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之 八佾第三 第5章|总第45章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wú)也。”

吴氏曰:“亡,古无字,通用。”

程子曰:“夷狄且有君长,不如诸夏之僭乱,反无上下之分也。”

尹氏曰:“孔子伤时之乱而叹之也。亡,非实亡也,虽有之,不能尽其道尔。”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夷狄,是化外之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总叫做夷狄。

○诸夏是中国。诸,是众。夏,是大。以其人民众而地方大,故称诸夏。

○亡字,与有无的无字同。

当孔子时,季氏以大夫僭用八佾,三家以大夫僭歌《雍》诗,上下陵夷,不知有君臣之分。故孔子一日叹息说道:“中国所以尊于夷狄者,以其名分定而上下不乱也。今夷狄之国,在上的统领其下,在下的顺从其上,尚且有个君长,到不似我中夏之国,君弱臣强,以诸侯胁天子者有之,以陪臣专国政者有之,恣为僭窃,反无上下之分也”

夫以中国同于夷狄,犹且不可,况反不如乎,可慨也已。孔子此言,岂真轻中国而称夷狄哉!盖甚为之词,以见上下之分,不可一日不明于天下也。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亡,通无。古书无字多作亡。

本章有两解:一说:夷狄亦有君,不像诸夏竞于僭篡,并君而无之。另一说:夷狄纵有君,不如诸夏之无君。盖孔子所重在礼,礼者,人群社会相交相处所共遵。若依前一说,君臣尤是礼中大节,苟无君,其他更何足论。孔子专据无君一节而谓诸夏不如夷狄。依后说,君臣亦仅礼中之一端,社会可以无君,终不可以无礼。孔子撇开无君一节,谓夷狄终不如诸夏。晋之南渡,北方五胡逞乱。其时学者门第鼎盛,蔑视王室,可谓有无君之意,但必严夷夏之防以自保,故多主后说。宋承晚唐五代藩镇割据之积弊,非唱尊王之义,则一统局面难保,而夷狄之侵凌可虞,故多主前说。清儒根据孔子《春秋》,于此两说作持平之采择,而亦主后说。今就《论语》原文论,依后说,上句“之”字,可仍作常用义释之。依前说,则此“之”字,近“尚”字义,此种用法颇少见,今仍采后说。

再就古今通义论之,可谓此社会即无君,亦不可以无道。但不可谓此社会虽有道,必不可以无君。既能有道,则有君无君可不论。《论语》言政治,必本人道之大,尊君亦所以尊道,断无视君位高出于道之意,故知后说为胜。

 

【白话试译】

先生说:“夷狄虽有君,仍不如诸夏之无君。”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注释】

夷狄:古代称东方的野蛮民族为夷,北方的野蛮民族为狄,此处则是泛指没有礼仪文明的落后国家。

不如:就是“不及”的意思。

诸夏:古代称中原汉族所成立的国家为夏,或华夏。华有光明的意思,夏有广大的意思。“诸夏”是泛指中原一带文化程度较高的各国。

:音义均同“无”字。

 

【疏解】

○此章夷狄与诸夏对称,就是所谓的夷夏之辨。

○儒学主脉有二,一为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生命,一为礼,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文化理想。前者是普遍的人性常 “道”,后者是特殊的文化传“统”,合而言之,就是所谓道统。言道统,在道德的生命自觉之外,还有文化的理想传承。

○孔子赞许齐桓管仲,就站在维护文化传统的立场。以“披发左衽”说夷狄,足见夷夏之辨,不在种族血统,而在民族文化。春秋有诸夏亲昵之义,此是宗法的亲亲之情,然由宗法亲亲,推出而为封建尊尊,尊尊之名位不同,礼亦异数,是礼数尊尊之制,正表征家族亲亲之情,故诸夏亲昵之义,鲁卫兄弟之邦,不仅落在亲情维系说,也扩展在文化一体说。

○就为了维系监于二代的周文,故“内诸夏而外夷狄”,这就是“尊王攘夷”,尊王是诸夏亲昵,攘夷则是免于沦为“披发左衽”的夷狄陋俗。论语另章云: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14)陋,是文化礼教的鄙陋,也就是质胜文的野。人之所以为人在仁,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在礼,而礼乐文化,正所以彰显人性的尊严,实现人生的价值。此之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了彬彬之美与君子之善,才是文化。诸夏与夷狄之分,就在诸夏是人文礼乐的文化,而夷狄尚在披发左衽的陋俗,有质而无文,君子居之,即可“以文化质”,以人文化成自然,所以说“何陋之有”。

○夷狄野而无文,即使有君,也不如诸夏虽无君而斯文未丧,尚有礼治乐教化成俗之功。

○此一夷夏之辨,并非狭隘的封闭心态,夷狄而中国,则中国之,中国而夷狄,则夷狄之。孟子虽有未闻以夏变夷之说,此亦非盲目排外,而是夷狄固陋未如诸夏人文化成之故。

○今日吾人复兴中华文化,亦有维护道统之说,以免几千年文化,在西潮冲击中流失不见。文化有理念、制度与器物三层次,在科技器物与民主制度,我们不如西方,自当学习引进,理念是文化的精神命脉,超越在制度器物之上,就要尽力维护。且就人之所以为人的常道开发说,我们实有进于西方,不必因器物制度不如人,竟连人性常道的精神理念也放开失落。吾人引进西方之器物制度,是消化而重整,使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礼,能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这才是文化建设的首要急务,夷夏之辨的现代意义就在此。

 

注:以上选自《论语义理疏解》(台湾鹅湖出版社印行)之主题六【文化的抟造】(王邦雄)第五条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1)
泽之的头像泽之编辑
上一篇 2021年4月29日 下午9:39
下一篇 2021年4月29日 下午9: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