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慧文悟龙树“即空即假即中”之旨,立为“心观”(一心三观,观空观假观中)。慧文传南岳慧思,更弘法华。唯托名慧思之《大乘止观法门》一书,不可信:牟宗三先生《佛性与般若》下册第二分第二章附论,言之甚详,请参看。①
慧思之弟子智顗(西元五三八至五九七年),生于荆州华容,其先颍川陈氏。世称智顗为智者大师。智者于陈初(约西元五六0年)北上见慧思于大苏山(今河南光州),旋即受命代师说法,“智比日月,辩似悬河”,思曰:“可谓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矣。”时慧旷律师(律、谓“经律论三藏”之戒律,讲律之法师,谓之律师)亦在座,思曰:“律师尝闻贤子讲耶?”(智者先师事慧旷,故慧思以“贤子”(你的弟子)称之。)旷曰:“禅师所生,非旷子也。”思曰:“思亦无功,法华力耳。”此见智者初出,即不同凡响。而思旷二师问答之际,何等谦和肃穆。佛门教养,可谓深美矣。
七年后(五六八)慧思迁南岳,智者转金陵,声光大显。五七五年(三十八岁)入天台山,并以之作为终身道场。时为周武毁佛法之次年②,后因陈宣帝前后十使,并帝手疏,请出山至金陵说法,讲《法华经》。陈亡于隋,策杖游匡庐荆湖,五九一年应晋王(后即位为隋炀帝)请为受戒师而至扬州,晋王尊称为“智者”。次年至荆州,五九五年自荆下邺(古城,今河南临漳地),次年重入天台。隋开皇十七年(五九七)晋王又请,出至石城,谓徒众曰:吾命在此,不复前进。遂安禅而化,卒于天台山大石像前,年六十(若依高僧传,寿六十七),有“东土小释迦”之称。(以舍己利人故,自述居五品弟子位。)
今按:佛家菩萨发愿度尽天下众生,众生未度,誓不成佛。可知菩萨乃典型的“舍己利人”者。牟先生指出智者自居五品弟子位,可谓不卑不亢。因为一切菩萨都和智者一样,因舍己利人而未成佛,故皆宜以五品弟子自居也。
智者总括群籍,归宗法华,著述甚富。其《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为天台宗“三大部”。另有《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观经疏》,为天台宗“五小部”。
弟子章安灌顶(西无五六一-六三二年)能傅其学,著有《大般若经玄义及疏》。唐兴,天台宗渐趋衰微,五传至荆溪湛然(西元七一一-七八二年),常州荆溪人,住妙乐寺,人称妙乐大师。时当盛唐,唯识、华严、禅宗,先后兴起,荆溪一面广为疏释智者之作品,以弘本宗③:一面精简别圆,判华严为别教,不得为圆教。知礼曰:“此宗若非荆溪精简,圆义永沉。”
按:精简,谓对于别教与圆教,作精确精当之简别分判,否则,天台圆教之义,将永远沉晦,不为人知,这是北宋中兴天台之四明知礼,对荆溪湛然的肯定与崇仰。
荆溪卒后之六十三年,有会昌法难,除禅宗外,各宗骤衰,天台亦然。自荆溪六传至羲寂,始有复兴之机缘。五代之时,浙江境内之吴越王信佛,羲寂请王遣使者赴高丽迎回天台宗之经籍教典,而高丽王特遣僧谛观,护送佛典至天台山,并留止天台师事羲寂。后撰有《天台四教仪》(四教,谓藏、通、别、圆)。羲寂另一弟子义通(亦高丽人),其门下得二骏足,一为遵式,一为知礼(元九六0-一0二八年)。知礼,四明人,宋真宗赐号法智大师,又称四明尊者,盛阐智者与荆溪之天台原义(其著作书目,请参牟宗三先生《佛性与般若》下册页一0七三-一0七六)。他对“坠陷本宗”之山外(误以一念心为“灵知真心”,援华严教义混抹天台),严加斥责,辩破其谬误,使天台宗得以中兴,而山家遂为天台正宗。(按:知礼卒时,周濂溪已十二岁。)
①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竟用《大乘止观法门》讲天台学,实大错。即使此书确为南岳慧思所作,亦只能名之为“南岳学”,而不得据之而讲天壹学。天台由智者开宗,而其著作又具在(如天台三大部),何可弃置?
② 西元五七四年,北周武帝毁佛法,与四四六年北魏太武帝毁佛法,以及八四五年唐武宗毁佛法,合称“三武法难”。
③ 例如荆溪特为智者《摩诃止观》作《止观义例》有云:“一家教门,所用义旨:以法华为宗骨,以智论(大智度论)为指南,以大经(大涅槃经)为扶疏,以大品(大品般若经)为观法。引诸经以增信,以诸论为助成。观心为经,诸法为纬,组成部帙,不与他同。”如此简约数言,遂使天台纲宗,确然明白。
编辑排版:行知
导航:本文选自蔡仁厚《中国哲学史》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本站推荐】
长期招生 |乐习书院乙巳(2025)招生简章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中国哲学史》(台北学生书局印行)。
评论列表(4条)
老师好,文中有错字:
“后撰有《天台四教仪》(四教,切藏、通、别、国)。”一句中“四教,切藏、通、别、国”应为“四教,谓藏、通、别、圆”。(此句为准)
@哲寻:已改,感谢指正
老师好,文中有错字:
“后撰有《天台四教仪》(四教,切藏、通、别、国)。”一句中“国”应为“圆”。
@哲寻:已改,感谢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