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吟唱♫神韵格力,俱臻绝顶——唐·王之涣《出塞》(又名《凉州词》)(普通话+闽南语吟唱)

音频一  曲:柳松柏  唱:赵雪芹  语言:普通话(选自《中华儿女唱唐诗》)

音频二  吟诵:王财贵教授  语言:闽南语

音频三  吟唱:梁炯辉  语言:闽南语

(选自王财贵 编订《闽南语经典诵读》之(五)《唐诗语曲吟唱》)


 

出塞(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遗址
玉门关遗址

 

【注释】

 

○出塞:又名《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厘米)。

 

○羌笛:属横吹式管乐。羌笛在汉代就已经传入甘肃、四川等地了,是唐代边塞上常见的一种乐器。

 

○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诗词简介】

 

《出塞》,又名《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第二首诗(见附文)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异族之间的关系,写一位北方胡人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创作背景】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王之涣辞官,过了十五年的自由生活。《出塞》(《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十五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间。

 

【名家点评】

 

《唐诗正声》:吴逸一评:神气内敛,骨力全融,意沉而调响。满目征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

 

《升庵诗话》: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唐诗镜》:此是怨词,思巧格老,跨绝人远矣。

 

《唐风定》:字字雄浑,可与王翰《凉州》比美。

 

《唐诗摘钞》:王龙标“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李君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与此并同一意,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须”二字略略见意故耳。

 

《而庵说唐诗》:此诗只要说玉门关外之苦而苦见矣。风致绝人,真好诗。

 

《唐贤三昧集笺注》:此状凉州之险恶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须作杨柳之怨乎?明说边境苦寒,阳和不至,措词宛委,深耐人思。

 

《一瓢诗话》:“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苦思妙响,尤得风人之旨。

 

《唐诗别裁》:李于鳞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元美推王翰“葡萄美酒”为压卷。王渔洋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诗法易简录》:神韵格力,俱臻绝顶。不言君恩之不及,而托言春风之不度,立言尤为得体。

 

《网师园唐诗笺》:深情蕴藉。

 

《诗境浅说续编》:此诗前二句之壮采,后二句之深情,宜其传遍旗亭,推为绝唱也。

 

《卷盦书跋》:诗句有一字沿讹为后人所忽略者,如《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古今传诵之句也,前见北平图书馆新得铜活字本《万首唐人绝句》,“黄河”作“黄沙”,恍然有悟。向诵此诗,即疑“黄河”两字与下三句皆不贯串,此诗之佳处不知何在!若作“黄沙”,则第二句“万仞山”便有意义,而第二联亦字字皆有着落,第一联写出凉州荒寒萧索之象,实为第三句“怨”字埋根,于是此诗全体灵活矣。

 

《唐人绝句精华》: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且首句写关外之景,但见无际黄沙直与白云相连,已令人生荒远之感。再加第二句写其空旷寥廓,愈觉难堪。乃于此等境界之中忽闻羌笛吹《折杨柳》曲,不能不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怨词。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

 

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文安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

 

王之涣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

 

 

【作者轶事】

 

旗亭画壁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旗亭,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偎映,拥炉火以观焉。

 

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伶讴之曰:“开泪沾,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

 

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

 

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

 

(唐·薛用弱《集异记》)

 

○旗亭:酒楼。

 

○风尘:比喻仕宦。偶,遇,值。风尘未偶,意即未做官。

 

○游处略同:指交游相处大抵都在一块儿。

 

○诣:前往,去到。

 

○贳(shì):赊欠。

 

○箧(qiè):小箱子。

 

○臆(yì):胸。

 

○夜台:指坟墓。

 

○子云居:子云,汉代文学家扬雄的字。诗中以扬雄比喻亡友梁九少府。这句说他虽然在九泉之下,那里依然是一处文学家的住所。

 

○田舍奴:犹言乡巴佬。含有鄙其无知之意。

 

【附】

 

出塞(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声明:本音频,仅供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用途,下载后,请于24小时内删除。

(1)
泽之的头像泽之编辑
上一篇 2021年10月2日 上午4:30
下一篇 2021年10月14日 上午4: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