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目录及原文链接(附再版序、三版自序)

自序

再版序(见附一)

三版自序(见附二)

 

第一章 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

 

第一节 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

第二节 孔子与音乐

第三节 孔门乐教传承的典籍

第四节 音乐中的美与善

第五节 仁与乐的统一

第六节 音乐在政治教化上的意义

第七节 音乐与人格修养

第八节 音乐艺术价值的根源

第九节 孔子对文学的启示

第十节 孔门艺术精神的转化与没落

 

第二章 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子的再发现

 

第一节 问题的导出

第二节 道家的所谓道与艺术精神

第三节 美、乐、巧等问题

第四节 精神的自由解放——“游”

第五节 游的基本条件——无用与和

第六节 心斋与知觉活动

第七节 艺术精神的主体——心斋之心与现象学的纯粹意识/073第八节心斋的虚、静、明

第九节 心的主客合一

第十节 艺术的共感

第十一节 艺术的想象

第十二节 庄子的美的观照

第十三节 庄子的艺术的人生观、宇宙观

第十四节 庄子的艺术的生死观

第十五节 庄子的艺术的政治观

第十六节 庄子的艺术的创造

第十七节 庄子的艺术欣赏

第十八节 结论

 

第三章 释气韵生动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书(字)与画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 玄学的推演及人伦鉴识的转换

第四节 由人伦鉴识转向绘画——传神与气韵生动

第五节 谢赫在画论中的地位问题

第六节 气与韵应各为一义

第七节 气韵的气

第八节 气韵的韵

第九节 气韵兼举的意义

第十节 气韵向山水画的发展

第十一节 气韵与生动的关系

第十二节 气韵与形似问题

第十三节 气韵在创造历程中的先后问题

第十四节 气韵的可学不可学问题

 

第四章 魏晋玄学与山水画的兴起

 

第一节 由人物向山水

第二节 山水与文学

第三节 由《世说新语》看玄学与自然

第四节 最早的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

第五节 王微的《叙画》

 

第五章 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画论

 

第一节 山水画之停滞与发展

第二节 水墨山水画的出现

第三节 杜甫的题画诗

第四节 唐代文人的画论

第五节 张彦远的画论

 

第六章 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

 

第一节 荆浩著作的著录情形

第二节 《山水诀》《山水论》《山水赋》的混乱/257第三节另一部《山水诀》的问题

第四节 荆浩的《山水诀》即《笔法记》

第五节 《笔法记》校释

 

第七章 逸格地位的奠定——《益州名画录》的一研究

 

第一节 宋初山水画的完成

第二节 《山水松石格》的问题

第三节 《益州名画录》的若干问题

第四节 逸格的最先推重者

第五节 所谓逸格

第六节 从能格到神格

第七节 逸的把握

第八节 由人之逸到画之逸

 

第八章 山水画创作体验的总结——郭熙的《林泉高致》

 

第一节 郭熙的生平

第二节 郭熙对山水画的评价

第三节 精神的陶养

第四节 内外交相养

第五节 穷观极照下的山水形相

第六节 选择与创造

第七节 观照时的远望

第八节 形与灵的统一——远的自觉

第九节 向平远的展开

第十节 创作时精神的专一精明

 

第九章 宋代的文人画论

 

第一节 山水画与欧阳修的古文运动

第二节 苏氏兄弟

第三节 黄山谷

第四节 晁补之的“遗物以观物”

 

第十章 环绕南北宗的诸问题

 

第一节 南北分宗的最先提出者

第二节 对分宗说批评的反批评

第三节 董其昌的艺术思想

第四节 南宗的诸问题

第五节 赵松雪画史地位的重估

第六节 北宗的诸问题

第七节 结论

 

附录一中国画与诗的融合——东海大学建校十周年纪念学术讲演

讲稿

 

附录二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附后记

 

附录三张大千《大风堂名迹》第四集王诜《西塞渔社图》的作者问题

 

附录四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补志

 

附一:再版序

 

此书初版刊行后一年,居然需要再版,这倒出我意料之外。再版前,抽暇重看一遍,校出了不少的错字,尽可能就原文加以修正。并借再版机会,发行普及版,以便利读者。近写成《石涛<画语录>》中的所谓“一画”问题》长文,或可视为中国艺术精神之总结,惜未及附入于本书之后。

 

在学校授课期间,花费了三年多时间写成此书,今日自己重新阅读,感到当时写作的精神状态,也和一位伟大画家的穷观极照、心与物冥的情景,有些相似。不如此,何以能以心印心,张皇幽渺于千百年之后,不觉为之慨然!

 

徐复观序于一九六七年九月十四日夜东海大学寓庐

 

附二:三版自序

 

当我着手写这部书的时候,正是许多人标榜以抽象主义为中心的“现代艺术”的时候。现在这种声音,似乎比较微弱了。艺术到底走到什么地方去,三十年来,他人是在摸索,而我们则在模仿;摸索者多已感到空虚,模仿者也应有些迷惘。我觉得大家应当暂时放下“传统”“现代”这类硬壳子的招牌,先下一番功夫,了解传统、现代有关艺术的说明,到底是些什么意义。就我的浅陋所及,在理论方面,西方自康德起,是美学家走在艺术家的先头。我国三百年来,因过分重视笔墨趣味,而忽视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生意境,以致两皆堕退,尤以画论方面的堕退为甚。当代名家中,只有白石老人,拈出一个“静”字,为真能道出他的体验所至,接触到艺术中某一方面的真实。画家的心中,若填满了名利世故,未留下一片虚灵之地,以“罗万象于胸中”,而欲在作品中开辟境界、抒写性灵,恐怕是很困难的事。这部小著,假定能帮助读者,带进古人所创发的“心源”,而与其互相映发,使自己的作品,出自此种根源之地,则天机舒卷,意境自深,或者这是一点小小的贡献。

 

壬子冬至后十日徐复观自序于九龙寓所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徐复观,转载自:《中国艺术精神》。

(0)
徐复观的头像徐复观作者
上一篇 2024年8月12日 上午4:30
下一篇 2023年5月29日 下午5: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