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人生的生存需求与价值需求(《让孔子教我们爱》之四十)

孟子曾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君子存之,庶人去之。”)因此严格说来,人在困于衣食,无暇他顾之时,是不配称为人的、必得这意义、价值、尊严、自由、爱的高级需求出现,人才真正从动物跨越到人的领域,而开始学习做一个人。因此孟子才认为要自觉地付出努力以保存人性、学习做人的才是君子(君子存之),至于一般人,因无此自觉与努力,这人性就会逐渐隐没流失(庶人去之)。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篇》3章

从本篇开始,我们要集中探讨成人之道,也就是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健全、完整(不受伤残缺)、自由、开放(不僵化封闭)的人,从而有能力去自由无私地爱人。这当然是属于身心修养的课题,哲学上便称为“功夫论”。

那么请问:身心修养的第一课,或功夫论的第一讲是什么呢?就是基本观念的厘清。

而我们首先须要厘清的基本观念便是:前文所谓的生命健康或残缺、存在或不存在、悦乐或忧惧惑……本质上是属于生命的哪一层次的问题呢?是形躯层次还是心灵层次?是事实问题还是事实的评价问题?而答案显然是后者。

在此我们先得将人生的这两个层次有效区分出来。认清两的不同性质才不致在解题上接错线。而很幸运的,我们发《论语》中有这么一章,将人生的这两层区分得非常清楚(这显示孔子的头脑也非常清楚),足以作为我有们日后作身心修养的讨论(即功夫论)时的重要基础。

我们不妨画一根横线将人生的上下两层区分出来。这根横线若借用学生的及格分数概念,不妨即称为六十分线。因之,这整个人生层级的理论也不妨即称为六十分理论。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在六十分线以下,是以生存课题为主或以谋生为重心的领域。在六十分线以上,则是以价值课题或以自我实现为重心的领域。

谋生问题当然有其优先性与急迫性,肚子正饿时是立刻便要吃,一时三刻都不能等的。这时,“食色性也”、“免于匮乏、免于恐惧”的要求,便是人生活的重心。为了满足生存的需求,人必要时甚至愿意放弃自由的权利、放下尊严的坚持,纳入一个强大稳固的集体安全体系中(如法治社会乃至威权体制),以获得生存的保障。例如一遇战乱,便要戒严;在艰难时期,我们甚至同意统治者握有更大的权力……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但这毕竟只是人生的基本需求或初级需求。当这起码的生存需求尚不得满足之时,当然是无暇也无心想到其他,如同学生在及格边缘挣扎之时,也只是想得六十分过关便谢天谢地。但事实上只要人一旦吃饱穿暖、人身安全获得保障之后,一种人所特有、动物没有的高级需求便会自然萌芽,这便是意义、价值、尊严、自由与爱的需求。这在孔子便称为“耻”(或耻感)。耻者,羞耻感,尊严感也。与六十分以下的生存需求相比,这一层乃可称为意义需求或价值需求。若因价值需求是人所特有而称为“人性”、则生存需求也可对比地称为“动物性”(与动物相同之性)。这便是所谓“人禽之辨 “。(孟子曾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君子存之,庶人去之。”)因此严格说来,人在困于衣食,无暇他顾之时,是不配称为人的、必得这意义、价值、尊严、自由、爱的高级需求出现,人才真正从动物跨越到人的领域,而开始学习做一个人。因此孟子才认为要自觉地付出努力以保存人性、学习做人的才是君子(君子存之),至于一般人,因无此自觉与努力,这人性就会逐渐隐没流失(庶人去之)。

但要如何去付出努力,从事身心修养以保存、实现且发扬这人性呢?那方式途径可是跟谋生活动截然不同的。要言之,谋生需求的满足靠外求(求老天爷或老板赏碗饭吃,因此无尊严与自由可言),价值需求的满足则要靠自我的觉醒与创造(觉醒就是一种自由,爱就是最重要的创造)。孔子一定是对这两层人生活动有深刻的了解与体会,所以才会说出这一段话来,对谋生活动与自我实现的活动作了非常精彩切要的分析:

针对人生的谋生需求,我们适合用公信力(政,就是法律、游戏规则)去规范所有人民(道之以政),让他们都纳人这集体安全体制之中。如果有人违规犯法,就用公权力(刑,就是各种公权力)去制裁他(齐之以刑)。这样,人民就可以免于触犯法制、危害集体安全,也能获得体制的保护与生存的保障(民免);但若仅止于此,人是不会获得更高一层次的价值需求的满足的(无耻)。

那么要怎样才能获得这晋级的价值需求的满足呢?那就得用真诚的善意去召唤,(道之以德,在此“道”宜理解为“召唤”而不再是“规范”了!)当有人感应到这召唤而来相友,我们就设计优美的文化活动(礼或礼文,如艺文、学术、伦理……)去帮助人们借此进行生命心灵的沟通。(齐之以礼,即以文会友,在此“齐”不宜仍理解为“制裁”,而当诠释为“沟通”、“合为一体”。)这样,人们才不只能获得存在的尊严感(有耻),而且还会因此悦乐满足而自动地不断求上进以期几及于完美哩!(“格是“至”或“几及”的意思,如“几于道”、“接近完美”。)

我们就打算以这一章为基础,去引申出种种身心修养的方法途径。

 

编辑排版:躬厚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江西教育出版社《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0)
躬厚的头像躬厚编辑
上一篇 2022年6月2日 上午7:00
下一篇 2022年6月17日 上午7: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