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人生略赋


导航:本文选自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本文名人生略赋, 实则一随笔, 无以名之, 故名之曰赋。其内容不外就第四部精神之表现中, 前二节之大意, 以较富情味之言写出。然亦多有通于第一部第二部之意者。本书文字过于朴实严肃, 而此文又病轻率, 然附之于此, 亦可一平衡本书之作风也。

 

上 篇

 

唯人生之秘奥兮, 若常见之一字。

 

忽疑其非如是笔划所成兮, 则愈观而不似。

 

故交忽忘其名姓兮, 欲相呼而语滞,

 

唯此化素习为生疏兮, 实哲学之所始。

 

生自何来兮, 死将何适? 万物变化兮, 吾将安息?

 

执常应变兮, 孰为其则? 情志纷纶兮, 高下奚别?

 

唯一一问题之多葛藤兮, 盖终古今而莫决。

 

缘惑与生本俱始兮, 生则不能无惑也。

 

念古圣哲已决其生之惑兮, 吾仍将求所以自得也。

 

唯人皆求所以自得兮, 此群言之所以无极也。

 

然诚知心同理同兮, 言虽多方, 而未尝不致一也。

 

吾所谓一或非彼之一兮, 其不一, 终当归于大一也。

 

唯吾信此大一其永存兮, 乃援笔而为斯文。

 

 

 

唯人生可两面观兮, 外观为物, 内观为心。

 

吾身与物相刃相靡而同伦兮, 亦十四原质之所成。

 

生理结构, 虽灵巧兮, 何殊一至复杂之机轮。

 

物理化学之定律, 有必然兮, 吾身之动, 亦不能不遵。

 

吾身在空间, 有一定之位置兮, 吾身在时间, 只现存。

 

过去之身, 已随时化兮, 固一往而无痕。

 

吾身之存不存于未来兮, 乃缥缈而无凭。

 

大星来遇兮, 地裂天崩, 下一刹那兮, 乌知死生。

 

吾身之现存兮, 实唯天恩, 主宰吾身之未来兮, 乃命运之神。

 

 

 

然吾内观, 则不见吾身之物兮, 唯见知情志之流行。

 

如有真君而不得其朕兮, 盖此真君本无色与形。

 

无色形, 安得谓之物兮, 非物者, 不在空间而存。

 

知摄外而志达外兮, 情通内外而弥纶。

 

彼真君之知情志, 应物之无方兮, 将何一定位置之可寻。

 

常动而不息兮, 贯乎往昔与来今。

 

知察往以识来兮, 情与志怀故而慕新。

 

彼运转之力, 通于三世兮, 安得谓之只存于现在也?

 

彼常不自满于现在, 而期望于未来兮, 彼已超乎现在也!

 

彼明不安于所谓外在必然之势, 使我不自由兮; 此求自由之念, 匪来自外也。

内求自由之念, 乃欲否定所感之不自由兮, 此求自由之念, 当原自此真君。

唯此真君之自身, 必为自由兮, 无论其否定之成与不成。

 

常言之有成与不成, 但其迹象兮, 自其相续求成之念而观, 则念念皆成也。

昭氏之鼓琴, 拨弦而动兮, 固将断续其音。

 

然彼观乐者, 凝神于音声兮, 固知此天乐之响云。

 

唯情志之所不安兮, 莫不能移身而动物。

 

充内形外兮, 身物皆情志之外壳。

 

此外壳, 唯情志之流所鼓荡兮, 固未尝被视为束缚。

 

诚内观此情志之流之鼓荡身物兮, 便唯见此自由之充拓。

 

有自由而无必然兮, 有心而无物。

 

唯此两面观皆无不可兮, 人固有身, 亦复有心。

 

观内观外由人自择兮, 心之与身, 固可谓相待而成。

 

然唯观内可统观外兮, 以心统身, 理乃自真。

 

 

 

原观外所见之我身, 唯我知之所对兮, 而我之知, 则统于心。

 

我身, 乃我知之活动, 所投注之一点兮, 亦唯我知之活动之一极限与边沿。

 

我观我身之变化, 见此极限边沿之自开辟, 而投形色于我兮, 宛若一增加我知之内容之泉源。

 

然我试舍此知, 而问我身安在兮, 则唯感身与情志之相连。

 

情志之动, 若恒伴身之动, 而以身之动为表现兮, 此吾对吾身, 唯一亲切之经验。

 

故此身, 实内为情志所鼓荡兮, 外为知之边沿。

 

所谓此身, 实唯此两面之精神活动之交点兮, 实被夹持于此两面精神活动之间。

 

唯情志之动而身有变化, 投其新形色于我之知兮, 故此情志之动,实即增加我身之形色之表现之泉源。

 

唯此泉源兮, 流而不息, 关于我身之形色之知兮, 日益开辟。

 

唯此知与情志之交贯, 若有交点兮, 身之名于焉假立。

 

以心统身兮, 斯为理之至极。

 

 

 

在我知中, 身与他物复交存兮, 故他物亦徒为知之极限与边沿。

 

情志内动身连他物, 鼓荡自然之全体兮, 他物亦我知情志交彻之一交点。

勿谓万物无穷兮, 绵延不断。

 

唯此不断兮, 乃感应无间。

 

身体为心之表现兮, 则万物亦然。

 

宇宙虽大兮, 实我知情志之所渗贯。

 

 

 

身物相荡兮, 固有其律。

 

律不外存兮, 内在身物。

 

身物为知情志之交点兮, 律不外心而有托, 唯知所照身物之条理兮,即名为身物之律。

 

身物之条理, 虽不必为吾知所尽照兮, 然吾心之知量无穷, 当无所不覆。

 

故身物相荡所遵律兮, 实吾知中已呈之律, 或当呈之律。

 

当呈之律, 内在于心体之知量兮, 固亦非由外铄。

 

唯情志渗贯于身物而不可分兮, 情志复有其自身之律。

 

情志自身之律, 显于吾人之愿望兮, 恒欲改易身物之状态, 而与之相合。

当其求相合而未合之际兮, 情志遂感有外来之束缚。

 

此束缚之感, 唯生自欲改易身物, 使其自身律实现兮, 将使身物另呈其新律。

 

此束缚之感, 正原于心之欲重造宇宙兮, 此束缚之感, 非徒自外束。

唯此情志之贯彻其律, 由内达外兮。

 

故终必改易身物, 使宇宙呈更高之律。

 

唯知情志中之律, 皆内在于心体兮, 所呈之更高之律, 实自内心而流出。

 

超临乎身境, 主宰乎身境, 而重造宇宙兮, 唯此内在的流律之精神。

 

 

下 篇

 

 

 

唯人生之本质兮, 唯此内在之精神。

 

唯人生之目的兮, 唯在实现此精神。

 

旷观人生一切活动, 唯系于精神表现之充量与否兮, 然后知内在精神之为至真。

 

 

 

唯人生之至低之活动兮, 为求个体之生存。

 

然人之过去之事固已灭兮, 现在亦不暂停。

 

其求个体之生存兮, 实唯求其未来之我之事之来临。

 

然未来之我之事, 尚未有兮, 现在之我, 乃向之呼召, 使之呈形。

 

此现在之我, 欲迎未来之我之事兮, 必先之以现在之事之消逝而有所牺牲。

 

现在之我之事必先灭, 而后未来之我之乃得生兮, 潜运于二者之间,必非物质之色形。

 

现在之我之事已灭, 而迎彼未来之我之事兮, 其所成就者, 亦唯此牺牲之精神。

 

未来之我之事之来临兮, 唯完成彼现在之我之牺牲精神。

 

唯此我之新新之事相续化现兮, 个体乃得恒存。

 

由此我之新新之事相续化现兮, 见吾潜隐之灵根。

 

 

 

唯人生较高之活动兮, 曰男女之爱情。

 

爱情若始于形色之慕悦兮, 然形色所表现者, 乃彼我之心。

 

唯得心相印, 乃获身相依兮, 身之结合, 遂成心之结合之象征。

 

彼男女之结合, 乃所以生子孙兮, 而子孙则未来之生命。

 

人皆不知其子孙为谁, 而求其绵延不断兮, 其所求者, 实缥缈之灵魂之化为肉身。

 

唯此求缥缈灵魂化为肉身之祈向, 潜藏于人兮, 实男女之爱情所自生。

 

伊士女之情话, 若可闻兮, 彼缥缈之灵魂, 寂寞无音。

 

柔黄之手, 若可触兮, 彼缥缈之灵魂, 笏漠无形。

 

而求彼缥缈灵魂降生之祈向兮, 乃深藏于伊士女之心, 幻化为情话殷殷, 携手数星。

 

人皆求其子孙兮, 子孙复有子孙。

 

唯此生生相续, 无穷无尽兮, 人所求其降生之缥缈灵魂, 亦无穷无尽。

人上寿不出百年兮, 夫妇亦唯百年之恩情。

 

彼向无穷无尽之缥缈灵魂, 祈其降生兮, 彼乃接触无穷无尽之未来生命, 如获永生。

 

夫然后彼乃觉其爱情兮, 天荒地老, 而万古恒贞。

 

 

 

唯人生更高之活动兮, 曰得社会之令名。

 

羞与草木同腐兮, 惧没世而不称。

 

夫称颂之辞, 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兮, 何为乎乐彼令闻广誉之施身?

 

一瞑不视, 旌表虚悬, 吾不得而见兮, 何为乎宁殉义全节以成名?

 

溯彼求名之原兮, 实来自欲将自我投映于人心。

 

求名之际所求者, 唯在他人之心中有我存。

 

彼称誉我者一一为谁, 吾不求识兮, 故人尤乐死后之名。

 

求名者所求者, 唯是其自我投映于他人之心兮, 实原于自我之求扩大与超升。

 

 

十一

 

唯人生更高之活动兮, 曰知上之求真。

 

不安于感觉所得之现象兮, 求万象之所以生成。

 

以近测远, 而知越空间之限制兮, 以故测新, 而知贯乎往古与来今。

 

探迹索隐、穷幽极深、一循于理兮, 而人智之运, 乃细入毫芒, 大至无伦。

 

人皆欲拨世界之疑云兮, 望彼万理呈露, 如日丽风清。

 

统彼万理, 会归至极, 彼哲人主祈向兮, 更将期于握造化之机轴于一心。

 

人皆知应用科学以改造自然兮, 足以旋乾而转坤。

 

唯科学所自之求真精神, 则旋乾转坤之经纶所自生, 伟哉此求真之精神。

 

 

十二

 

唯人生更高之活动曰求美。

 

求真乃舍彼具象以求其理兮, 理智之活动, 实冷酷而无情。

 

唯彼求美即具象以会心兮, 情理乃浑融而不分。

 

观山情满于山, 观海意溢于海兮, 物我乃相忘以弥盈。

 

八音齐奏, 天乐向云兮, 意趣随音声以超腾。

 

欢愉之情, 形诸舞蹈, 则合律而纯化, 愁苦之情, 表诸剧曲, 则雨过而天晴。

 

唯此艺术之提升人之性灵兮, 诚使人宛若登昊苍, 而入玄冥。

 

 

十三

 

唯人生更高之活动曰求善。

 

善之源在无私之爱兮, 无私之爱, 乃人生之至珍。

 

以情洁情而交流兮, 以心度心而互映。

 

爱之拓展其无穷兮, 由亲亲而仁民。

 

怜鸟兽之求生兮, 哀草木之凋零。

 

唯此大仁之赞天地化育兮, 人乃为天地而立心。

 

 

十四

 

唯人生皆求彼真善美兮, 人乃知真善美之自身。

 

吾所实现之真善美, 皆相对而有限兮, 唯绝对无限之真善美其永存。

 

此绝对无限之真善美, 乃吸引人生向上之动因兮, 彼求真善美者,乃内证而自明。

 

人求真善美之精神, 因交彻而浑融兮, 绝对无限之真善美, 必统一于绝对无限之精神。

 

绝对精神本在内, 而宛若高高在上兮, 人乃顶礼而事神。

 

嗟人生之多悲, 世界之多苦兮, 祷神力之降临。

 

担负苦罪于一身, 而不悔兮, 挽此宇宙之沉沦。

 

负彼罪苦升天, 而罪苦得永脱兮, 真善美之光, 乃彻宇宙而通明。

此宗教之精神, 乃彼大仁之所托命兮, 诚高卓而莫与京。

 

 

十五

 

唯人生活动之万殊兮, 其类别略不出乎上文之所论。

 

求个体生存、爱情与名声兮, 求真、求美、求善与求为圣神。

 

然此一一皆为精神之表现兮, 其表现之充盈与否, 乃其高下所攸分。

 

唯真美善之日益实现, 而超化诸欲兮, 人乃日升于神明。

 

精神四达并流, 上际于天, 下蟠于地兮, 乃参万岁而一成纯。

 

大海为波, 波复入海, 喻形骸之化往兮, 吾之精神, 则万古常新。

 

本站编辑:沛昱


 

【本站推荐】

 

长期招生 |乐习书院乙巳(2025)招生简章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唐君毅,转载自:《道德自我之建立》。

(0)
唐君毅的头像唐君毅作者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上午4:00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2: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