时,则水平之命定,实亦可收摄于垂直命定之中而有其根,不过藉遭逢而显示耳。父母施气之“性成”,同时即是“命定”(从气说的“性”、“命”,本就有限制,有定然)。就自然生命强度之等级性而观,则命定义尤为明显。故“用气为性”之底子是材质主义,而父母乃至天地之施气,皆自然而然,并非有意而然。故材质主义必含自然主义,而同时又因“性成命定”,则亦必含命定主义。

 

王充能以彻底的材质主义、自然主义、命定主义,将自然生命之领域(差异强度之等级性)显括出来,此即王充思想在学术上之价值所在。因为负面之生命括不出,则正面之精神生命亦不易真切反省而彰著。

 

按:儒圣对人性之负面不欲多言,唯对此无可奈何之参差缺憾深致忧念;乃转出道德意识,自正面之精神生命言性,故主张尽性以赞化育,此则王充诸人所不及知者。荀子虽言性恶,但主以心治性,能将心上提于客观之道——礼义之统,而不肯泯心废道,以下委于自然生命。此其所以仍得为大儒。而王充则只气性一层,无有真正之道德意识,根本接不上先秦儒家之学脉。

 

 

③按、道家讲自然,乃是清静无为的自然境界,是从“心”上说,不从“气”上说,故不同于材质主义、自然主义。

 

编辑排版:其嘉

 


蔡仁厚《中国哲学史》总目录及索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中国哲学史》。

(1)
蔡仁厚的头像蔡仁厚作者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午7:00
下一篇 2022年5月7日 下午7: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