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熊先生(公元一八八五至一九六八),天挺人豪,一代儒宗,而今夏以八四高龄逝世于沪滨矣。天不憗(yìn)遗,哲人其萎,瞻望云天,哀仰何限!予后生小子,未尝亲聆教训,固不足以知先生。然先生之为人,师长前辈既常有称述,而读其书,想见其光辉盛德,仰其德,乃愈益起崇敬之情。自大明覆亡,船山老死,学绝道丧者三百年矣。非有深心之悲愿,生命之大慧,与乎原始之力如先生者,其孰能畅通华族生命之大流,光畅古先贤圣之慧命,以承续斯学,弘大斯道?先生泰山乔岳,声光横溢,固巍巍一大人哉!牟师宗三尝言: 先生是真人,亦是野人。就其生命之原始气——清气、奇气、真气、元气、浩瀚之气——而言,是“野人”。就其不染古今学风士习之污浊俗套,而透显生命之真宰而言,是“真人”。而就其直承吾华之民族文化生命,而为圣学作宗主,为兹世作木铎,以透显人格生命之“直、方、大”而言,是则为“大人”。
“野人”之反为文明人。文明人者,牢龙中之人也。文明是一套机括,一套桎梏。文明人好比龙中鸟、浅水龙,焉能声鸣九皋,际会风云?存在主义者有“街上人”一名词,街上人者,文明人也。街上人之喧聒,何如旷野中之人声?现代文明都市,连个月亮也无,遑论其他?(月亮不是月球)文明世界中人,能兔于丑陋污秽者几希矣!清者奇者,寖假变而为浑浊而丑怪矣。真元浩瀚之气,寖假变而为虚薄浮荡无体无力矣。惟先生真朴浑含,元气淋漓,矫首八荒,默契苍冥。尝谓“每至武汉,顿觉市尘气味,令人心中茅塞。自计足迹所经,唯北都荒廓,南京广漠,最宜修学。不得已而求其次,则杭州秀丽,差可怀也”。“荒廓”、“广漠”,所谓天地浩瀚气象也。“秀丽”,则天地之清气逸气也。唯原始之生命,欣趣原始之氛围。先生诚乾坤禹域之野人也。故其原始生命之真力,能穿透历史之烟雾,辟易文明之凡尘,而直对莽莽神州,上通黄帝尧舜而不隔。
“真人”之反为假人。假人者,习气中之人也。泯丧生命之本真,一任染习作主,久假不归,乃随生命之无明盲动,纷驰流转而不能自已,此所谓习气中之人也。习气中人,无眞是非,无真好恶,故亦无真心肝、眞性情。一切只是随风气,趋时式,终日憧憧往来,客气作主,遂成虚矜浮夸之躯壳假人。惟先生不敷衍、不应酬、不无聊、不做作,真我呈露,爽朗明白。尝闻之牟师:先生接待宾客,向无俗套,只谈本体。无论来者为达官贵人,为士农工商,皆真实作个人格看,而先生亦永远只呈现其真实生命之本体与人觌(dí)体相见。他只有一个真。真来以真对,假来亦以真对。(不能以假对。盖为人之道,不能对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也。)不自欺,不欺人。一方面是真诚恻怛,另一面亦是孤冷自持。此是何等老婆心切,又是何等峻峭崖岸!先生尝言:
“今之大学教育,茫无宗旨。当道奴蓄师儒。而敎授流品,亦极猥杂。不学无行,滥竽者衆。自好者宜视庠序为汚途!然吾独在其间者:一等于世尊行乞之义。二为接引一二一善类计。……吾不敢妄谒学校当局,不敢交诸名流。守其孤介,无所攀援,无所争逐。兢兢业业,不敢负所学,以获罪于先贤圣也。”
先生久居上庠,而自谓等同“世尊行乞”,其意沉哀无比。(当今之世,人不知学,官不尊贤,尸位者不知敬师。乃使师儒兴“托食”之悲,噫,岂不可款之甚耶!)而欲接引来学,又常兴“谁与授者”之叹。其敎训后辈,言辞不免切峻者,真爱才也。而居常骂人,亦无非平生见不得“假人”,听不得“虚言浮语”,而要挑破沉闷,拒斥无聊,直对卑陋尘凡作狮子吼耳。
“大人”之反为小人。凡人不可失之小。一“小”字,便使人浑无胸襟,不成态度。惟先生悲天悯人,志怀千古,老而颠沛,不忘沟壑。念念与生民痛痒相关,时时以族类沦亡爲忧。兼之心智弘深,命根特强。故能奋其“上天以六艺畀予”之志概,巍巍岩岩,卓尔风发,孤明独照,含弘光大。其论圣学,以“敦仁日新”为主。谓涵养心性,要在日进弘实,不当专以日损为务。其论仁,则特重生生、刚健、炤明、通畅之德。此皆义进前贤,卓大深透。先生悯国人思想失其主,精神失独立,以为
“今日所急需者,思想独立、学术独立、精神独立。一切依自不依他。高视濶步,而游乎广天博地之间。空诸依傍,自诚自明。以此自树,将为世界文化开发新生命,岂惟自救而已哉!”
又谓:
“吾先哲为学之精神蕲向,超脱小己与功利之私。此等血脉,万不可失。哲学无此血脉,不成哲学。科学无此血脉,且将以其知能供野心家之利用,而人类将有自毁之忧。吾人今日,必延续此血脉,以为羣生所托命。吾黄农虞夏之胄,不能不勇于自往也。”
先生此言,族类之感与人类之爱交并而发,大人志量,诚不可及。而其承担文运与自作主宰之精神,尤非时流所能仿佛其一二。惟先生口言之,身体之,实见此理,实要担当。故能恢廓发皇,自铸伟辞,成一家言。
先生近承船山之绪,遥契尼山之旨。神思独运,融摄道释,而归宗于大易。故其学深闳无涯涘。其三十年前之著作如“新唯识论”、“读经示要”、“十力语要”、“佛家名相通释”,台湾有影印本;“十力语要初续”、“韩非子评论”,亦于三十八年由香港印行。至先生晚年所着,虽年逾古稀,遭逢屯艰,然犹心力弥漫,理气充盈。其“体用论”、“乾坤衍”二书迄无缘得见,先后读其“原儒”“明心篇”一过,仍字字句句以光大圣学为念,而力辟唯物之论。任乾坤倒转而孤怀耿耿,痛纷纶浩刼而动心忍性。诚所谓“常运悲心存大理”、“老卧孤楼争绝学”者矣。慨自华族遭刼,士气颓丧,莽莽神州,谁为黄帝以来之民族生命与孔孟以来之文化生命作主者!而先生神龙潜渊,守死善道,身处炼狱,而莫或敢侮!非具乾坤伏魔手,其孰能至于此乎?先生六十以前,常自叹“智及而不能仁守”。自神州沉沦,先生息影沪滨,贞固抱一,穷且益坚,“正言辨心物,奥旨衍乾坤”。则天下之守仁者,孰难于此,孰大于此!延圣贤学脉于一线,为黄帝子孙作典型,来日华族文化剥而能复,赖衰世犹有巨人耳。
通船山之孤怀,接宣圣之慧命。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五七、九、一八、东北抗日三十七周年之辰
编辑排版:其嘉
【文章推荐】
熊 十 力 |与读书周刊
牟 宗 三 |为学与为人
牟 宗 三 | 牟宗三:我与熊十力先生(追念会版)
徐 复 观 |我的读书生活
季谦先生|“说法第一”的哲学大师
凤凰卫视|坚守中国人最后的底线——新儒家三圣(视频)
【专题推荐】
当代新儒家|生命的学问
【本站推荐】
长期招生 |乐习书院乙巳(2025)招生简章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新儒家的精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