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懿(yì)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fán)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fán)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懿子,鲁大夫仲孙氏,名何忌。
○无违,谓不背于理。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孔子弟子,名须。
○御,为孔子御车也。
○孟孙,即仲孙也。
○夫子以懿子未达而不能问,恐其失指,而以从亲之令为孝,故语樊迟以发之。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生事葬祭,事亲之始终具矣。
○礼,即理之节文也。人之事亲,自始至终,一于礼而不苟,其尊亲也至矣。是时三家僭礼,故夫子以是警之,然语意浑然,又若不专为三家发者,所以为圣人之言也。
○胡氏曰:“人之欲孝其亲,心虽无穷,而分则有限。得为而不为,与不得为而为之,均于不孝。所谓以礼者,为其所得为者而已矣。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懿子,是鲁国的大夫。
○违,是违悖。
○孟懿子尝问于孔子说:“人子事亲,如何才叫做孝?”孔子答说:“孝亲之道,只在无违而已。”
○孔子所谓无违,是说人子事亲,有个当然不易的道理,不可有一些违悖,不是说从亲之令,便谓之孝也。只因懿子不能再,故孔子未及明言其意耳。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是孔子弟子。
○御,是御车
○孟孙,即是懿子。
○孔子因懿子不能再问,怕他错认做从亲之令,便因樊迟御车,乃他说“孟孙曾孝于我,我对说孝在无违,“盖欲启迟之问,以发明所言之意也。
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礼,是天理之节文。
○樊迟闻孔子之言,就问说,如何叫做无违,孔子答说:“所谓无违,只是不违乎孝礼而已。”盖人子事亲,心虽无穷,而分则有限,随其尊卑上下,各有一定的礼节。如父母在生之时,凡朝夕定省,左右奉养,都依着这礼。亲没之时,凡殡葬之具,必诚必信,也都依着这礼。到祭祀之时,外则备物,内则尽志,又都依着这礼。自始至终,无一毫苟且之意,这才是无违,才叫做孝。若礼所当为而不肯为,则谓之简而不敬其亲。礼不当为而必欲为,则谓之僭,而陷亲于有过,是岂得谓之孝哉!当时鲁国大夫僭用君上之礼,故孔子以是警之。盖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当以孝为本,以礼为节,不可有太过不及之弊也。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孟懿子:鲁大夫,三家之一,氏仲孙,名何忌。懿,其谥。其父僖子遗命何忌学礼于孔子,乃孔子早年期学生。后孔子为鲁司寇,主堕三家之都,何忌首抗命。故后人不列何忌为孔门之弟于。
○无违:僖子贤而好礼,懿子殆不能谨守其父之教。孔子教以无违,盖欲其善体父命卒成父志。
○樊迟御:樊迟名须,亦孔子弟子。为孔子御车,孔子以语懿子者告之。无违父命为孝,此特为懿子言之。父不皆贤,则从父未必即是孝。孔子之告樊迟,殆欲樊迟有所问,可以申其未尽之意。
○何谓也:樊迟果不达而问。孔子乃言无违者,无违于礼,能以礼事亲,斯为孝。父母有不合礼,子女不当顺其非,必自以合礼者事父母,斯对父母为至敬,此即是孝。若顺亲非礼,是谓其亲不足与为善,又自陷非礼,此乃违逆其亲之甚。故无违为孝,乃为懿子一人言之。不违礼为孝,乃为天下万世一切人言之。其父果贤,子不违,仍是不违礼。孔子两次所言,义本相通。或说,时三家僭礼,故孔子以无违于礼警懿子,欲樊迟之转达。但孔子何不直告,而必待樊迟之再问而转达,似成曲解。若懿子能无违其父使之学礼之命,则其儆三家之僭者亦寓乎其中,可不烦樊迟之再达。
【白话试译】
○孟懿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不要违逆了。”一日樊迟为先生御车,先生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道,我答他不要违逆了。”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呀?”先生说:“父母生时,当以礼奉事。死了,以礼葬,以礼祭。”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