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时间不能治愈任何创伤(《让孔子教我们爱》之十八)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篇》3章

 

关于心灵受伤生病的征状,除了前文(按:《当生命受伤未愈》)提到的“长戚戚”,若加细分,还有忧虑、疑惑、惧怕。(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所以相反的,不仁者也就是生命心灵在伤病状态的人就会有忧、惑、惧的征象。)或者抱怨、指责别人。(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所以相反的,人受打击就会不由自主地怨怪别人。)其实引申地说,包括道家说的负累(心理倦怠)、佛家说的烦恼、基督教说的罪恶感,通通都是生命心灵伤病的征状,我们不妨总称之为“负向的存在感”。而相对的,生命在健康时的状态如悦、乐,就称为“正向的存在感”。

 

从这些负向征状,我们察觉到自己的心灵生病了,生病当然要治,而治疗的第一步就是在心态上要勇敢正视自己的病痛而不要逃避,这样才能及时找到病源病灶,进一步加以诊治。否则讳疾忌医,自欺欺人,只会延误时机,模糊焦点,使病情恶化。身体生病如此,心灵生病更不例外。而正视自己心灵的病痛积极求治,就称为好学。孔门中好学的弟子首推颜回,请问他是怎么个好学法呢?原来重点不在知识上而是在生命人格的修养上。他的具体表现就是发现自己有过失也就是生命出了点岔的时候(这当然可以从种种细微的征状察知),不掩饰、逃避、转嫁(不迁怒),而且在第一时间就恳切反省、自我治疗而把过失改正了(不贰过)。

 

我们不妨先来研究一下“不迁怒”。怒是一种受伤情绪,当然一定会有一个让人因受打击而生气的现场(也就是病的发生点,即病源、病灶),例如被斥责、鄙视、侮辱,等等,总之多半是在人际关系上的摩擦冲突而自己输了。输表示生命尊严受到打击,生气则是受创的表征。请问在这种情境中,一般人是怎么处理的呢?多半是在当时只好压抑强忍。这当然也无可厚非,因为形势比人强,既然处于劣势,只好暂时忍耐。问题是出在离开现场之后,人应该趁创痛犹新,事发的经验尚未模糊时,赶快对自己为什么会遭受这种打击进行认真的反省检讨,才能有效解除创痛、重建自信以及再度出发与人打交道的勇气。但一般人却很容易得过且过,以为伤心事何必再提,就让时间治愈一切创伤吧!却不知时间不能治愈任何创伤,它只会将创伤遮掩、冲淡。让你错以为创伤已然消除,却不知创伤仍深埋在潜意识底层,只要遇到刺激或其他诱发机缘,它就会冒出来干扰你的心情与新的人际关系。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实草绳何辜?乃是被人对蛇的惧怕经验所株连。这就是所谓“迁怒”(当然在这个例子上是“迁惧”),而所以会有此株连,则是因为人没有及时处理,于是经验淡忘,焦点模糊,找不着病灶正主,遂自然将情绪移转到所有疑似的事物身上,而那些无辜事物便倒霉了。

 

真的,某一个男人负了你的感情,为什么要迁恨于所有男人?曾醉心过一个长发女孩,何必见到所有长发女孩都心头一震?我们看到许多人人际关系不良,都因过去的创伤未愈,防卫心理太强,以致爱心被牢牢封闭,没有余暇也没有余力去爱人。所以,还是先反求诸己,停止这种受伤情绪的无限转嫁,勇敢正视自己心底的创痛,去寻求自我治疗之道吧!等生命恢复健康,对别人的善意爱心便也自然恢复正常了。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专题推荐】

 

  当代新儒家|生命的学问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1)
泽之的头像泽之编辑
上一篇 2021年12月24日 上午7:00
下一篇 2022年1月2日 上午4: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