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更多读经教育与季谦先生文章,请点击查看《王财贵(季谦)先生文章视频总目及链接总目及链接》
2008年12月16日
有同学问到关于书院的事。我推广读经就是为了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在开发人性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程序是三~十三岁该经背书,十三~二十三岁解经博览,二十三岁以后就可以访师历练。学问不可急于成就,遍访名师,再学思十年,到三十三岁,大概可以成为一个不会出大差错的学者了,那时他也可以去做事,在各行业都可以成为一个领袖人才。我将来的书院会有三种学生,一种是正式学员,十三岁以上——我在文件上不好写十三岁,写十五岁,因为十五岁才可以脱离义务教育的范围,国家就不管了。书院的入学门槛是背诵中文二十万字,外文十万字,这样的基础就已经很深厚,有成才的潜质。书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是撒种,也不是育苗,而是要培养成大树,要在书院读书治学至少十年,这是第一种正式学员。第二种是预备的学员,预备就是说他年龄还没有到,但他已经背完三十万字了,而且很喜欢书院的生活,也可以先来,有些家长的孩子还小,现在就提早预约了,说将来他的孩子要来书院。有的是年龄已经长大了,但还没背完三十万字,他想先来在书院继续完成三十万字也可以,这种叫预备学员。预备学员等到背完三十万字了,就升为正式学员,再读十年书。第三种是伴读学员,陪伴着读的,是成人,不管几岁,二三十、四五十、五六十,都可以,假如他想读几年书,想来这个地方,等于闭关,整天读书,这里有人指导,有人讨论,他要读多久随便,要来就来要回去就回去。这就是伴读学员。有些学生家长,有些社会人士,现在就有人预约来了。能在书院潜心读个十年书,是很有福气的。道教的人说修道的人要有大福气,第一要有状元才,因为要聪明才修得成不聪明是修不成正果的。第二要有天子命,就是家庭要富贵,因为不事生产才能整天修道,而且修道中的鼎炉丹药都很贵的,如果天天忙着三餐,怎能修道呢?我看要到书院读十年书也要有状元才、天子命。不过,背了三十万字书,就有状元才了,而书院不收高额学费,只收生活费。如果家境困难,只要学生有志气有德才,即使免费,甚至补贴家庭的生活费都是可以的。
好,接着上节课,跟我念:“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巽为风”是本象。“为木”,为什么为木呢?木有几种特质和巽和风有关,首先,木长得高,容易受风,我们要看有没有风,常看树稍是不是?还有,震在东方,巽在东南,东方或东南代表春天,春天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草木生长,所以巽有木象。“为长女”,“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这讲过了。“为绳直”,这个就有一点曲折,是从哪里来看的呢?为木,为风,都可以想到为绳直,什么叫为绳直?像绳一样直,那么什么叫像绳一样直?做木工的人有四种必备的器具叫做规、矩、准、绳。规是圆规,矩是曲尺,准是水准,绳是墨绳。其实,规是画员的工具,矩是画方的工具,准是量平的工具,墨绳是画直的工具,规和矩我们常用到,小学生就有圆规和三角板。用水准和墨绳则较少见,水准是用水做的,一个木盒子,中间有个小槽罩上玻璃,小槽里面装水,水不很满,故意剩下一个小空间,就有一个泡泡在玻璃罩里溜来溜去。如果这个盒子放得不平呢,泡泡就会溜到上边去,要放得很平,泡泡才会刚好在中间。那泡泡很灵活的,就像指北针的针一样晃动晃动,你若把水准拿在手上很难让那个泡泡停在中间,要放在很平的地方才行。当泡泡停在中间的时候,就代表它平了。这个东西叫水准,或是平准。我们平常说一个人很有水准,大陆叫很有水平,水准本来是平的意思,低的地方有低的水准,高的地方有高的水准,但人往往看重高处,所以说一个人有水准,是说他能与高明的人同在一个层级上的意思。绳呢,就是墨绳,有一个木置的象只小动物,叫墨斗,挖了洞塞了棉花,注上墨水,有一根绳子通过墨水拉出来,两个人,一个拿着墨斗,一个拿着绳子,拉直了以后,把绳子提起来,一放,乓一下,不管是在地上还是在木头上就画上了一条线,那一条线就最直了,而且绳子可以拉很长,尺没有那么长嘛,这种工具很简单但很好用,发明它的人真很聪明。水准跟墨绳合称准绳,标准的意思,一个最平,一个最直,量平直要用准绳,等于规矩的意思,画圆要用规,画方要用矩,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无准绳也不能够立平直。“规矩准绳”引申为做人做事的规范和标准。墨绳大概都在做木工的时候用,所以从巽为木就联想到为绳直。还有,既然巽为风,风假如没有抵挡的话,风吹的路线也是直的,而且它吹向远方,从长远的特性也可以联想到绳直,所以“为绳直”。又从“为绳直”想到“为工”,工字说文解为“巧饰”,近人杨树达解为曲尺,和墨绳一样是许多工作必备的工具。再来为白,白本来是白色,而引申为虚白、虚空的意思,虚空的地方可以通风,秋风扫落叶,风也可以让一个地方成为空虚,所以说“为白”。“为长”,刚才说风吹很远,乘长风破万里浪,故可以为长。再来“为高”,高处比较空旷,空气流通,所以高处多风,登山就知道了。有成语说“高风亮节”,高风,一方面说风骨高超,一方面也因为高处环境朗畅气息清爽。“为进退”,风的方向是不定的,可进可退。所以观察人与事,要“知远之近,知风之自”。“为不果”,如果像风吹过来吹过去,进退不定,就会不果,不果就是没有结果,虑事不果决,行事没成果,所以为人处世要勇断勇行。“为臭”,臭是从哪里来呢?从风来,风是从哪里来呢?从气,这时的气指气味而言。气味的感觉是由于嗅觉。臭字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自”,是一个大鼻子的象形,后来加上一个注音“卑”,成为“鼻”字,我们常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是我”,所以自引申为自己,胎儿的五官最先成形的就是鼻子,所以我们说鼻祖,代表最先创作的人。狗的鼻子是最敏锐的,所以从犬从自会意,成为“臭”字,本来是嗅觉的意思,所以这个“臭”字要念作“嗅”。我看过有一本书上说,臭字是教我们做人要谦卑,不可以自大,自大呢,就有一个污点,就很臭。这样解臭字,叫望文生义,见了文字的形是状,就知道这个字的意思。但文字学有文字学的规矩,有些字是可以望文生义,有些字不可以。臭字是用狗的鼻子会意,不是自大又有一点。臭,原来是嗅觉的意思。我们的嗅觉本来各种气味都可以觉察到,但是哪一种气味让你感觉最敏锐呢?像以前我们说各种的温度我们都可以觉察到,但是哪一种温度让你感觉到最为最为尖锐呢?是寒是冰,所以乾卦就有“为寒为冰”之象。那么什么气味让我们感觉最强烈、印象最深刻呢?是臭的气味。我们如果听人说:“啊,这里有味道!”大概都不会说这里很香,而是说这里很臭的意思,这样,气味就渐渐被臭味所专属,于是臭这个字啊,本来是嗅觉的意思,就变成是臭味的意思了。那么既然被臭味所专用,我们就另造一个字来还它本意。于是臭字再加一个口,成为“嗅”,作嗅觉用。其实口不是嗅觉的器官,加口是不对的,是不得已的,那不是一个正常的字,加口的嗅,就是原来这个没有加口的臭的转注,这个叫古今字,古今字是由一个字演变成两个或多个字,互相之间写法不同,但意思一样,这叫转注。
“其于人也,为寡发”,头发少的人,头上容易受风,我一位朋友常戴帽子,夏天也戴,问他原因,他脱下帽子,指着微秃的头说:怕风。“为广颡”,意思一样,颡就是额头,额头很大,即使别人看起来,也替他觉得凉飕飕的。“为多白眼”,刚才说为白就有空虚的意思,眼睛里面的眼白比较多,就显得比较空洞,你看小孩子,眼珠子都比较大,这样就显得元气饱满,日本的漫画最喜欢把少女的眼睛,画得很大,就显得非常可爱。如果多白眼,就显得比较空洞,有风的感觉。“为近利市三倍”,就是囊括了,像一阵旋风把市场利益都搜刮进来。“其究为躁卦”,本来风是巽卦,这个巽是谦逊、卑微的意思,但它的终究却可走到躁卦去,上一次不是讲过吗?风本来很柔和,它毛起来也是很可怕的,“挠万物者莫疾乎风”啊,何等躁动啊。
好,再跟我念:“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告;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坎为水”,是基本卦象。“为沟渎”,从水想到沟渎,沟比渎稍大一点,渎是小水,总之是水流的渠道。为隐伏,从沟渎想到隐伏,沟渎就可以隐伏,而且坎为陷,陷落的地方,低洼的地方可以隐伏。“为矫輮”就比较特别一点,坎跟矫輮有什么关系呢?可以从水联想到。有一个成语叫“矫輮造作”,轿跟輮是木匠的两套方法,矫是使曲者直,輮是使直者曲,木工有时候要用直木,但是木头不一定刚好那么直,用个工法可以让曲的木头变直,这一种工法叫做矫。而木工有些时候需要弯的材料,但木头没有刚好那么弯的,于是也有使直的木头变弯的方法,叫做輮,如果没有看过木工做这个,也看过园丁整理树枝,可以让它长直也可以让它长弯。弯的可以让它直,直的可以让它弯,这种工作叫矫輮。你看由曲变直,由直变曲,是不是显得有一种流动感,所以这里就有水的感觉,有沟渎的感觉,沟渎有时候弯有时候直,所以就联想到矫輮,那一想到矫輮。我们平常用矫輮造作表示不屑一个人的扭抳作态,其实,矫輮造作原来是一句好话,因为要“造作”就必须“矫輮”啊。现在我们从“造作”说一个人表现得不自然。本来木头有直有曲是很自然的,现在木工硬要把它造成一个器物,这不是木头的本性啊,所以告子才说,“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棬”,孟子就问,“子将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还是“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杯棬?”告子说以人性来行仁义,就好像拿着杞柳来做杯棬,意思就是说杞柳就是自然的,杞柳里面没有杯棬,杯棬是你做造作出来的。孟子听到这个比喻就问他说,你是顺杞柳之性以为杯棬呢?还是你要去改造杞柳才能做杯棬?假如你说要去造作杞柳才能成为杯棬,那你是不是也要残害我们的人性来做仁义?这是告子跟孟子辩论的很重要的一篇。孟子认为仁义是人性的本质,是顺着人性就能呈现仁义,而告子则认为仁义是后加的,人性本来是中性的,如果用人性来行仁义,就如同把杞柳造作成桮棬。这个造作的意思就是不自然,因为顺着自然就没有杯棬嘛,造作就等天不自然,用老子的话就是有执有为。所以矫輮造作有两个意思,本义是木工的工作,他必须矫輮造作,一个是引申来说一个人做人做事的不自然,不自然或许也等于不诚恳,这样矫輮造作就变成不好的表现了。除了矫輮造作之外,还有一个常用的成语,叫“矫枉过正”。矫枉过正也是木工的工法,枉是曲木,弯曲的木头叫做枉,让曲木变直,要用矫的工作,用火去烤,烤热了,木质就松了,松了以后,用有力的东西把它扳到另一边来,然后用绳子固定,矫枉一定要矫多一些,超过所要的正、直,经过一段时间后,把固定的东西拿掉,木头有弹性,会弹回去一些,有工夫的木匠所矫的木,它弹回去以后刚好正直了,所以矫枉必须过正才行的能,回归于正,做木工的人必须这样做,叫矫枉过正,过正的目的是使它回归于正,矫枉本来就是需要过正才能回归于正。但这是木工的事,他所面对的是木头,是物理现象。现在我们用“矫枉过正”一辞,往往用在文化上或是心理上或习性上的改善,是不是也如木头一样,要矫枉才能过正呢?一个教育工作者,做父母老师的,甚至对国家的风气的提倡,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呀。如果说中国人太封建太迂腐了,封建迂腐是不好的,要矫正,怎么矫啊?是要我们极力开脱、浪漫、放肆、纵欲、无忌惮,久了,国民的心态和德行就转正了,是这样子吗?这里要小心啊!这是把人理当物理,视人为物,将人物化了。本来,从人性而发,从理而行,就是正的,但现在因为有些民性习俗,是偏颇的,是歪斜的,枉曲的,要矫这个枉,便把它向反方向拉过去,它将来就会转正了?人性的发展不正,我们想要正,请问是要用另外一个不正来矫治它呢?还是从内在的人性之正直接发扬出来?义和团的扶清灭洋是不正的,五四看到义和团失败了,就说灭洋是不对的路,那就要反过来,学洋,那怎么学洋?就要打倒中国,全盘西化。一个民族就这样像钟摆一样,要么摆到这边,要么摆到那边,不能停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这就造成人间的不幸、民族的不幸,这个不幸不只是经济衰退,摆来摆去的结果,是几千万的死于非命。五四对中华民族是有大罪过的,这些知识分子把人物化,也把自己是物化,不从人性之正来开发君子之德,只叫我们走偏锋,天下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吗?但却举国疯狂了将近一百年,真是莫名其妙啊!到现在一般的学者多还在走五四的路上,像押宝一样,不是这边就是那边,很少顺正道而行的,《易经》教我们“随时变易以从道”,对新时代,当然要有新观念新格局,当然要求变求新,但这个新,这个变,应该是重新回到原点,直接从人性出发,直接回归人性,而不是鲁莽灭裂,见了风就是雨,东西跳梁,死于罔罟。所以,当代新儒家就担负了这个以正道发扬正道的责任,这也就是我之所以要努力奋斗推广读经的原因呐,不然我就悠哉游哉游山玩水去了,我为谁辛苦为谁忙啊?
好,“为弓轮”从坎为水,想到沟渎弯曲,从弯曲变化想到矫輮,从矫輮想到弓轮,弓轮最需要矫輮才能做成。“其于人也为加忧”,因为什么呢?坎者陷也,两阴夹个一阳,一阳被两阴夹住了,所以从人的身心上,大有可忧之象,叫为加忧。那么坎为耳,既然加忧有病,就“为耳痛”了。又坎者陷也,有凶险仄象,所以“为血卦”,用流血来表示凶险。其实凶这个字,是象形字,外面画一个陷井,有东西落在里面,所以凶这样写。“为赤”,从血卦想到赤,如果不从血这里来联想到赤,赤是什么卦象?乾卦是大赤,离为明,为火,也可以为赤,我们讲过离卦跟乾卦相通,离也可以为日,乾也可以为日,现在我们又看到坎卦和乾卦离卦相通。到最后,八卦的意义都可以相叠、相通,你从一个卦的哪一个观点进去,先直接明显的感应到某一个象,又从这象感应联想到其他,这样一直引申出去,就会通向别的卦了,不过,最好先守住几个基本的卦象,不可以太泛滥。“其于马也,是美瘠”,背脊很鲜明叫美脊,我们从空中来看一匹马,脊骨特别鲜明,把那马背用线条画出来,是不是一个坎卦?是不是这样看的?你自己可以再去琢磨琢磨。“为亟心”,这个亟,有一种急躁的意思,心生病了,有坎象。“为下首”,坎有下的意思,头低下来,本来马是昴着头的,现在为下首,有坎象。“为薄蹄”,马的蹄要厚,甚至要加铁,才能行远,如果蹄薄了就有危险,所以薄蹄有坎险之象。“为曳”,马本来善跑善走,现在还要被拖着走,可能马已经有病象了。“其于舆也为多眚”,眚是生目会意,生于目者就是眼屎,那么为什么有眼屎呢?因为眼睛有病,幸好只是小病,所以眚是小毛病,“不以一眚掩大德”,就是瑕不掩瑜。为多眚,就是有许多的小毛病。“为通”,从水想到通,流通。“为月”,从水想到月,都是阴而冷的东西,月光如水啊。“为盗”,从隐伏想到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不是坚而多心,是坚很多的心,木心很坚实,用一个卦来象征,就是中间画一道实线,代表木质坚硬,旁边画两道虚线,代表木质比较松软,这样就是坎卦的图案了。我们念一遍,坎为水……跟我念:“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胃,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赢,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离为火”,这是本象。从本象想到“为日”,日也可以是为乾,日就是太阳,这里是从火这里来想,想到它的光明,从光明想到为日。再来“为电”,什么叫电?电是闪电的意思,富兰克林发现闪电,把闪电引到人间,古人说的电不是我们现在的日常用电,古人说电就是闪电,我们现在人间用的电也是从闪电的灵感而来,闪电必有亮光如火。“为中女”,“离再索而得女,谓之中女”。“为甲胄”,铁衣叫甲,等于现代的防弹衣,铁帽叫胄,等于现在的钢盔,为什么铁衣铁帽有离象?我常听人说,有的妈妈不让他的子女骑摩托车,要开车,说开车是铁包人,骑有车呢是人包铁。这个离的卦外刚内柔,不是铁包人吗?如果开车的人有离象,那么骑车的人有坎象了。从战场上穿戴甲胃可以直接想到“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什么?中间是空虚的,你不要认为肚子大的人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假的,都是垃圾,所以肚子越大人越虚,叫做“为大腹”。“为乾卦”,有的人读到这里非常不理解,甚至是非常地厌恶《易经》,什么离卦又可以为乾卦,那岂不是乱套了吗?我们刚才不是讲了吗?离跟乾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所以可以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赢、为蚌、为龟”,这都是同一个意思,甲壳软体动物,甲壳不是在外面吗?不是两阳吗?软体不是在里面吗?一阴在里。赢是寄生蟹,虽然甲壳不是自己的,但借来的也马虎凑数了。“其于木也为科上槁”,科就是在头上,木的头上是树稍,树梢枯槁了,就好像是被烧过了一样,这里有火象,所以有离象。
跟我念:“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艮为山,是本象。从山就想到“为径路”,从山和径路想到“为小石”。“为门阙”呢,是从它的卦义、卦德上想,艮之德为止,为节制,门阙是节制人出入的地方,门是普通的门,阙是城墙的门。“为果蓏”,上一次讲过果,也讲过瓜,许多瓜叫蓏,所有的瓜类统称为蓏,瓜的造字本意大概是指成熟的那个瓜,而蓏这个字呢,造字的要点在蔓藤上,所以一切瓜类的或是蔓藤类的植物都叫蓏,重点不在那一个瓜上。但这个蓏也可以通于瓜的意思,果是木类的果,蓏是藤类的果,为什么有果和瓜艮象呢?因为草木到了结果,是它的目的,西方人讲目的是用什么名呢?你看电影看到最后,完结了,会出现三个字母,叫什么?end,end就是止了,end也可以当目的,果蓏是草木的目的,是end,所以可以象征果。“为阁寺”,是守门的人,守门也有止的意思,节制人出入。“为止”,以前我们也讲过艮为手,手上有指,这个指更是人身的终端,电脑有终端机,终端就是止。“为狗”,狗看门,从门阙这里想到狗,也是出入的节制。“为鼠”,鼠胆小,心细,在它出洞前大概都会在洞口逡巡一下,左右望,可见老鼠的出入很有节制。如果宣导交通安全,过马路要望有没有来车,用老鼠出洞左右望的影片,一定很生动,看过有这样的广告吗?(学生:做广告的要学《易经》。)是的。学问是可以相通的,我觉得如果读读《易经》,做广告会做得更好,因为联想多点子多嘛,用联想转化一下,便会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再来,“为黔喙之属”,喙就是鸟嘴,黑色的鸟嘴,鸟嘴是在嘴的尖端,又是黑色,特别的明显。“其于木也为坚多节”,一节一节本来就有节止的意思,又坚多,很坚硬,更强化了节止的气息,所以有艮象。有人吃甘蔗,吃到节的地方就吃不动了,那里有艮象。好,念一遍:“艮为山……”
最后一段了,跟我念:“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兑为泽”,是本象。“为少女”,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为巫”,从少女想到巫,据说巫必须心地很纯净,神才会降临,所以巫必须是少女,要么就是处女,传说老巫婆一定是老处女,她才能够跟神灵相通。“为口舌”,兑为口,从口想到舌。“为毁折”,这个卦象有两阳一阴,下面基础坚实,但上爻有摧折的迹象,所以为毁折。“为附决”,就是阴附于阳,而为阳所决,叫做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刚卤可以有两个意思,下面的土地很坚硬,上面潮湿,叫刚卤。另外盐地叫卤,世界产盐,有海盐,有岩盐,岩就有刚卤之象,因为那个岩石是刚的,而表面的盐会显潮湿,下刚上柔,有兑之象。而且中国的海盐产在东方,岩盐产在西方,西方为兑,所以兑有刚卤之象。再来“为妾”,从少女想到妾,因为妾大概都是比较年轻的。“为羊”,兑为羊,也是本象之一,以前讲过了。
好,这样子我们把《说卦传》讲完了,大家念一遍,我们就结束了《说卦传》。
希望大家常常念常常想,因为这里有许多的象都常常用在《易经》的本文上,是古之读易者从《易经》的本文中提炼出来,再加上一些推演。读《易经》要养成一个基本态度,就是《易经》的解释不是固定的。所以我们读书一方面要求其甚解,一方面要不求甚解,像《易经》就不能求甚解,不能够只追求标准答案,一求甚解,《易经》就被你解死了。当今我们的教育被话病最多的,就是我们都教学生做标准答案。数学、物理、化学的最后答案是标准的,但是过程也可以不标准,但是现在的老师啊,往往用标准的方式来教学生,不鼓励学生自己思考,甚至不只是用标准的过程来教学生,还规定学生一定要用标准的过程来演算,尤其以前所谓的建构式数学的时候,那真的是叫残害儿童。纵使像科学,有标准答案,都不应该有标准的历程,何况是文科,人文的学科更不能有标准答案,当然也不能有标准的思考过程,其中有许多的联想,其实还不是文学式的联想,而是哲学式的笼罩,或智慧式的直觉和感悟。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六辑《易经讲课录(上)》。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请关注本站,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