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襄王。出,语(yù)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cù)然问曰:‘天下恶(wū)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shì)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gǎo)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bó)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fú)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shì)杀人者也。如有不嗜(shì)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见梁襄王。
○襄王,惠王子,名赫。
出,语(yù)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cù)然问曰:‘天下恶(wū)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语,去声。
卒,七没反。
恶,平声。
○语,告也。
○不似人君,不见所畏,言其无威仪也。
○卒然,急遽之貌。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王问列国分争,天下当何所定。孟子对以必合于一,然后定也。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shì)杀人者能一之。’
○嗜,甘也。
‘孰能与之?’
○王复问也。
○与,犹归也。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gǎo)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bó)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fú)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shì)杀人者也。如有不嗜(shì)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夫,音扶。
浡,音勃。
由当作犹,古字借用。后多放此。
○周七八月,夏五六月也。
○油然,云盛貌。
○沛然,雨盛貌。
○浡然,兴起貌。
○御,禁止也。
○人牧,谓牧民之君也。
○领,颈也。
○盖好生恶死,人心所同。故人君不嗜杀人,则天下悦而归之。苏氏曰:“孟子之言,非苟为大而已。然不深原其意而详究其实,未有不以为迂者矣。予观孟子以来,自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致之。其馀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秦晋及隋,力能合之,而好杀不已,故或合而复分,或遂以亡国。孟子之言,岂偶然而已哉?”
编自:朱熹《四书集注》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yù)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cù)然问曰:‘天下恶(wū)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梁襄王,是梁惠王之子。卒然,是急遽的模样。
○孟子见梁襄王,知其不足与有为,乃出而告人说道:“容貌词气,乃德之符。我今见王,远而望之,不似为人君的气象;近而就之,不见有可畏之威。且卒然而问我说:“当今天下诸侯,纷纷战争,何时平定?'我对说:“必待天下一统,则自然平定,无有战争矣。'”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shì)杀人者能一之。’
○嗜,是心所好尚。
○孟子又述其问答之言说道:“王问我说:“今之诸侯,各君其国,各子其民,谁能统一天下?'我对说:“今天下惟争地争城,日以战斗为事,所以四分五裂,不能相一。惟是仁德之君,不好杀人者,则四方之民归之,而天下可一矣。”夫天以好生为德,人君奉天子民,惟在常存好生之心而已。创业之君,常存此心,则可以结人心而成混一之功。守成之君,常存此心,则可以寿国脉而保无疆之祚。孟子此言,真万世人君之要道也。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gǎo)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bó)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fú)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shì)杀人者也。如有不嗜(shì)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与,是归往。周时七八月,即今五六月。槁,是枯槁。油然,是云盛的模样。沛然,是雨盛的模样。浡然,是忽然兴起。御字,解做止字。牧,是牧养。君以养民为职,故叫做人牧。领,是颈。
○梁襄王又问孟子说:“当今列国,分土而治,民各有主,谁肯舍其主而来归乎?”孟子说:“当今天下的百姓,无不愿得所依赖而归往之也。王知夫禾苗乎?当夫七八月之间天气亢旱,禾苗枯槁,正是望雨之时,天忽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将见苗之枯槁者,随即浡然兴起,发生甚速,谁得而御止之乎?方今天下之君,以牧民为职者,都只以争地争城为事,驱民战斗,忍视其肝脑涂地,略无顾惜,未见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之主,出于其间,则天下之民,欣然向慕,就如旱苗之望雨一般,莫不延颈举首,都愿戴之以为君矣。望之如此其切,则其相率归附,不远千里而至,其势殆如流水之就下,沛然奔赴,谁得而拦阻之哉?此所以说天下莫不与也。”夫好生恶死,人心所同。战国之君,虽至不道,岂有嗜杀人者。特以甘心战斗,视民之死而不恤,故孟子以嗜杀人警之。盖凡淫威虐政,可以戕民生者,皆嗜杀人者也。君人者能省刑薄敛,务以厚民之生,则民心归而治平可常保矣。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