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的境界就是虚一静,就是使我们的心灵不黏著固定于任何一个特定的方向上。生命的纷驰、心理的情绪、意念的造作都有特定的方向,黏著在这个地方,就著于此而不能通于彼,你生命黏著于此,我生命黏著于彼,各是其是,冲突矛盾就出现了。佛家讲的执着就是黏著,是将心思封限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所以第一步先分解地了解无,就是虚一静。虚则灵。心思黏著在一特定的方向上,则心境生命即为此一方向所塞满所占有,就不虚了,不虚则不灵。一就是纯一无杂。没有乌七八糟的冲突矛盾纷杂,把生命支解得七零八散就是一;用康德的名词就是把杂多通通化掉,不是把杂多综和统一,而是化掉如水通流。静就是不浮动。人随着生命的纷驰,顺着意念的造作,天天在浮动之中,把这些化掉就静下来了。道家喜言静;儒家常言定,《大学》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又讲贞定;佛教讲止;意思相通。静不是物理学中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的静,而是绝对的心界,是有无限妙用的心境。
编辑排版:其嘉
【相关阅读】
孔子一无政治权利,二无经济实力,三无神迹,凭什么成为“教主”?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牟宗三,转载自:《中国哲学十九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