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的教育,其实不是什么特别的发明,它只是出自于一个理想:让教育回归它的本性,回归它的自然。而教育如果教的是人,则应该回归到“人”之学习的特性上来。我们曾标举教育应追求的四项目标:“在最恰当的时机,用最简捷的方法,教最高明的教材,以培养最优质的人才。”总之,即是一句话:“该怎么教,就怎么教。”我认为这种理想,可以应用在各科目上,所以方便地说,各科目都可以“读经”。
本来,吾人所推广的读经是从语文教育开始的,其主意是:“在儿童期之内(时机),反复诵读(方法)经典之作(教材),以达成语文文化教育功能(人才)。”此外,与语文相类似,着重反复“灌输”的教育,在艺术的涵养与鉴赏方面亦有“音乐读经”和“美术读经”的提出,因为它们都是属于“浸润型”(或谓“渗透型”)的学(乃至于“德性教育”,亦属于“浸润型”,它是实践方面的浸润)。
所有科目中,与“浸润型”相距最远的是“结构型”,此则以数学为代表,数学涵几何,而应用于各种自然科技性的科目,统称“数理”。中国古来并未注重这方面的开发,自从西学东渐,国人为了迎头赶上西方科学成就,乃大力提倡数理教育,亦是理性的应有要求。但由于不明本性,其教学之心态、时机、教材、教法等未能切中本性,遂让学生倍感艰难,成为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上至国家,下至家庭,投入大量心血,而成效依然不彰,我称为“科学教育的失败”。
我常说:如果识其本性,教育本来就是很简单的,学习本来就是很快乐的,培养人才本来就是很容易的。数理亦有其本性,苟能依其本性而教学,自是简易而有效。故若要改善数理教育,首在识其本性。我认为数理教育至少有如下的基本性质,需要吾人省识:
一、数理的能力是人类本具的:数学、几何、物理、化学这些科目的基础在逻辑,而逻辑本来是人类知性所自发的思考之能力。牟宗三先生继承康德对知性的研究,发现数学起源于逻辑的步位相,几何起源于逻辑的展布相,数学与几何整个系统的推演,不出于人类思辨理性的自我运作,它们本来就是人类心灵自己建构起来的。以数学几何去面对自然万物,即成物理化学及一切科技。所以数理科学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顺着本能而教,理应简易,何有困难?顺着天性而学,理应可乐,安有痛苦?柏拉图深通此理,曾说:“给我一个仆人,也可以把他教成数学家。”西方人之所以成就科学,必定已相当地把握了数理教育的本性,中国人若能把握此本性,当然也可以有科学的贡献。
二、数理能力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把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分为感觉动作(1至3岁)、运思准备(3至6岁)、具体运思(6至11岁)和抽象运思(11岁以后)等四阶段。可见思考能力虽是人类的天性,但其展现,是按部就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反省,从浅度到深度。而具体练习,即已藏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只要一个能正常生活的孩子,都在默默进行着数理及思考的学习。尤其是语文的表达,从语法到语句,随处随时都在运用思考,都隐含了逻辑的训练。如果说数学是逻辑抽象表现的代表,则语文乃是逻辑具体表现的代表。而人类首先发展的能力是语文,吾人应在这时特别注重语文的教育,语文能力增强了,时机成熟时,自然可以轻易转为数理能力。
三、数理能力与大脑神经有关:依照智能医学的研究,人类思考能力的发用与大脑神经的数量及神经的联结,有直接的相关性。一般说来,大脑神经发达者,思考反应敏锐,反之,则为迟钝。所以想要数理能力好,应事先建置一个优良的脑神经系统,以为预备。而人类脑神经的发展,主要是靠后天的讯息刺激。发展的潜力,在原则上是无穷无尽;但发展的时机却有限,其时机起源于胎儿,愈早则可塑空间愈大,愈晚则愈僵固,到13岁大体蓝图底定,成为一生思考能力仅有的供应场。因此,要数理能力好,最主要应不在于孩子入学以后如何加强数理训练,而是在于机会未丧之前及早拓增脑神经的建置。可以说是,聪明的头脑使数理好,而不是数理的训练使头脑好。犹如先要建了高速公路网,才可以让车子跑得顺畅,而不是放了许多车子去跑,就可以跑出高速公路来。没有畅通的高速公路网,在颠簸的小径上,只好跑些少量的机车和自行车。放入大车子,立即塞车或翻车。没有好的头脑,小学数理或许还能应付,到了中学大学,就思考不来,只好厌学放弃了。所以,在人生整个教育历程里,数理教育是后起的依赖性的教育,不是先在的根源性的教育,我称为是“开用”的学问,不是”建体”的学问。尤其在13岁之前,是脑神经建置的黄金时期,这时,训练人类心智的主题,不应在于数理思考的精密播弄,而应在于语文与艺术等讯息的大量往来。“以人文带动科技”,不只是在学问价值上如此,即使在教育养成上,亦应如此。
四、数理的学习特重个别性和偶然性:虽然数理本身好像是明白的,但人类为何会了解数理,且是如何了解的,这是人类远无法反身明白的。吾人只能在懂了后,才明白自己懂了,至于原来为何会不懂,又原来不懂的,何以又忽然懂了?又何以有的人懂得快,有的人懂得慢?又,早期学得快的人,是否就永保持领先;现在比较策拙的,有没有忽然“飞跃”起来之时?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疑问。“懂不懂”,实在是每个人生命中的秘密,它是很个别的、很内在的。数理一定要自己懂了,才算懂,自己会的,才愈畅快,让人教往往教出压力来,所以数理最需要提倡主动学习。老师所教,只不过是以自己懂得的方式依数理顺序说明,以唤醒学生,至于学生为什么有的懂,有的不懂,是老师管不到的。所以有效的数学教育,应该按“能力分班”,最好是“个别教育”。也就是尽量依其能力,放给他自主学习。学得好的,应让他自己再往前进,以免耽误他的聪明;学不好的,千万不要责备他,因为这是个别头脑里面的事,在此,有人生无穷的悲苦与无奈,要善于鼓励与等待。老师尽其引导说明,学生尽其学习努力,就已达到教育的目的了,强求是没有用的。
五、数理不应是教育的主轴:生命固然是一个整体,学问本来也应是个整体,但若分科来看,则当有其轻重本末之分。从对整体人生价值的启发来排序,人类最重要的学习,应在于品德和智慧,其次在于语文,其次在于史地及艺术等各类与人生直接相关的学问,最后才是数理与科学。有品德智慧者,自会尽力追求其属下的各种学问;而语文,上辅品德智慧,下摄各类知识,是一切学习的预设学科,是人文教化之本质学科。数理与科学对提升人类生活的方便性固功不可没,但一般人只要习得日常的四则运算,即可过现代化的生活。至于科技专家的培养,到18岁再加强训练即可,不需要从小那么辛苦地学那么深的数理。而真正科学的发明进展,是科学家之事,科学家是由数理天才培养出来的,不是任意一个人凭努力就可以成功的。再说,学校分科教育里的数理成绩,只是思考力训练的参考数值之一,一时数理成绩不好,不代表将来不能顿悟飞跃;一向数理成绩不好,也不代表思考力就不好,更不代表人生的失败。一个家长太过分要求孩子数理功课,将使这个孩子自小丧失思考的兴趣和能力。一个国家太过强调逼迫数理教育,将使这个国家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国家。整个世界醉心于数理而不知回头,将把人类推向自我毁灭之途。
依照以上的认识,吾人可以以“读经”的精神,从数理的本性中建立一“数理读经”的观念,其纲要如下:
(一)在基本学理上,数理科学既根源于逻辑,又其学习以理解为标准,故教材的编写,客观上应遵循逻辑法则,步步为营,说明清晰,系统整然;主观上又要合乎人类理解力的发展程序,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二)在教学心态上,因为数理的自然与简易,所以对它不必先存恐惧之心。尤其是家长老师,要以光明愉悦的心法来面对孩子的数理课程,以鼓舞其信心与兴致。
(三)因为数理思考的运作要靠脑神经系统,应在其脑神经发展的十三岁之内给予最大量且最优质的讯息刺激。即在此期间内,应特别注重文字和美育读经,一方面为人文文化的教养打根基,一方面为数理科学的思考作准备。
(四)因为思考发展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浑沌到清明,其历程缓慢长远而神秘,非人力所可控制,故数理的教学应从生活开始,尤其幼稚园与小学生以游戏的心态实施,主要是让孩子玩。玩得好,固然好,玩得不好,也无所谓,因为这时不会的,长大以后不学也自然会了。不必急于求成,否则,爱之适足以害之。
(五)因为数理是以理解为准,理解是内在而具有连续性的,所以最好是采取自学的方式,老师一概不教,只是备问。其次是半自学方式,老师只是略作引导与解难,多给学生自省的空间,不可以教太多。教太多,现在好像懂了,其实不是真懂。则纵使一时能勉强过关,终留下将来蹶脚落马的因子,而一蹶则很难复振,纵使想补救,已无时间重来一次。
(六)因为理解深具个别性,所以数理应注重其个别的差异,采取个别进度,各进于其所当进,各止于其所当止。若学生已经会了,即应鼓励其自己前进,不要等待,直到他不会的地方暂时停下来,待机再进。若学生还不会,应降低其学习内容,不可硬撑硬赶。因为不管多么用力撑赶,终归是无效的,只能斫丧其对思考学习的信心而已。
(七)当前我国体制内的数理教材,小学一二年级尚合乎一般的认知程度,国内约有二分之一的孩子,可以自己学习;三四年级教材难度渐渐拔升,超出科学国家的水准,但依然有三分之一的儿童可以自己学习。这时,如不让他自主学习,而由老师来讲授,则其聪明将日渐消磨。到初中高中,内容各再突拔一次,青少年就不堪其难了。若一时体制难改,则有两种方法可以面对。第一是兼顾法:一个自小读经,或曾进行“早教育”,略能识字而有相当阅读经验的儿童,其脑神经的架构比较精密,也有相当的文字理解力。应从幼儿园或一、二年级开始,鼓励他尝试自行看书上的说明,自己做习题,从眼前会做的开始,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问老师或家长,不要等学校进度,一路学上三、四、五、六年级,乃至初中高中课程,培养一生真正的思考能力与习惯。第二是搁置法:因为既已知道读经的高度语文教育之中,已蕴蓄了高度思考的潜力,思考力不一定要经由数理来训练;又,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在大量阅读中已有良好的培养,不一定要经由学校的科学功课来达成。而且人类的思考力和知识的吸收能力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所以小学阶段的数理功课几乎可以搁置,专心致力于读经及阅读,尽力增长德性、定力及聪明,到了13岁以后,以两三个月的时间专心学习,即可轻易而愉快地学完小学体制内六年全部的数理课程,以后视情形再往前进。
(八)由于数理科学根源于逻辑,建议国家或个别家庭,在孩子十三岁以后,授与逻辑之学。
(九)凡有高度成就的数理学家与科学家,必定带有天才成分。而其天分往往在儿童少年期即已展现,但如不善加培养,将随其年纪之增长而日渐磨损消逝,终于等同常人。故我国如欲成为科学国家,应注重发现数理天才,给予特别培养,而不是一味加重一般学生的数理功课。
(十)思考与数理既是人类理性的内容,原则上应努力将之尽量开发出来,以尽人生之本分。但人之能力与时间有限,数理与科技又不是人生之主科,故如能学好,固是可喜;如已尽了力,还学不好,亦不必引为大患。人生应以德性实践为要,以语文与艺术教养为要也。
(原载《读经通讯》第43期)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文章推荐】
王 邦 雄 |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看当代新儒家的精神开展
新 儒 家 |中国文化之发展与科学——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八)
【专题推荐】
中国哲学|从哲学与 PhIlosophy 之原义,看中国的哲学问题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一辑《(新版)教育的智慧学》。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请关注本站,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