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理工夫,需三心:深心、大心、耐心

学者以穷理为事,然其胸怀一向为名利声色种种惑染之所缠缚,其根株甚深细隐微,恒不自觉,本心全被障碍,如何而得穷理?“本心”一词,原于《孟子》,宋明儒者亦言之。“本”字宜深玩,但非可徒以训诂为得其解也,必切体之于已,而认识其孰为吾本具之良知能而不杂夫后起染污之习者。

 

穷理工夫,非深心不办。真理虽昭著目前,而昏扰粗浮之心,终不得见,必智虑深沉冲湛,而后万理齐彰。深湛则神全,神全故明无不烛,而天下之理得矣。

 

又非大心不办。大故不滞于一隅,观其散著,抑可以游其玄也;析其繁赜,抑可以会其通也;辨其粗显,抑可以穷其幽也;知其常行,抑可以尽其变也;见其烦琐,抑可以握其简也。故唯大心可以穷理。狭碍之心,触途成滞。泥偏曲而不悟大全,堕支离而难言通理,习肤浅而不堪究实,明者所以致慨于横通也。狭碍之心非本心也,乃以染习为心故耳。

 

又非耐心不办。人心恒为染习所乘,安于偷惰而一切无所用心,惯于悠忽而凡百都不经意,苹果堕地与壶水热则涨澎,古今人谁不习见之,却鲜能于此发见极大道理者,必待奈端、瓦特而后能之,则以常人不耐深思故耳。夫事理无穷,要在随处体察,于其所未曾明了者,不惮强探力索,四字吃紧。毋忽其所习闻习见而不加察也。毋略其所不及见、不及闻而以为无复有物、无理可求也。毋狃于传说,必加评判。亦毋轻议旧闻,必多方考索:其果是耶,无可立异;其果非耶,自当废弃。毋病夫琐碎而不肯穷也。毋厌其艰阻而不肯究也。时时有一副耐心,真积力久,自然物格知至,而无疑于理之难穷矣。

 

综前所说三心,曰耐,曰大,曰深,皆依本心而别为之名耳。耐之反为忽,忽者疏忽或忽略。大之反为碍,碍者狭隘或滞碍。深之反为浅,浅者浅陋或浮浅。有一于此,皆不足与于穷理之事,其所以成乎忽与碍且浅者,则以无量惑染根株盘结于中,而本心障蔽故也。学者必有克己工夫已者谓一切惑染,亦云私欲或私意。常令胸怀洒脱,神明炯然,则能耐,能大,能深,“耐”字意义甚深,即健也。切宜深玩。而可以穷理尽性矣。王阳明先生云:“学问须是识得头脑。”存心、养心、操心之学,于一切学问实为头脑。今之学子,顾皆舍其心而不知求,岂不蔽哉?

 

——熊十力《复性书院开讲示诸生》

 

编辑排版:其嘉

 


【相关阅读】

 

哲学于人生之意义

道家所要“无”的是什么?

道家“无”的境界

讲中国哲学史为什么从孔子开始,不是从老子开始?

这个时代,缺少使人“明”的学问

为什么只有中国人才可以负担起融贯中西的责任?

苏格拉底与孔子教导弟子的方式有何不同?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版权意识?

六经与诸子百家的关系

孔子一无政治权利,二无经济实力,三无神迹,凭什么成为“教主”?

留得一分杀生不澈底之心,即宇宙多一分生意

关于孔子,关于儒学,这段话说的最通俗、最简明

以“不朽”代“永生”

其实我是懂历史,只是不记得历史

感触大者为大人,感触小者为小人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熊十力,转载自:《十力语要》。

(0)
郑其嘉的头像郑其嘉管理员
上一篇 2021年11月27日 下午2:54
下一篇 2021年11月29日 上午4: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