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wù)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wū)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恶,去声。
○不以其道得之,谓不当得而得之。然于富贵则不处,于贫贱则不去,君子之审富贵而安贫贱也如此。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恶,平声。
○言君子所以为君子,以其仁也。若贪富贵而厌贫贱,则是自离其仁,而无君子之实矣,何所成其名乎?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造,七到反。沛,音贝。
○终食者,一饭之顷。
○造次,急遽苟且之时。
○颠沛,倾覆流离之际。
○盖君子之不去乎仁如此,不但富贵、贫贱、取舍之间而已也。言君子为仁,自富贵、贫贱、取舍之间,以至于终食、造次、颠沛之顷,无时无处而不用其力也。然取舍之分明,然后存养之功密;存养之功密,则其取舍之分益明矣。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道,是道理,当然。
○处,是居处。
○去,是避去。
○孔子说:“人之所遇,有顺有逆,然取舍之间,贵于审择。且如富与贵这两件,是人人所愿欲,谁不要得而处之,然有义存焉。不可苟得,若是理上应得的,虽处之亦无不可。设使无功而受禄,无德而居位,不应得富贵而偶得之,这便是无故之获,有道者所深忧。君子见利思义,决然辞之而不处也,其能审富贵如此。贫与贱这两件,是人人所厌恶,谁不要避而去之,然有命存焉,不可苟免。若是理上该得的,其顺受固不待言。就是学成而人不见知,行修而人不我用,不应得贫贱而偶得之,这也是适然之数,于身心上无损。君子乐天知命,决然处之而不去也,其能安贫贱如此。”
○审富贵则可以处乐而不淫,安贫贱则可以处约而不滥。非修德体仁之君子,其孰能之。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孔子说:“审富贵,安贫贱,不徇欲恶之情,而惟要之于理,这是仁之道。而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异乎人者,以其有此实也。若于富贵则贪之,于贫贱则厌之,但徇欲恶之私情,则舍去此仁,无君子之实矣,何以成其名叫做君子。仁之不可去也如此。”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终食之间,是一顿饭的时候。
○违,是违背。
○造次,是急遽苟且之时。
○颠沛,是倾覆流离之际。
○是字,解作此字,指仁而言。
○孔子说:“去仁不可以为君子。”所以君子之为仁,不但处富贵贫贱而不去也。自至静之中,以至应物之处,自一时之近,以至终身之远,其心常在于仁,未尝有一顿饭的时候,敢背而去之。虽造次之时,急遽苟且,当那等忙迫,他的心也只在这仁上。虽频沛之际,倾覆流离,遭那等患难,他的心也只在这仁上。夫当造次颠沛而其心犹在于仁,则无一时而不仁矣!所以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夫君子存养之功,其密如此,由是以处富贵贫贱,又岂有不得其道者哉!此君子之所以成其名也。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得之不处也:处,安住义。“得之”二字或连上读,则疑若有以不道得之之嫌。连下读,则偶而得之之意自显。
○得之不去也:去,违离义。富贵贫贱,有非求而得之者。著在己无应得此富贵之道,虽富贵,君子将不安处。若在己无应得此贫贱之道,虽贫贱,君子将不求去。君子所处惟仁,所去惟不仁,若求得富贵,去贫贱,斯将为不仁之人矣。
○去仁恶乎成名:常人富贵则处,贫贱则去。君子仁则处,不仁则去。君子之名成于此。若离于仁,恶乎成君子之名?
○无终食之间违仁:终食之间,谓一顿饭时。违,离去义。无终食之间违仁,是无时无刻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两“是”字指仁。造次,匆促急遽之时。颠沛,颠仆困顿之时。于此之际而不违仁,故知君子无时无刻违仁。
○《论语》最重言仁。然仁者人心,得自天赋,自然有之。故人非求仁之难,择仁安仁而不去之为难。慕富贵,厌贫贱。处常境而疏忽,遭变故而摇移。人之不仁,非由于难得之,乃由于轻去之。惟君子能处一切境而不去仁,在一切时而无不安于仁,故谓之君子。此章仍是“里仁为美”之意。而去仁之说,学者尤当深玩。
○或说:“君子去仁”以下二十七字当自为一章,今仍连上节作一章说之。
【白话试译】
○先生说.“富与贵,人人所欲,但若不以当得富贵之道而富贵了,君子将不安处此富贵。贫与贱,人人所恶,但若不以当得贫贱之道而贫贱了,君子将不违去此贫贱。君子若违去了仁,又哪得名为君子呀!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违去仁。匆促急遽之时仍是仁,颠仆困顿之时同样仍是仁。”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