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音汝。
○由,孔子弟子,姓仲,字子路。
○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由,是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
○诲,是教海。
○子路好勇,凡事只要胜人,盖有强不知以为知者,故孔子呼其名而告之说:“由也有志于知,我今教汝,以求知之道乎,盖人于天下之义理有所知,必有所不知,自家心里本是明白,有不可得而自昧者,若但以有所不知为耻,而遮护隐讳,不论知不知,都强以为知,这便是欺了自家的心,而知有所蔽矣。汝但于所知的,即认以为已知,于所不知的,即说是我尚未知。则虽不能尽知天下之理,而此心不敢自欺,于真知的本体,不曾昏昧,这就是知的道理了,何必无所不知而后谓之知乎!所以说是知也。”
○此可见天下之道理无穷,虽圣人亦有不能尽知者,但圣人之心,至虚至明,固不以不知者自强,亦不以已知者自是,故稽众从人,好问好察,此尧舜之知所以为大也。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由: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女知之乎:女,同汝。诲,教也。孔子诲子路以求知之方。
○人有所知,必有所不知,但界线不易明辨。每以不知为知,以不可知者为必可知。如问世界何由来,宇宙间是否真有一主宰,此等皆不可必知,孔于每不对此轻易表示意见,因此孔子不成为一宗教主,此乃孔子对人类知识可能之一种认识,亦孔子教人求知一亲切之指示。
○又人类必先有所知,乃始知其有不知。如知马,始知非马,但不知其究为何物。然则我所谓知此物非马者,乃仅知我之不知其究为何物而已。人多误认此不知为知,是非之辨,遂滋混淆。《论语》此章深义,尤值细参。
【白话试译】
○先生说:“由呀!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你知道你所知,又能同时知道你所不知,才算是知。”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注释】
○由: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或称季路。
○诲:教诲的意思。
○女:通汝,即第二人称代名词“你”。
【疏解】
○知或不知的知,是经验层次之知,是有经验内容的。而知“知或不知”之知,乃是居于经验层次之知之上的反省之知,超越之知。两种知是不同层次的。而超越反省之知,是对所知及所不知的反省,明觉,它本身是无经验内容的。可以说是无知之知。孔子指出“知知、知不知”的超越反省的知,亦是要指点子路,使他不要只顺着经验而追逐求知,而尚要时刻保持这反省的,超越的知,然后才不会强以不知为知,而自己所知之经验知识,亦会经过反省而成为有系统的知识。如是人才会恰当地运用其知识,而过着清明的、理性的生活。可以说,这反省明觉之知,是一切知识所以能为人所运用的超越根据。若无此反省明觉之知,则人虽有知,亦等于无知。德性的明觉,知是知非的知,亦是此种超越的反省的知,即无知之知。
注:以上选自《论语义理疏解》(台湾鹅湖出版社印行)之主题三【德性的实践】(杨祖汉)第十八条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