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注疏之<公孙丑章句下>第9章

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王曰:“恶(wū)!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管叔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请见而解之。”

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曰:“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管叔畔也,有诸?”

曰:“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曰:“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齐破燕后二年,燕人共立太子平为王。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王曰:“恶(wū)!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管叔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请见而解之。”

恶、监,皆平声。

陈贾,齐大夫也。

管叔,名鲜,武王弟,周公兄也。武王胜商杀纣,立纣子武庚,而使管叔与弟蔡叔、霍叔监其国。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与武庚畔,周公讨而诛之。

 

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曰:“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管叔畔也,有诸?”

曰:“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曰:“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

与,平声。

言周公乃管叔之弟,管叔乃周公之兄,然则周公不知管叔之将畔而使之,其过有所不免矣。或曰:“周公之处管叔,不如舜之处象何也?”游氏曰:“象之恶已著,而其志不过富贵而已,故舜得以是而全之;若管叔之恶则未著,而其志其才皆非象比也,周公讵忍逆探其兄之恶而弃之耶?周公爱兄,宜无不尽者。管叔之事,圣人之不幸也。舜诚信而喜象,周公诚信而任管叔,此天理人伦之至,其用心一也。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更,平声。

,犹遂也。

,改也。

,辩也。

更之则无损于明,故民仰之。顺而为之辞,则其过愈深矣。责贾不能勉其君以迁善改过,而教之以遂非文过也。林氏曰:“齐王惭于孟子,盖羞恶之心,有不能自已者。使其臣有能因是心而将顺之,则义不可胜用矣。而陈贾鄙夫,方且为之曲为辩说,而沮其迁善改过之心,长其饰非拒谏之恶,故孟子深责之。然此书记事,散出而无先后之次,故其说必参考而后通。若以第二篇十章十一章,置于前章之后,此章之前。则孟子之意,不待论说而自明矣。”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王曰:“恶(wū)!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管叔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请见而解之。”

畔,是背叛。陈贾,是齐大夫。管叔,是周公的兄,名鲜。监,是管理国事。齐人既伐燕而取之,后来燕人不服,共立燕太子平为王,叛了齐国。齐王乃与群臣说:“向年我欲取燕,孟子劝我当顺民心。及诸侯将谋救燕,孟子又劝我置君而去。我不曾听他的言语。今燕人背叛,是我不用忠言之过,心甚惭愧,无颜面见得孟子,将如之何?”这是齐王悔悟的良心,群臣若能将顺而诱掖之,亦为善之机也。齐臣有个陈贾,是阿谀小人,乃对齐王说:“何必以此为患,臣且问王,王自家忖度,与古之周公孰仁孰智?”齐王惊叹说:“这是何言?周公乃古之圣人,我何敢比他。”陈贾便举周公的事来说:“王以周公为仁且智,非后世可及,不知周公于仁智,也有不能完全的去处。当时武王克商,立纣子武庚,周公使其兄管叔去监守武庚之国。及成王初年,管叔遂与武庚同谋,以殷叛周。假使周公预知管叔之必叛,故意教他去监国,是驱之使陷于罪,忍心害兄,这便是不仁;假使不知管叔之将叛,误教他去监国,是亲兄之恶,尚然不知,这便是不智。这等看来,仁智二字,以周公之圣,尚且不能兼尽,而况于王乎?燕人之叛,正不必以此为歉也。贾请往见孟子,以周公为辞以解之,王无患矣。”夫齐王之惭,尚有迁善之机,而陈贾之解,反导之以文过之失。小人逢君之恶,其情状类如此。

 

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曰:“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管叔畔也,有诸?”

曰:“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曰:“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

陈贾欲借周公以释齐王之惭,因往见孟子问说:“周公何如人也?”孟子答说:“德如周公,乃古之圣人也。”陈贾问说:“闻周公封武庚于殷,使管叔往监其国,管叔反与武庚同谋,以殷叛周,不知果有此事否?”孟子答说:“史书所载,诚有此事。”陈贾乃故意问说:“周公用管叔之时,亦预先知道他将叛而使之与?”孟子答说:“周公若知管叔将叛岂肯使之,以理度之,必是不曾先知耳。”陈贾因借此发问说:“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夫子既以周公为圣人,宜乎尽善尽美,无有过失,乃不免用差了人,则圣人且有过与?”陈贾之言及此,自谓可以为齐王解矣,然不知圣人之所处,与常人不同。孟子答说:“圣人岂可轻议,但遇着天理人情照管不到的去处,其迹或涉于过差,而不知其有不得不然者,当亮其身之所处何如耳。周公于管叔为弟,管叔于周公为兄,当初使之监殷,只道他是王室懿亲,故以爱兄之念,诚信而任之,实不料其至于此也。然则周公之过,岂非天理人情之所不能免者乎?若逆料其兄之恶,而以疑贰之心待之,则不宜有此过矣,然岂圣人之所忍哉?”孟子之言,正与孔子观过知仁之意相合。惟其过于爱,过于厚,此所以为圣人也。若世之自陷于有过者,安可借之以自文耶?陈贾乃欲以此释齐王之惭,不惟巧于逢君,抑亦敢于诬圣矣。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孟子知陈贾为齐王文过,乃直折之说:“凡人不能无过,但所以处过者不同。古之君子应事接物,也有一时意虑不及,偶然差错了的,却能自认其过,改从那好的一边去,不肯护短。如今的人或偶有差误,本出无心,却惮于更改,就顺着那差的一边去,不肯认错。古之君子,当其有过,明白示人,无一毫遮饰,就如那日月方食的一般,天下之人,谁不望见。及其汲汲改图,复于无过,就日月复明的一般,天下之人,谁不瞻仰。这样,心事何等明白正大,即有一时之过,亦安足以病之。至于今之君子,岂徒顺从其过,不肯改图,又要假借一段说话,弥缝掩饰,以欺人之耳目。此古之君子能立于无过,今之君子所以卒归于有过也,自爱其身者,固当以古人自处,爱人以德者,又岂可以今人待之哉?”陈贾之意,本欲借周公之过,以解齐王之惭,是乃为君文过,而不知其陷君于有过也。故孟子正言以斥之如此。夫圣如成汤,而称其改过之不吝;圣如孔子,而幸其有过之必知。圣人亦何尝自谓其无过哉!惟过而能改,不惮舍己从人,以迁于至善,则非常人之所能及耳。齐之君臣,专以文过饰非为事,此国事所以日非,而终至于乱亡也。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长期招生 |乐习书院乙巳(2025)招生简章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0)
郑其嘉的头像郑其嘉管理员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2024年12月20日 上午5: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