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讼卦

导航:更多读经教育与季谦先生文章,请点击查看《王财贵(季谦)先生文章视频总目及链接总目及链接


 

讼卦

 

现在我们看讼卦,因为你们已经有相当的解卦经验了,所以以后我们每次上课要讲五六卦,一直讲,当你越看越多时,你会感受到《易经》的丰富!丰富到什么程度呢?读完一部易经六十四卦就彷佛经历了一辈子,或是经历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或一个地球史,甚至可以说是过了一个宇宙,因为象征的意义是无限的。所以读易经你要感同身受,你要假设你在任何情况当中。所以读《易经》的人要非常活泼、开放,读完六十四卦,你对人生,虽然还没有经历,会感觉好像经历了一样。读到这个卦就好像处在这个卦里面,读到需卦的时候你就感受到人生状况百出,请问你怎么办?读到蒙卦的时候就好像你自己是一个蒙昧者,或者你自己正面对一个童蒙,你应该怎么办。每一个卦有每一个卦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处理方法,你要把自己放在其中。你如果能设身处地,这比看小说还要精彩多了,因为它有六十四部小说,六十四种人生,整个世界不出这六十四种状况,因此请你多多看,多多体会,说不定你读到那一卦就是你当下所处的情况,马上可以用,假如不是马上要用,你读了,你放着,这一辈子一定会遇到的。所以易经之好啊,很妙,因此我们要讲多一点,让你觉得它的丰富性。

 

好,我们看讼卦,跟我念一遍: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讼卦这个卦也很有意思,很重要,因为人生往往会处在这种情境之下。《易经》的取象系辞,往往取我们人生最常遇到的情境,以作劝诫。这一方面也是因为原来的《易经》,就是卜筮的书,大部份都是卜卦实情的记录,所以其卦辞、爻辞常常跟人生重要的事件有关,因此,我们读易经会读到从远古以来人类一直面对的问题,那些都是人類永恒的问题,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甚至每一天常常会遇到这些问题。古老的人遇到了,有神明的告斥传下来,时代可能会古老,但神明的告示不会古老,所以它永远可以供给后代子孙做参考。你如果能从这些简朴的词句中,体贴出那从天德而来的智慧,便是你的福气。革卦的九五说“未占有孚”,你如果读《易经》能心领神会,那就不必卜问,也能与神明感通。比如说蒙卦,古人所讲到的教育问题,到现在大概都还有。所谓的“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蒙以养正,圣功也”,这两句话正是目前教育的大药方呀,目前的教育如果能依这两句话去做了,那我们的教育不就天下太平了吗?“蒙以养正,圣功也”,你在童蒙的时候有没有养正呢?如果没有养正,他长大以后会怎么样呢?所以有社会问题就出来了。那么做为教育者要怎么办呢?要“果行”才能够“育德”。这个“果”字就是木上结的实,叫果实,引申为是果决、果敢,所以“果行”这个“果”,就有一种很笃定、充实、饱满的意思。你们以后去当老师,请问你的德行充实饱满了吗?假如没有,你怎么教育下一代呢?所以你看到这个卦是要反省的,你只要反省了这个问题,其它问题大概就可以解决,所谓“本立而道生”,你就是把根本问题抓到了。在易经这样子简单的文章里面,为什么让我们越读越喜欢读呢?因为它往往能够提出一些重要的人生问题,而且作了相当原则性的指点,好好读,常常读,你必定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那么现在讲的这个讼卦呢?人生不是常常会碰到讼的问题吗?讼就是争论、争辩呐,争辩到最后呢,就争夺啊,争夺到最后呢,可能就是不择手段,战斗了,打倒了。庄子说“与物相刃相磨”,人生不是就在这样相互倾轧动荡痛苦当中过活吗?你怎么样面对这个问题?有小争端的讼,讼卦讲到很小的问题,小到什么问题呢?初六的“小有言”。光几句不中听的话,就发生争讼了;有大一点的争讼,到法院去的那些人,都是相互争讼而想要靠法律解决的;有更大的争讼,人间的战争啊,“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战争不是争论吗?几乎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争讼,我们一般都在讼当中啊,可怜的人生啊,讼是必须的吗?不是!这个卦里面告诉你,讼不是必要的。因此请你要好好地读这一个卦,看它给你些什么样的启发、教导,你能够从这里得到什么样的处事的智慧,让你的人生比较幸福,息讼宁人。

 

好,我们来看讼卦第六。讼是“有孚,窒,惕,中吉;终凶。”能够真正地面对讼,要怎么办呢?“有孚”。有孚是九二居中而刚明,如果“有孚”,就能够“窒”,“窒”就是停止,不再争讼下去。“有孚,窒”,就能够“惕”——警惕,知道这个“讼”不是好事,知道“讼”可以不必要,知道“讼”可以消除。讼凭什么消解呢?有孚,开诚布公还会有讼吗?所有的讼都是由于不真诚,或是他人的不真诚,或是你的不真诚,这样子讼就来了。每一个人心里都有黑暗处,当人与人相互用黑暗来相交往的时候,就容易起讼端。如果人格完整、心量广大,怎么会有讼呢?两个君子相交,怎么会有讼呢?纵使有讼,因为“有孚”,很快会止“窒”,会警惕,这样子就“中吉”,只讼到一—半就停止了,就转凶为吉了。怕的是中孚不足,停不下来,一直继续,难免就要“终凶”了。这几句话不是把讼的原理讲出来了吗?所以面对讼,希望你拿出诚意——有孚,窒——你要把它停下来,惕,要开始警惕。警惕是什么?我们读《易经》学到第一个惕字是在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终日乾乾而惕为了什么啊?是为了“反复道也”。“惕”是要反归于道!如果本来就“有孚”,做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就没有讼,如果起了讼,能及时“窒,惕”,也可以中吉。人生难免有讼,所以“惕”就显得很重要,一有不诚恳的现象发生,如果不惕然而惊,反而钻牛角尖地随顺下去,这样越积越大,平地就起风波了。《易经》里的“惕”,不是恐惧,而是德性的自我觉醒。你有没有常常在“惕”呢?孟以特别重视怵惕恻隐之心,有怵惕恻隐,你的心灵才随时是活的,不会物交物地缠绕下去,要赶快“惕”然反复于道,争取尚能“中吉”,如果任其继续下去了,“终凶”就没救了。

 

现在有一句成语叫:讼则终凶。这是出自《朱子治家格言》: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居家就是在家日常生活了,“居家戒争讼”,你要戒掉争讼,“讼则终凶”,假如讼呢到最后一定是不好的,输了固然不好,赢了也没有用。你赢了讼,但浪费了你的生命。所以讼是不得已的,最好不要讼,讼到最后都是凶。“讼则终凶”这一句话就从古老的《易经》出来,但它永远管用,因为人类的问题一直是如此,没有别的问题,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人生就没有问题了。剩下的就是你有多少知识才华,知识才华是在你德性培养了以后,再去追求的。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颠倒了,先追求知识才华,能言善辨,这个就是聪明的学生,老师就喜欢,家长就夸耀。告诉各位,这不是古人的教育理想,古人是先要有德性,先要有智慧,知识慢慢来。不要看不起知识比较差的人,我们要看不起没有德性的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太平,有这种眼光本身就是智慧。“利见大人”——大人指九五,中正而居上。讼当然利见大人呐,有大人出来就可以平衡了,就不会褊袒了,所以要有大方之人,有大智慧之人,就可以解决讼的问题。我们希望所有的学法律的人,做法官、律师的人统统是大人,这样子我们社会上如果有讼,也比较不怕,就没有冤狱了,没有误判了,没有收红包的事情了,对不对?所以讼要“利见大人”。有讼时“不利涉大川”,你跟人家一起争讼,你跟他一起坐船?危险啊,所以“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大家都有一套啊,上刚下险就是一方刚,一方险,一方是刚愎自用,一方是邪恶计算,大家都险而健,大家都不相让,当然起讼啊。“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这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的结果——对《易经》的象,是可以多角度了解的,只要言之成理,甚至相反,都可用来相成。像这彖传,就由卦体和爻象不同观点,看出两种意思。本来,“上刚下险”是由两个卦说的,一个是乾卦,一个是坎卦,这样上刚下险的不相得不相应,都是太过阳刚而起争讼。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是从九二、九五两爻说的,这两爻都是刚而得中,尤其是九二的刚能够把讼停止拔除,九五的刚就能够断讼分明“中正、元吉”“利见大人”。所以九二的刚不是去争斗的那个刚,而是下定决心,停止争讼的刚,一个人能从争辩当中悬崖勒马,悬崖勒马,才是最大的勇气,最大的刚强。有人用争到底来表现他的刚强,那就“终凶”了。所以九二跟九五的刚,“刚来而得中”,都是中爻,“终凶,讼不可成也”,讼就不可成。“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九五中正,天下利见这个九五的大人,“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不利涉大川,从下卦来说,水中有险,所以“不利涉大川”。

“象曰:天与水违行,君子以作事谋始”,天往上升,水往下流,两个人的志气不相投,就有讼了。君子观讼卦之意,得到“作事谋始”之教。做事从一开始就谨慎,要不然,总难免有争论,从一开始就要谨慎,小事不顺就要化解,不要到了化不开的时候,已经打了结了,解不开了,才警觉。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做事要谋始,不要让讼长久纠结下去,如果在“小有言”的时候,就马上警惕了,就可以“终吉”。“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在“小有言”的时候就把道理辩明,则无后患。但道理怎么能辩明呢?一来要能思考,二来要有公心。如果人都糊涂了,怎么辩明呢?如果各怀鬼胎,怎么辩明呢?所以人随时要长进,否则争讼是难免的,争讼了,要分辩分辩不来,也不能解决问题。社会上有许多意见,相互抵悟,家庭中也常为小事争议不断,人如果没有诚信,没有思考力,这世间是很难过的。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九二阳刚中正,这个中正的阳刚,不是要跟人家斗,反而是要人“不克讼”克者,能也,完成也。不能继续争讼,“归而逋”,归是归家,逋是逃走,我回家,我逃走回家,放弃争讼了,但这不是无能无勇,而是“其邑人三百户,无眚”,回家之后,同乡的三百户人家就都不会受到伤害。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象征。你还有你要做的事,你还有你的人生要过,为什么要把生命浪费在争讼中呢?所以“归而逋”,至少可以把三百户保住,如果再讼下去,恐怕连三百户都要陪葬了。“归而逋”,为什么?没有意义。你争下去有什么意义呢?“终凶”。你能够辩明吗?一个不诚恳的人能够辩明吗?所以九二不克讼,归而逋,还可保住半壁江山。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这个逋啊是逃窜的意思。赶快走,抱头鼠窜的。窜,老鼠走在洞穴里面叫窜(竄),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你的地位身份不够,你能跟上位的人斗吗?或者对方的气势很盛,你跟他斗做什么呢?对方虽然无理,但他理不直也气壮,你跟他斗什么呢?这也等于是自下讼上啊。“患至掇也”,这个祸患呐,“至掇”也。这个掇就是拣到,因为如果不毅然逃窜回家,你必定会拣到祸患,自讨苦吃,自讨没趣。所以“自下讼上,是要你把对方都当做你的上位,你要自认斗不过他,好了我输你,就输你,就这样,这样就不必讼了。“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这个六三,三本来是阳位,阴爻居阳位,有一种谦卑的意思。“食旧德”,想念想念嘛,想念以前大家还有一段情份呐,这叫食旧德。食其实就是停下来回想一下,回想一下以前还没有讼,大家不是一团和气吗?这叫食旧德。“贞厉,终吉”,你在这里虽然有动荡,但是呢你“食旧德”最后还是吉的。“或成王事,无成”,六三有谦虚之意,就像坤卦一样。坤卦六三也是“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老子说:“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又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个最高的善是像水一样,大家都要力争上游,在讼的情况下就不要力争上游了,我谦卑一点,自居下流,叫做“或从王事,无成”,“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六三以上卦之乾为尊,即把争讼之对方皆当做尊贵者,不敢与之相斗,“从上吉也。”讼以认输为吉。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这个跟九二是类似的。也是“不克讼”,“复即命”,“复”就是回复。“即命”就是回到自己的命上来,守住自己的命,就是守住自己的本分。“渝”,就是改变,改变你当前的状况,“安贞,吉”,安于坚贞正固就吉。坚贞正固什么?不是坚强地与人兴讼,而是坚定地守住自己的本分,对方单方面要讼,也讼不起来,就能“不克讼”而吉了。所以这个讼卦虽然是凶卦,但是你看许多爻都有吉兆呀:初六是吉,九二无眚还是吉的,六三也是吉,九四还是吉。什么意思?就明白告诉你,在一个凶卦当中你处理的好,还是可得吉。作易者在初六、九二、六三、九四都下了警诫语、慰勉语,如能依此处事,虽讼中亦可得吉也。“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安于贞吉,不失其道。九四比六三的“食旧德”更进一步,不是想念旧德而已,是回复到自己的本分上来,守住自己的本分。

 

“九五,讼,元吉。”这个九五刚才讲过就是大人,利见大人那个大人,九五中正,所以“讼,元吉”,若能以中正阳刚来断讼狱,就大吉。孔子说:“听(tìng)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子就是听讼的大人,听讼的最后目的是使大家不再有争讼。意思是,孔子说他处理讼事的能力跟别人差不多,但他有一个原则,就是希望以后没有讼事。凭什么才可以这样?当然要凭德化,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这才是从根救起的“元吉”。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cháo)三褫之”。“鞶带”是大的带子,“锡”就是赐给。大臣有功勋,得到鞶带的赏赐。“终朝(cháo)”,或念做“终朝(zhāo)”也可以,终朝(zhāo)就是一个早上,终朝(cháo)就是在上朝的这一段时间里面,“三褫之”“褫”就是把它夺回来,这是一个比喻,哪有赐给一个大臣大带子,说你很有功劳,然后一早上拿回来三次,再赐给,再拿回来,再赐给,再拿回来,这当然是一种比喻。什么意思呢?小象说“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如果你是因为好争斗,显示了你的才华,赐给你奖品,没多久,发现这不是真正德行,并不值得尊敬,于是就把你的奖品收回来,就是“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因此最后的受人家的敬服的一定不是由讼而来,不要以口齿伶俐,不要以好辩来获取别人的尊重,因为它很快就会失去,快如“终朝三褫之”。没有多久可以得意。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六辑《易经讲课录(下)》。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请关注本站,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1)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6天前
下一篇 2021年11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公益】欢迎加入儒学与经典入门共学群……
(加小乐老师微信号: lexi-xiao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