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更多读经教育与季谦先生文章,请点击查看《王财贵(季谦)先生文章视频总目及链接总目及链接》
文言的第一段是专解“元亨利贞”四个字,结论是:“君子行此四德者”,把“元亨利贞”转成四德,而说君子行此四德,可见是天德就是君子之德,易道就是圣人之道,圣人之道就是天道。如果有这样子认识,你读易经就有“慧解”——有智慧的领悟,解得很圆通。为什么可以圆通呢?因为易经本身就是一个象征系统,象征就是以简易的符号或文章涵蕴深广的意义。假如你把这种文章当知识看,那么它便只有一个意思,这叫“死于句下”。我们读易经不要用定义、概念、训诂的方式来读,而要用读诗的方式来读,从一个很单纯、很原始、很朴素的语句中,就可以开拓出非常深远的内涵。读易经你要培养这种能耐,要不然读起来会令你觉得莫名其妙,或者说古人的这种思想不可了解,其实是很可了解的。那文言的第二段是解爻辞,初九一直解到用九。再来第三段呢,是第二次解爻辞,先跟我念一遍,我们再解释。“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shè)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chí)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治”有两个念法,动词念chí,名词念zhì,现在都只念zhì一个音了,当然没太大关系,但是如果我们要详细分别,这里应该念做“上治(chí)也”文法上比较通。再来“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zhì)也”,这里的“治”就一定要念作zhì,“上治也”,是说上位者治理天下。“天下治也”是说天下已经太平了。一个国文程度好的人,他读起文章来,不会把“上治(chí)也”跟“天下治(zhì)也”这两句话文法等同。
中国古文的用字,没有像西方语文那样讲究词类的变化,但是文章读起来,并没有不清楚,还是清楚得很,以一种简洁的语句表现清楚的意义,这是一个民族的智慧。我们如果不读这种文章,你就丧失了这种训练,可能也就没有这种活泼的智慧。所以这种文章是难读的,但是不是不清楚,你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而说古人做文章不清楚,文言文是非常清楚的,乃至于古时候文言文根本没有注音,没有标点符号,它整篇这样一落下来,几千个字就这样一落下来,没有分段没有句读,后世读书的人固然难免有一些有争议,但是争议是很少的,有争议的地方,譬如断句不一样,意义就不一样,这时就要揣测文义来断句,读书人经过这样子的训练,会增进头脑的灵活度。
好,我们解释“潜龙勿用,下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爻在下的意思,一个是比喻、象征还未能发挥的时候。所以一方面是指爻的在下,一方面是指事件的在下,用一个“下”也就可以表达清楚“潜龙勿用”是因为“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这个“舍”有两音,一念上声,舍弃的意思,“时舍”是说不为时世所用。“舍”如果念成去声shè,有如宿舍的“舍”,是“舍止”“安居”的意思。“时舍”就因“时”而“止”,就是虽然是有龙德者,但是地位只在九二,此“时”的机遇尚浅,故因其“时”而“止”于当下的份位。“终日乾乾”是“行事”的规则,“行事”的时候要有“乾乾”的警惕之心。
“或跃在渊,自试也”,不是一定有成就,但是总是要自我去“试探”一下“历练”一下,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飞龙在天,上治chí也”,在上位者就应该治理天下。“亢龙有悔,穷之灾也”,穷有两个意思:一是“困穷”,一是“穷极”,到达极点。“穷”(窮)这个字很好,很有趣味,上头是洞“穴”,下边一个躬,人的“身”在洞穴里面,或者表示到达“极限”,或者表示受困。这两意有时相通,譬如到达了极点,没有路再通了,也有“困穷”的意思。但到达极点也可以是非常精深的意思。比如《说卦传》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朱子解大学所说的“格物穷理”,就是取自《说卦传》的这句话。把“格”字解成“穷究”,于是“格物”就解成“穷究物理”了。“亢龙有悔,穷之灾也”的“穷”当然不是“困穷”,而是“极至”的意思。“穷之灾也”是到达极点,刚健太过而不知谦退,反而会带来不利,于是就有“悔”了。“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如果能“乾元用九”才能使天下平治。这是把六龙又总合起来说,呼应彖传的“云行雨施,品物流行,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大段的意思,这个“时乘六龙以御天”的“时”就是“时舍也”那个“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时”,“时乘六龙”不是随时变化吗?这六龙随时变化,该云行就运行,该雨施就雨施,该春天就春天,该夏天就夏天,没有一定,如果一定,天地就死了,所以天地要时乘六龙,才能创生万物。圣人之治天下跟天道创生万物是有其同质的意义,所以“乾元用九”也可以是圣人善处时变,而群龙无首,则可致天下于太平。所以天道就是易道——易学之道,易道就是圣人之道,圣人之道就是君子之道。
好,把第三段念一遍: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然后看第四段,跟我念一遍:“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个“明”在古音念作“máng””终日乾乾,与时偕行háng”,这文章是押韵的。“行”字,是象十字路口的形状,是道路的意思,现代念做háng;而道路是供人行走的,所以引申为“行走”的行,现在念做xíng。古代行xíng行háng是不分的。所以我们可以念做“与时偕行háng”。“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这个后面也是押韵的,从“或跃在渊”开始,“革、德、极、则”都是押入声韵,现在我们念起来通通没有了,现在的“国语”是很差的,用来读古书没有味道。
好,我们把这一段解一下,非常简单,“潜元用九,阳气潜藏”,你们听我讲《易经》讲到这里,这些文句这么简单,谁不了解呢?“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天下可以看到人文的光彩、人文的光辉——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刚才说“终日乾乾”是“行事也”,“行事也”就是“与时偕行”,任何一个时刻都要具备乾乾的态度。因为第三爻是处在凶险的位置上,处在这个凶险的位置上本来是最不吉利的,但因为如此惕厉,所以君子可以“反复道也”,保住德而复归于道。我们以前讲过,一个卦的六爻里面,就着爻位而看,各有特色。二和五居中,最好,初是起头,那时吉凶初起,六是结尾,那时吉凶将变。而三四有什么特色呢?就是“不三不四”,危疑不隐定的情况。三爻是居下卦之上,在下卦而居下卦之上,四爻是居上卦之下,在上卦而居上卦之下,你看这不是不上不下吗?所以三四爻是最尴尬的爻。在乾卦这种充满光辉一切畅通的卦里面,它的三爻四爻,还是不离凶险。你看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终日”、“厉”和“无咎”,四爻“或跃在渊,无咎”的“或”和“无咎”,都不是很稳定的,都处在相当艰难的情况里,要惕厉谨慎才能无咎,在上不上下不下的时候最难调理,不是吗?人间的事务都是如此,朋友交往也是如此啊,你们年青人交男女朋友,将熟未熟的时候,心里面老是千肠百转,不是吗?这就可以用三爻四爻来象征那将上未上,要下不下,上不上下不下的时候。所以《系辞传》说:“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二多誉,四多惧”。“三与五”就是三爻跟五爻,三爻五爻都是阳位,所以可以说是“同功”,但是呢,他们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异位”。他们都是阳,但是处在不同的位置上,就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结果,也可以说有不一样的命运。譬如乾卦九五和九三,都是阳爻居阳位,但九五就“飞龙在天”,九三就“终日乾乾”,所以说“三多凶,五多功”。那么二爻与四爻也是一样,都是阴位,所以二与四同功,但是呢,也是异位,则“二多誉,四多惧”,对第二爻常常有许多的赞美,比如乾卦九二是“利见大人”,而九四是“或跃无咎”。所以三与四都是危疑之爻,危险、疑惑、不安,但在这时,正好可以“恐惧修省”。说到“恐惧修省”,这里用九三来代表,但你不要认为只有九三的“惕龙”才要恐惧修省,剩下的乾龙就不要了,它是以一个爻来特别突显这样子进修的重要,但是它也贯穿所有的爻,这样才叫做用九,叫“与时偕行”。圣人随时教训,用心良苦,所谓“无所不用其极”。这个“时”是非常重要的,你要特别注意这个“时””。这个“时”就含有“位”。“时”是时间观念,“位”是空间观念,有其时就有其位。这个“时”可以是当下这个时,也可以解成“时时”、“随时”。而时间的“随时”也包含了随时所处的“位”。譬如,你现在这里是学校的学生,回到家里是家庭的子女,时空一变化,就有时空所应该警惕的事物,这个叫做“与时偕行”,这个叫做“乾乾因其时而惕”。
你如果能够体会到这个“时”,你的人生就是真实的存在,你随时体会当下,每一个人要活在当下,这是人生的自觉。自觉你在天地之中,自觉你是一个人,你随时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你才是真的“存在”,要不然,你就是非存在的——你只是在老天爷的眼光中存在,你自己存在不存在你自己不知道。如果有人问你:你存在吗?你说:我在啊,我有这个身体啊,我会吃、会穿、会睡觉啊。但这个不算,如果只是这样,这叫“行尸走肉”,会行动的尸体,会走路的一个肉团,你真存在吗?假如没有这个“时”的自觉,随时有当下之感,你这个存在是假的、虚的、空的。要不相信,你过几年再回头过来一看,真是所谓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惘然”两个字,不就是说明它不存在吗?在那个时间段里,你是不存在的,空过了。有些人是一辈子就这样空过的,最后与草木同朽。西方存在主义者探讨人生的“存在感”,怎么了解存在呢?要先了解什么叫不存在,不存在的存在,就是路人,一个路人的存在:某甲某乙,路人甲路人乙。在编剧的人看来,那许多路人甲、路人乙,在电影剧情里面,是不存在的,他们是跑龙套的,一幕过去,就没有了。他们并没有表示任何的意义,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编剧随便抓一些人来,他们不知道他们在什么状况之下演这幕戏,他是不自觉的,但是剧中的主角是自觉的。所以你自觉,就有存在,不自觉就是不存在,这就是存在主义所讲的哲学要义。存在主义者问:你存在吗?谁敢说:我存在?你存在就站出来给我看,你站得出来吗?你拿出你的主张,拿出你的心意,拿出你对自己的觉察,乃至于拿出你对世界的觉察,对宇宙的觉察,明白你在宇宙占什么地位,这样才叫有所“存在”。要不然你在上帝的剧本当中是路人甲路人乙,你不是没有意义吗?这叫做“与时偕行”,这个“时”很重要,随时你要警惕:我在吗?你是对你所生存的意义有所认定,依照你自己的心意来为人处事呢?还是随着他人的眼光而扭曲自己,随着时代的风气而起舞呢?这个都是你自己要自修的事,没有人可以替你去活。所以要“终日乾乾”,随时要反省、自觉,“与时偕行”,任何一刻没有放弃掉,这才是一个君子。
好,接下去,“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革”是“变化、变革”,“或跃在渊”是乾道要变革的时候了,“飞龙在天”就是位乎天德了,“亢龙有悔,与时偕极”,在这个时候已经达到极点了,乾元用九,才见天则,“天则”就是我们所说的六龙,“时乘六龙以御天”。所以你要有时间感,这个时间感不是一秒钟一分钟那个时间感,而是你要有存在感,你要有存在在你生命之流当中的感受,乃至于你要有存在于历史之流之间的感受,你处在什么历史的状况之下,为历史尽了什么责任,要不然,你就是一个历史中的不存在。我们这个时代,能不能为历史负责,假如这个时代不为历史负责,这个时代经过百年千年之后,人家就把“中华民国”这个时代看作是不存在,没有意义,这是非常严重的。生命之所以有价值没价值?你是不是活过了?要这样看问题,请不要小看了你自己。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附:诗词吟唱
今天唱的是刘禹锡的《乌衣巷》,乌衣巷应该也是很名,我们都先唱这些有名的诗。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是很厉害的,他的眼光,他的心思真是与众不同,他的心思灵活,他的感应敏锐,他的情意丰富,而又能用最恰当的文句表现出来,这就是文学家的本事。假如心无所感,像看到“天行健”,不知道要“自强不息”,那种人一定不能成为诗人。所以要做文学家,首先要有所感触,有人说感触很深,但是说不出来呀,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也不叫诗人。诗人的表达技巧要达到神妙的境地,在不可言传处还能够言传。刘禹锡对“乌衣巷”当然有所感了,很多人也曾到过这里,但不一定有所感,对不对?有所感,也不一定能写出来,对不对?他有所感,乌衣巷——光这个题目就有历史的感觉——东晋群臣避难到江南,江南地方一时的繁华了,王导谢安为朝中的主流,那时候还有所谓的世家子弟,世家——富贵之家,“乌衣巷”就是他们住的一条街。为什么叫乌衣巷呢?因为谢安家族的子弟很多,他们喜欢穿乌衣,这是他们的符号。富贵教养,乌衣穿梭,名士风流,搭配起来,真好一片人间美景!
那里有座桥,叫做朱雀桥,这个桥的名字也很美,所以可以直接入诗,假如名字不美,什么阿花巷啊、猪脚庄的,这名字就难以入诗。写书法的人在作品后面落款:除了人名外,有时还记着时间、地点——某某年月某某人书于某某地方,如果“书于咏絮楼”还不错,但如果写“书于女生宿舍”,就不大文雅。朱雀桥入了诗句,亮丽的颜色与轻柔的形象一时光鲜浮动起来,但要说的不是“朱雀桥”,而是“朱雀桥边”,马上就把那美景一转,转成“野草花”,当然也有相当美感,但是毕竟跟“朱雀”不同,你看朱是什么颜色,“乾为天,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为大赤”那个“朱”啊,而“雀”是飞翔的,“飞龙在天”的飞啊,“朱雀”这两个字就有富贵气,读起来就给人一种堂皇富丽的感受。文字是有色彩的,文字是有生命的,文字是有动力的,有些字有些字词一落纸上,就是一字千金,它有万夫不敌之力,朱雀桥气象万千,而用一个“边”字就把情景完全转了,你看这力量多大!这就是手法,这就是大手笔!你能够做出这样的诗吗?本来,也就这么简单,朱雀桥和野草花都是眼前的真景,只是用个手法,让朱雀桥对野草花,“朱雀桥边野草花”,马上从富贵一直衰落下来变成一片荒凉,而且不仅是景物的转换和对比,所象征的是历史的沧桑之感。盛衰的变化是那样的痛切,但表达起来,是这么轻松,就这么自然,没有雕凿,真是鬼斧神工。
这还不够,再来一句,刚才不是讲富贵风流吗?“乌衣巷”,用了一个这样子优雅的象征,虽然在乱世之中他们还是表现得很优雅,你看谢安淝水之战不是表现得很优雅吗?这是他们做人的那种气度,表现出一种美感。“乌衣巷”多么美!但是下面呢用一个“巷口”就转了,“夕阳斜(xi)”;“夕阳斜”不是衰败的景色吗?通通都是眼前,没有写到任何一个奇特的东西,就是当下,就是这每一个人都看到的景物,但他就写成这样的对照,让读者不知不觉,掉入了历史的思古幽情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旧时”前两句是每句当句中的景物对照,后面是两句时空的对照,如果后面两句也是当句对照就没意思了,后两句时间从旧时一直到现在,从“王谢堂”就变成“百姓家”。“旧时王谢堂前燕”他看到燕子飞来飞去呀,燕子是眼前的景物,你看到这只燕子,就想到几百年前,燕子也像这样飞着吧,虽然不是这只燕子,但时间在诗人的心中穿越了,那燕子也可以是现在,也可以是昔日。这个时间的交错,形成一种诗的意境,形成一种心情的转换。你的心情转换来不及,于是就有一种苍茫、悲凉之感,让你读这首诗的时候心里面忽然生起惋惜之意,怎么以前的繁华马上就变成现在的衰败?”你跟不上这个时间,正好,他就是要让你跟不上。“旧时王谢堂前燕”,豪门而今安在?“飞入寻常百姓家”,百姓万古依然,荣华富贵又怎么样呢?无限的感慨都在这里啊。
好,我们唱一唱,这个也是柳松柏先生的曲子。(点击听吟唱)
(歌)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六辑《易经讲课录(下)》。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请关注本站,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