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è)人之朝,不与恶(è)人言。立于恶(è)人之朝,与恶(è)人言,如以朝(cháo)衣朝(cháo)冠坐于涂炭。推恶(wù)恶(è)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měi)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è)穷而不悯(mǐn)。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tǎn)裼(xī)裸(luǒ)裎(chéng)于我侧,尔焉能浼(měi)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jiē)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孟子曰:“伯夷隘(ài),柳下惠不恭。隘(ài)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è)人之朝,不与恶(è)人言。立于恶(è)人之朝,与恶(è)人言,如以朝(cháo)衣朝(cháo)冠坐于涂炭。推恶(wù)恶(è)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měi)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
朝,音潮。
恶恶,上去声,下如字。
浼,莫罪反。
○涂,泥也。
○乡人,乡里之常人也。
○望望,去而不顾之貌。
○浼,污也。
○屑,赵氏曰:“洁也。”说文曰:“动作切切也。”不屑就,言不以就之为洁,而切切于是也。
○已,语助辞。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è)穷而不悯(mǐn)。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tǎn)裼(xī)裸(luǒ)裎(chéng)于我侧,尔焉能浼(měi)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jiē)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佚,音逸。
袒,音但。
裼,音锡。
裸,鲁果反。
裎,音程。
焉能之焉,于虔反。
○柳下惠,鲁大夫展禽,居柳下而谥惠也。
○不隐贤,不枉道也。
○遗佚,放弃也。
○厄,困也。
○悯,忧也。
○尔为尔至焉能浼我哉,惠之言也。
○袒裼,露臂也。
○裸裎,露身也。
○由由,自得之貌。
○偕,并处也。
○不自失,不失其止也。
○援而止之而止者,言欲去而可留也。
孟子曰:“伯夷隘(ài),柳下惠不恭。隘(ài)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隘,狭窄也。
○不恭,简慢也。
○夷、惠之行,固皆造乎至极之地。然既有所偏,则不能无弊,故不可由也。
编自:朱熹《四书集注》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è)人之朝,不与恶(è)人言。立于恶(è)人之朝,与恶(è)人言,如以朝(cháo)衣朝(cháo)冠坐于涂炭。推恶(wù)恶(è)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měi)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
○涂,是泥。乡人,是乡里间的常人。望望,是去而不顾的意思。浼,是污。屑,是洁。
○孟子说:“古之人有伯夷者,其平生只是一个“清”字做到极处。上则择君而事,非可事之君,则弗事焉;下则择友而交,非可交之友,则弗友焉。当是时,国君有不善的,必不肯立于其朝。国人有不善的,必不肯与之言。使其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则此心踧踖不宁,就如着了朝衣朝冠坐于涂炭的一般,有不能一息安者,其恶恶之严如此。推他这恶恶之心,莫说真是恶人不肯近他,就是与乡里常人并立,其冠不正,亦失礼之小耳,他也看做不好的人,必望望然去之,若将污累及已,而远之惟恐不速也。莫说是恶人之朝,不肯就他,虽是诸侯有善其辞命,卑礼屈节来征聘他,他也必不肯受。所以不受者,盖其心视天下无可事之君,亦无可立之朝,故不以就之为洁,而切切于就也。此其立已甚峻,不肯降志而辱身;待人甚严,不肯和光而同俗。伯夷所以为圣之清者如此。”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è)穷而不悯(mǐn)。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tǎn)裼(xī)裸(luǒ)裎(chéng)于我侧,尔焉能浼(měi)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jiē)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遗佚,是放弃。阨穷,是困穷。悯,是忧。露臂的叫做袒裼,露身的叫做裸裎,都是无礼的模样。由由,是自得的意思。援,是留。
○孟子说:“昔鲁大夫有柳下惠者,其为人只是一个“和”字做到极处。与伯夷相反,故有君可事,便委身事之,虽污君而不以为羞;有官可居,便安心居之,虽小官而不以为卑。其进而事君居官也,推贤让善,未尝隐人之贤,且直道事人,不肯枉已之道。虽是为人所放弃而身处困穷,其心亦无入不得。遗弃而无所怨尤,困穷而无所忧患,盖其坦夷平易有超然于进退荣辱之外者如此。其平日尝说:“人生世间,形骸既分,善恶自别。尔自尔,我自我,原不相关。虽袒裼裸裎无礼于我侧,亦尔之自失耳,能污浼及我哉?所以不择交游,不立崖岸,由由然与众人并处,而不自失其正焉。虽当欲去之时,有留住他的,他便住了。这等援而止之而止,则是视天下无不可事之君,无不可居之官,而亦无不可处之众。故不以去为洁,而切切于去也。此其进退绰然,虽降志辱身而不以为屈。人已有辨,虽和光同俗而不以为非。柳下惠所以为圣之和者如此。”
孟子曰:“伯夷隘(ài),柳下惠不恭。隘(ài)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隘,是窄狭。不恭,是不整肃的意思。由,是行。
○孟子既述伯夷柳下惠之为人,遂从而断之说:“君子处世待人,自有个大中至正的道理。才偏着一边,便少了一边,非中道也。如伯夷之清,固是高洁,然却少了和这一边,其弊至于圭角太露,界限太严,看得天下没一个好人,就是衣冠不正这样小节,也便包容不得了,其度量何等窄狭,是失之隘也。柳下惠之和,固是平易,然却少了清这一边,其弊至于不修廉隅,不循礼度,看得世上没有一个不好的人,就是袒裼裸裎这样无礼,也都不计较了。其威仪全不整肃,是失之不恭也。夫伯夷、柳下惠都是圣人,就他身上来看,不至如此。但学了伯夷,其流必至于隘。隘则可以洁身,不可以容众接物。君子但取其清,弗由其隘也。学了柳下惠,其流必至于不恭。不恭则可以谐众,不可以砥行立节。君子但取其和,弗由其不恭也。盖必清而能通,不至于违世而绝俗;和而能介,不至于同流而合污,乃为中正之道,而君子所当由者耳。学者可不慎哉?”观此言而孟子愿学孔子之意,隐然在言外矣。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