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注疏之<梁惠王章句下>第10章

人伐,胜(shèng)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shèng)之国伐万乘(shèng)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yāng)。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shèng)之国伐万乘(shèng)之国,箪(dān)(sì)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人伐,胜(shèng)之。

按史记,燕王哙让国于其相子之,而国大乱。齐因伐之。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遂大胜燕。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shèng)之国伐万乘(shèng)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yāng)。取之何如?”

,去声,下同。

以伐燕为宣王事,与史记诸书不同,已见序说。

 

孟子对曰:“取之而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商纣之世,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至武王十三年,乃伐纣而有天下。张子曰:“此事闲不容发。一日之闲。天命未绝,则是君臣。当日命绝,则为独夫。然命之绝否,何以知之?人情而已。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武王安得而止之哉?”

 

以万乘(shèng)之国伐万乘(shèng)之国,箪(dān)(sì)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音丹。

,音嗣。

,竹器。

,饭也。

,转也。

言齐若更为暴虐,则民将转而望救于他人矣。赵氏曰:“征伐之道,当顺民心。民心悦,则天意得矣。”

 

编自:朱熹《四书集注》

人伐,胜(shèng)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shèng)之国伐万乘(shèng)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yāng)。取之何如?”

昔燕王哙让国于其相子之,国人大乱,齐人因乘其衅而伐之。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遂大胜燕。宣玊乃问计于孟子说:“燕国既破,其土地人民,尽当为我所有矣。或言利不可贪,劝寡人说莫取;或言机不可失,劝寡人说取之。众论不一,莫知适从。自寡人论之,齐与燕同一万乘之国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势均力敌。乃不待旷日持久,只五十日内,就收战胜之功。纵使将勇兵强,人力众盛,未必成功之速,遽至于此。殆天意有在,阴助而默相之耳。天既以燕予我,我反弃而不取,必受其殃。兹欲从而取之,可与不可,夫子以为何如?”齐王本意在于取燕,特欲借孟子一言以自决耳。

 

孟子对曰:“取之而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孟子对说:“天意之予夺难知,民心之从违易见。王欲取燕,亦惟决诸民心而已。诚使取燕而燕民喜悦,都欣然归附,则是天之所废,不可兴也。王其顺民心取之,亦可。古之人有行此事的,是周武王。盖武王当纣恶贯满盈之后,人心皆已归周,所以有牧野之师,可取而取,武王无容心也。王能如是,是亦武王而已矣。使或取燕而燕民不悦,犹思恋故主,则是天命未改,未可图也。王其顺民心而勿取,乃可。古之人有行此事的是周文王。盖周文王当纣恶未稔之初,人心犹不忘商,所以执事殷之节。不可取而不取,文王亦无容心也。王能如是,是亦文王而已矣。然则燕之可取与否,吾王当视民心之向背何如耳。众论纷纷,何足据乎?”

 

以万乘(shèng)之国伐万乘(shèng)之国,箪(dān)(sì)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箪,是竹器。食,是饭。汤酒之类都叫做浆。运,是转动的意思。

孟子告齐宣王说:“民心可以仁感,而不可以威劫。今齐与燕俱万乘之国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若使并力固守,其势足以相抗。乃燕之百姓,一闻齐师之来,便不战而服,都盛着箪食壶浆迎犒王师,这岂有他意,特以燕政暴虐,民被其害,如在水火中一般,忍受不过,故避之而望救于齐耳。王如发政施仁以慰其望,则燕人之心始安矣。若恃其强力,更为暴虐,如水之深者益深,火之热者益热,则燕民愈不能堪,今之望救于齐者,将转而望救于他人矣。齐岂得而强取之哉?可见得国有道,惟在得民,而民罔常怀,怀于有德。王欲取燕,亦求其所以安民者而已。”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0)
郑其嘉的头像郑其嘉管理员
上一篇 6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