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去之,箕(jī)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微、箕,二国名。
○子,爵也。
○微子,纣庶兄。
○箕子、比干,纣诸父。
○微子见纣无道,去之以存宗祀。箕子、比干皆谏,纣杀比干,囚箕子以为奴,箕子因佯狂而受辱。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三人之行不同,而同出于至诚恻怛之意,故不咈乎爱之理,而有以全其心之德也。
○杨氏曰:“此三人者,各得其本心,故同谓之仁。”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微子是商纣之庶兄,箕子、比干是纣叔父。
○当理而无私心叫做仁。昔纣为无道,其国将亡。微子进谏不听,恐一旦被祸,绝了商家宗祀,遂引身而去之。箕子谏纣不听,被纣囚系为奴,因佯狂而受辱。比干直言极谏,犯纣之怒,被纣杀之,剖其心以死。此三人者同为纣之亲臣,而或去,或不去,或以死,行各不同。孔子从而断之说:“股有三仁焉。”
○盖论人者不当泥其迹而当原其心。三人者就其迹而观之,虽有不同,原其心而论之,则其忧君爱国之忠,至诚恻怛之意,一而已也。其去者欲存宗祀,非忘君也;奴者欲忍死以有待,非惧祸也;死者欲正言而悟主,非沽名也。所以说,有三仁焉。盖自孔子之论定,而三子之心,始白于天下后世矣。大抵人臣之义,莫不愿世平主圣,服休宠而保荣名者,不得已而逃遁,而囚辱,而杀身,则所遇之不幸耳。向使纣有纳谏之美,而三仁者得效其进谏之忠,相与救过图存,则商祀未宜遽绝也,乃拒谏饰非,淫威以逞,卒之三仁去而殷国墟,岂不可为永鉴哉?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微、箕,国名。子,爵名。微子,纣之庶兄。箕子、比干,纣之诸父。微子见纣无道而去。箕子谏不听,因以为奴,乃徉狂受辱。比干强谏被杀。三人皆意在安乱宁民,行虽不同,而其至诚恻怛心存爱人则一,故同得为仁人。孔子又曰:“有杀身以成仁。”然仁不在死,三人之仁,非指其去与奴与死。以其能忧乱,求欲安民,而谓之仁。
○此篇多记仁贤之出处,列于《论语》之将终,盖以见孔子之道不行,而明其出处之义。先之以此章,见殷之亡由于不用贤,伤今思古,所以叹孔子之道穷而斯民之不能脱于祸乱。
【白话试译】
○微子避而去,箕子囚为奴,比干谏而死。先生说:“殷在那时,有三位仁人了。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