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更多读经教育与季谦先生文章,请点击查看《王财贵(季谦)先生文章视频总目及链接总目及链接》
2009年4月7日
就像佛法,佛学发展到最后,你不能不成佛,不成佛都不可以,因为你本来就是佛,理论要讲到这个地方才能把原初的理想完全显示出来。所以起初佛教还说众生要经过几世几劫长远的修行才得以成佛,而且有所谓的“一阐提”,所谓就是永断善根的众生,这类众生永远不能成佛。但到了最后佛说了《法华经》和《涅槃经》,《法华经》说你不得不成佛,因为你老早被佛所授记,授记的意思是佛已经授给你成佛的预言,已经和你相约了,你要成佛,那授记不仅是给大菩萨被授记,连一般的人都被授记,所以不论学、无学人,都授记,学就是已经开始修行的人,无学人就是还没有开始修佛法的,都已经被授记了,这在天台宗就称为“理即佛”,众生在原则上就是佛。而在《涅槃经》上更明言“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即便“一阐提”也可以成佛,这样,佛的本怀,佛的理想,便全部展开来了。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又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是我固有之也”,儒家一开始就把理想和盘托出了。没有达到这样的普遍必然明白透彻,就是理论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
我提倡读经的理论就是利用这种模型来建构的,所以读经表面上看似简单,但理论的背景是非常深远的,所以一般人说,我讲读经听起来很简单,但为什么每一次听讲都感觉不大一样,甚至听同样的录像,每一次听都有新的收获呢?我就跟他说,我讲读经,虽然这个读经的道理很简单,但我是用“圆教”的背景来讲读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所本者高,有源头活水,所以我讲读经能够左右逢源。譬如连讲学无学人授记,我都可以讲到读经,原来授记是不论你现在承认不承认,在你生命深处你是非承认不可的,因为那是你的本性。那我推广的读经教育呢,我就说,全球的孩子一定要读经的,不读经不行的,这种理论一定要流行到全世界的,它一定成为全世界教育的主流——不仅是世界教育的一时或一地的潮流,而是主流。有人说怎么可能?你在这一个小小的地方,一个小小的学者,发出一些小小的议论,怎么口气那么大呢?我说这不是比口气的,这是比道理的,但也不是因为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而是本当如是,只要是人,就要这样,所以不必大声辩,它必定流行全世界。就好像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只要是人,就不可以巧言令色,这一句话必定流传全世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必定流传全世界。你说二千多年都没有流传全世界,都是只有在中国流传,而且有的人不信任它,有的人还是巧言令色,有的人还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孔子的道理并没有流传全世界啊!我说,如果现在还没有流传全世界,那么孔子可以等你,他已经等你二千五百年了,他可以再等你二千五百年,到那时,一定等到你,到那时,也必定流传全世界了。一个人做人要这样看待天地人生之事,不能太短视近利。所谓短视近利,不是今天明天的短视近利呀,你就是看一百年,也是短视近利,必须要养成有看一千年看一万年的眼光,才不是短视近利。所以我说读经教育必定流传全世界,说的是或者三五十年之后,或者一两百年之后,或者一千年之后,反正读经不流行,这个世界就要归于毁灭,信不信由你。
好了,有感而发,随便讲讲。你们读《易经》也有几个月了,每周我们上课前都念《周易本义》的三个卦歌,你们最初念好像不知道在念什么,好像佶屈聱牙,但经过一两个月,越念就越顺口了,等到学习结束的时候,就是不叫你念你平常都会念,做梦都会念。我所用的教学方法,是我老早就知道你非这样不可的,你非会背不可的,即使是最笨的孩子,也会,乃至于智能不足的孩子,脑摊的孩子,也会。我很早以前就有一个想法,我要把脑摊的孩子也教成聪明的人,假如让我提点教,甚至可以把他们变成天才。为什么?他非得成为天才不可,因为所有孩子本来就是天才,只是你把他浪费了,你错过了时机,他就回不来了。本来人类心灵的力量无限,希望无限,因为天地的力量无限,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这一点,开发这一点,不要白白浪费了。只要把握了这一点,任何孩子非成就不可。有人说他的孩子不喜欢读经,我说他喜欢,而且他非喜欢不可,他必定喜欢。有人说孩子背不起来,我说他非背起来不可,他一定背得起来。为什么?他念一百遍就会背了嘛,一百遍还背不起来怎么办?念两百遍嘛,两百遍不会背怎么办?三百遍嘛。念它一千遍,总会背吧?所以我已经知道他非会背不可。像这一种理论呀,它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而所向无敌。你们也一样,多念几遍,你们一定会背的,甚至可以立志把整本《易经》背起来,如果没把《易经》从头到尾背诵,是不可能成为易经专家的。你们不要怕,最好在家里自己多念,不要只来上课才念,我们上课八个星期了,念了八次,你们就很熟了。如果每星期你在家里念四次,和上课加起来,有五次,一个学期十六个星期,这样总共八十次,你们比较聪明,念八十遍应该都会背了,我家的孩子念二十遍就会背,你们老了,要念八十遍才会背。
《说卦传》讲完了,序卦跟杂卦,也是从本文提炼出来的一些意思,摆在这个地方。序卦是说六十四卦为什么这么排的道理,其实六十四卦这样排,我说似有道理似无道理,或者说有些有道理,有些没什么道理,但是这篇《序卦传》必定要讲出道理,所以就有的通有的不通,不通就牵强附会,没办法呀。六十四卦怎么能排出一个非常明显的次序呢?就好像《论语》,《论语》的编排到底是有次序呢?还是没次序?古人的意见,大体是认为没什么次序的,不过偶尔也有些次序,比如朱子注解学而第一篇,说“凡十六章,皆务本之意也。”引“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一句话,确实,学而篇各章的旨意都比较根本,如果编《论语》的人本来没有什么次序的预定,但或许把比较重要的常说的放在最前面吧,所以学而篇的内容比较踏实,这样就好像有次序了嘛。但学而篇里面的十六章,一章一章是不是有次序呢?又很难说了,所以大部分人都说《论语》是没次序的。不过南怀瑾先生讲《论语别裁》,他说是有次序的,每一章要讲的时候,他都讲因为上一章的有什么内容,所以这一章接着什么内容,这一章讲完了就说,这一章讲到这里,所以下一章会讲什么,我看有些时候讲得很顺,有些时候也很牵强。我们看这序卦,也在有序无序之间。
《卦序传》是就着六十四卦在《周易》这本书排列的顺序,说明每个卦的意义跟他们为什么这样排在一起,这是事后诸葛亮,已经有六十四卦如此的顺序了,再来为这个顺序做一篇文章,本来是不必如此,但是古人也很用心,也讲出了一些道理,至少在开头,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恒,是有相当道理的。因为乾坤是天地生物的两大功能,就等于老子所说的有无是道的两大功用,所以首乾坤才能够讲万物。而咸恒呢,咸恒是代表什么呢?咸代表感通,恒代表稳定,下经以咸恒为开头,代表人生必须感通又必须恒定,才能有所成就。上经的乾坤,六阳六阴,有句话说“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天地间没有纯阳纯阴的事物,所以乾坤不是物,而是理。本来太极是理,是属于本体论范畴,阴阳是太极的两种功能,是气,是属于宇宙论范畴。现在整个“易之理”就类比于太极之理,而乾坤就类比于阳二气。但中国古人并未把本体论和宇宙论严格分开,尤其宋明的“心学”系统,更可以讲出一个“本体宇宙论”。其中老子的无和有,是本体宇宙上下通的,易经的阴阳,也是本体宇宙畅通的,而这里的乾坤,更是可以上通于道之创造性,下通于宇宙之流行。从乾坤可以衍生万物,可以开出六十二卦。而下经首咸恒,咸,泽山咸。恒,雷风恒。这两个卦做为下经的开头,地位显得特别重要,其内涵也相当特别。我们这时如果不用泽山和雷风来看,而用文王八卦次序来看会更容易记得这两个卦。咸卦,我们先看下卦,是艮,艮卦在家庭里面是属于哪一个孩子,少男,而上卦兑卦,为少女,少男在下少女在上,合起来为为咸卦,《说文》说“咸者,皆也”,双方都如此,引申为两人心灵相应,叫“感”,有感则相通,叫感通。少男少女的心灵最易有感,最易相通,而且艮卦为阳卦,阳气上升,兑卦为阴卦,阴气下降,也有相感相通的象微意义。再看恒卦,下卦是巽,巽卦的在家庭之象是长女。上卦是雷,是长男,长就是年纪大了,长女和长男象征了夫妇,而且长女阴卦在下,长男阳卦在上,所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各安其份位,家庭才能稳定。所以咸是恋爱之卦,恒是家庭之卦。少男少女要感通,长女长男要恒定。当然,这由卦象象征而来的咸恒两卦,它们本身的意义并不止于恋爱和结婚,它们也变成一种象征,象征着天下所有应该感通,应该恒定的任何人和事与物。其实万物之间都要相感通,但感通并不是杂乱,万物也要保持相当的恒定性,既守住自己,又守住相互间的关系。自然世界,乃至天文星际,似乎既有感通又能守恒,这是天地人生很重要的原理,所以摆在下经的最前面。一方面是以家庭为重,一方面也代表一般的
真理。
来,我们讲经文,序卦传一共分两篇,我们先看上篇。“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就是由乾坤两卦化生万物,接下去“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乾坤的创生,说不创就不创,要创就全体创,所以万物充盈于天地之间,用屯卦来做象征万物开始的景象。“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屯是个象形字,象种子在土里发芽,根弯弯地向下札,只有芽尖穿过土地,子叶还留在地下,真象极了种子刚发芽的形状。什么时候是草木初生的时候呢,是太阳暖和的时候,所以如果这个屯字下加一个日字,上再加一个草头,这个字是什么字,你看出来了吗?是“春”字,所以屯就是春,屯是春的初文,一年之始在于春,所以乾坤之后,就受之以屯,而说“屯者,物之始生也”,是很有意思的。但又说屯者盈也,那是采用屯卦象传“雷雨之动满盈”的句子,因为屯卦是下震上坎,是云雷屯,云也可以说成雨,雷雨相合,是初春的景象,所以“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天地的造化妙不可测,一生全生,人生的智慧,也是一悟全悟,这样叫做屯者盈也,但毕竟是始生之时,所以有荒烟蔓草而蛮陌晦昧之象。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六辑《易经讲课录(上)》。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请关注本站,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