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蒙卦(一)

导航:更多读经教育与季谦先生文章,请点击查看《王财贵(季谦)先生文章视频总目及链接总目及链接


 

蒙卦

 

大家过年好。大家都长一岁了,应该更懂事一点,希望这个学期不要像上个学期一样,本来,上个学期大家听课的情形看起来还不错,我认为我们这个班是大有可为的一个班。但有一点可惜的是期末考居然有很多人考得很不好,好像没有听过课一样,这很奇怪。希望这个学期大家长大了,对怎么读书、怎么写文章的能力有所增长。上个学期大家课外读《老子》了,还有《六祖坛经》、《古文析义》。这个学期啊,要买《中国哲学十九讲》,还有《孝弟三百千》这是一本“蒙书”。蒙就是童蒙的意思,蒙书就是小孩子所读的书。为什么童子叫蒙啊?典出何处?出于《易经蒙卦》。

 

我来介绍一下这本《中国哲学十九讲》,讲十九次,大概是讲一个学期,是讲课的记录,演讲录。牟宗三先生,我的老师,讲课是非常动人的,很厉害的。他比我讲好多了,我学不到我老师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牟先生上课啊,每一节上课大概是两三个小时不下课,他一上课就开讲,讲了两三个小时,学生们把他所上课的录音整理出来,就斐然成章,就是一篇文章;而且每一次上课有每一次的主题,这些主题又是互相连贯的。他不是像我这样子有凭借,就是有一本书可以讲,按照书的顺序一直讲,不是。他的学问是从自己的肺腑中如如地流出来。你读了他的书,才会知道什么叫做学问,什么叫做学者,什么叫做一个有学问的人,什么叫做思想家。读他的书你会知道一个读书人要关怀的事有多广大、深远,一个人所能够成就的智慧有多么高明、光辉!你要多看看这种书。这本记录,我是亲自听牟老师讲课的,而且是我录音的。几年以后,学生们把录音整理成文字,东海大学的哲学系有一个期刊叫做“中国文化月刊”,由这个月刊每期发表一篇,将近两年才把整个演讲录都发表了出来。那是十几年前的事,那时我还比较年轻,我把杂志上面那些文章,集起来,印了两百多部,分送朋友,再经过几年,才有学生书局正式出版。自从我印书以后,朋友之间就流通着读,也开读书会来讲论,所以这本书,从听讲到阅读到讲论,我大概看了不下十几遍;现在再读呢,还是觉得智慧好像泉水一样涌出来,时时有新的领会,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我今天介绍大家买这本书,不会亏待你的,这本书真是可以藏诸名山的,你可以收藏,一辈子常常读。或许也可以说:你把这本书读懂了,其它书就好读了。请各位务必务必要读。起初,你可能读不太懂,读不太懂没有关系,把它当经来读,你只是把它读完一遍,懂得的,就好,不懂得的,放着,然后再读一遍,就越读越懂。

 

这本《孝弟三百千》,是我编读经课本,附带的一本。我推广读经以后,许多的老师家长接受了读经的观念,但是有很多人认为先读经典大概比较困难,他们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放下。比如要他们教读《易经》,他们怀疑:一个小孩子怎么能读易经呢?家长害怕,老师害怕,因为他自己都不了解《易经》。所以呀,了解才能读——这种心理,一直盘据在我们近代人的心中,盘据在我们近代的教育史当中,我们深受其害。我虽然大声疾呼,还是改不过来,虽然有些人已经大体接受了读经的观念,但他还不免认为从简单的开始读比较方便。我想中国古人有些也是从简单的教起,就是所谓的“三百千千”,三——三字经,百——百家姓,千——千字文,另外一个千——千家诗。这些是国学常识,各位,你也要有稍微的了解,不要太过的外行,国学的风气渐渐回头了,你毕业之后这种风气一定是大行其道,所以你也非懂一点不可。

 

《三字经》号称是“小百科全书”,因为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有历史,举例说各位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读了三遍的历史,谁能把中国的朝代一个一个数下来,一个朝代开国者是谁,亡国者是谁,一个朝代大概有几年?背过三字经,至少会记得一些梗概略。三字经三个字一句三个字一句,而且有押韵,读起来像唱儿歌一样,所以流传很广,乃至于在民国初年的时候,国学大师章太炎还站出来推崇这本蒙书,因为他对白话文教育造成的祸害甚为忧心。你们现在为什么到大学还有“国文”课?为什么读起古文觉得困难重重?就是因为你们拜“白话文运动”所赐啊!你以后要出去当老师,也要教孩子接受“白话文”的教育,所以这一段中华民国的“白话文教育史”,你要知道一点啊。

 

民国六年,胡适之在美国还没有回国,就有意思要改造、改良中国两千多年的语文教育传统,他希望中国人不要再读古文了,要读白话文,作白话文。民国八年,五四运动,它本来是一种政治的爱国运动,顺着五四运动的这一个风潮,后来就渐渐转成文化运动,而这个文化运动最主要的方向就是要现代化,当时所谓现代化就是学西方的民主科学,所谓国际化,就是完盘西化。而当时以胡适之、陈独秀为首的社会名流,有一个很不幸的认识:“假如要学西方,就必须放弃东方;你要学现代,你就要打倒传统。”本来,现代化没有错,学西方没有错,但是,因此放弃传统,使得中国人近八十年来对自己的文化日渐疏离,乃至于到现代的年轻人,不要说年轻人了,老中青三代,一代不如一代,不要说深入,能够皮毛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少之又少,更遑论能承担文化责任的人了。现在的年轻人更是如此,不知道什么叫做智慧,什么叫做文化。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人,也很难有生命的深度去吸收别人的文化,所以中华民国或中华民族——中华民国是我们现在还守在台湾的这个政治实体,中华民族,就包括台湾、大陆以及海外所有华侨——中华民族的教育如果不改革的话,中华文化将从此断绝,这不是亡国,这是“亡天下”啊。中华文化亡了,对西方也不是好事。

 

民国八年五四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非常关键的文化的转型期,到了民国九年,胡适之更建议教育部,把小学的课本原来的“国文”一律改成“国语”,语的意思就是白话,我们现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为什么读“国语”?就是从民国九年开始改的,民国九年一、二年级改了,民国十年三、四年级都改了,三年之后,全国的小学通通学白话文,从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我和你们都是读白话文长大的。读白话文长大,就有一个效应,就是从小零岁到三岁会讲的话,都还要在学校读。我们平常自己看书就会、看电视就会、看报纸就会、听父母亲讲就会、跟小朋友谈天就会的东西,在学校里面还要教一遍。甚至学校的课本,比电视还要浅,于是人生就白白浪费了小学六年的大好时光。古人是聪明的,古人知道这个时候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

 

就生理学来讲,一个孩子为什么动个不停也不会累,如果累了,睡一下起来又精力饱满,为什么如此呢?因为一个十岁以下的孩子,他的身体新陈代谢率是一般成人的十六倍。一个激烈运动的运动员、篮球队员打篮球的时候,他最多只能够是我们一般人新陈代谢的五倍,而一个孩子躺在那里他就有十六倍。生理这样,他的学习能力可能比十六倍还要高!这是我们大人所忽略的,请不要轻看孩子,千万要注意喔!如果谁忽略了孩子,谁就是家庭的罪人,民族的罪人。现在我们的教育正在残害我们的幼苗,不是吗?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要讲的原因,我要讲到你们非常了解,不会忘记,随时念兹在兹。你们现在还年轻,还可以立志赶快奠定下一些基础,多背点经典,要不然你的人生是很渺茫的啊。你们虽然错过了时机,有点难了,不过,你再过十年,更难。我本来不想在上课时讲那么多读经理论,但我觉得这个比较重要,因为你们懂了教育的道理以后,就会自己用功。就好像我说只教孩子读经就好了,他就会自己读书,以至于不必有老师教他。你看我们小学六年的国语课本十二册,一个学生纵使都考一百分,还不如让他自己去读课外书,一天让他读一本课外书就好,六年之内就读了两千本书,十二册课本即使老师教得很清楚,能够比得上两千本课外书的知识吗?何况依照我现在的计划,一个学生一年就可以读五百本至一千本书,所以六年是读三千本到六千本,一个小孩子六年级读的书跟大学生差不多了,不只数量一样多,程度也差不多了。

 

上个星期,我去见了教育部长曾志朗先生了,我们那个教育部长跟我是不同调的,我去见他本来也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只因为这是我的责任、我的良心,反正我要见一见,我一定要说一说,他不听也没关系。我讲了读经以后,也顺便提到了阅读教学,因为他正在推动儿童阅读。我跟部长说推倡阅读是很有远见的,而且阅读要从小开始培养没错,阅读可以增加知识量,使一个孩子及早培养读书的兴趣,孩子的自学能力就更好,这是很好的。但是依照我的经验,阅读要成功,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就是“只管让他读,不必管他懂不懂”。而现在教育部所推行的教学法,反对我这样的说法,所以我预测他的阅读运动是不会成功的。我刚才不是一直说吗?当今大部分人一直忘不了那个“懂了才学”的观念,尤其是学科学的,我们曾志朗部长是学科学的——脑神经科学,他很有科学的训练,但是对于文化的陶冶是不是有概念我不晓得了,反正他不会接受我的建议,我的这样的阅读教学理念,可能还要等一二十年以后才会有人相信。

 

好了,再回来讲白话文运动,自从民国九年(1910年)我们的课本改成“国语”以后,我们就念着白话文,古代儿童一开始读书就是念文言,因为古人认为文言才是进入文化、提升阅读的最好的教材,白话是不要教的,文言好,白话就好。所谓的知识分子,都是文好,我们或许认为他口才好,讲话比较有深度,用词文雅,是白话好,其实不是,乃是因为他读了很多文言。一般人没有读文言,只会白话,他也能够沟通,没错,但是他的语达不到文的程度。文可以提升语的程度,可见我们受教育应该受文言的教育,不是受白话的教育,这是非常简单就可以看出来的。你不要怕一个人不会讲白话,你只怕他讲的白话没有深度,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你不要怕他不会读报纸,你只怕他不会读经史子集,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会读经史子集还不会读报纸吗?如果胡适之当时是认为中国一般国民的知能太差,要让他们学到会读文言的程度比较难,所以改学白话文。一个人会讲话,会认一点字就能够学白话文,他认为这样来传播知识比较快。如果这样讲,似乎也有一些道理,但这个不是关键性的道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如果要让国民的智能提高,应该广设学校,普遍地教育,而不是降低教育的水平。胡适之当年认为降低教育的内容,教育就办得比较好,其实现在我们教育办得比较好,这是因为降低了教育的内容,还是说因为我们普设学校了呢?现在的学校已经这么普及了,纵使当时有时代问题,需要推广白话文,那么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再推广白话文了。但是经过八十年,我们政府一直改不过来。我期盼现在我们这个时代,能够让小学生从小学习文言文,这是孩子的福气,民族的福气啊。

 

民国九年开始白话文,刚刚推行不到十年,章太炎先生已经发现全体中国读书人的语文程度低落了。中国人几乎丧失了读古书的能力,这对整个中国文化的传承是一大伤害。不过,这或许正是胡适的用意,他知道打倒中国文化的方法,就是让中国人不能再读祖先的书,而不让中国人读中国书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不会读文言文。让国民不能读文言文的方法是不教他,不让他有机会学习,尤其在十三岁之前如果不教读文言文,一个人大概一辈子都不会读文言文了。这样,只经过十几年,胡适之的计划就成功了,但他成功了,中华民族就失败了,而且永远失败了。章太炎或许感到事态严重了,于是他就再重新编订出版《三字经》。他说,现在的白话文教学,使得我们的学生,读到高中了,连周公是谁都不知道。当然现在要让我们的青少年再去读经史子集,那就更没有能力了。他说如果能够选择三字经给小孩子来读,总是比国语课本要高明得多。不过,没有人听这位国学大师的话,一直到现在,我们渐渐回头了,有很多家长有一搭没一搭地开始教起《三字经》、《千字文》来了。所以就有很多人也要求我编一本,经过五六年的要求,我没有办法,只好在今年编出来这一册《孝弟三百千》,我不是只按照古人的三百千千而已,这本书内容蛮丰富的。

 

首先是《孝经》,孝经只有十八章,每一章都不长。汉人视它为很重要的经典,到了宋朝果然把它列入十三经之内,与《论语》《孟子》等量齐观,是中国读书人首先要读的书,所以我把它摆在第一部份。再来是《弟子规》,它是把《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章推衍开来,作为一个孩子的生活规范。接下去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种蒙书,用这五个主题作书名,名为《孝弟三百千》。

 

孝弟三百千五种之外,我还编入了“朱子治家格言”,这个“朱子”不是南宋的朱熹,而是明末清初的朱用纯朱柏庐。什么叫格言?就是生活上要遵守的精简语言。这些格言不是一篇文章,乃是两句两句对仗的句子,然后把它编起来。第一句就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像这样就是一组。你看“黎明即起”,什么叫黎明?天刚亮,什么时候天刚亮?现在大概五点,如果夏天大概四点半,那时候就要起床,叫做“黎明即起”。“既昏便息”,昏就是黄昏,太阳一下山,你就要准备休息了。如果我们晚上八点就休息,早上四点起来,你睡几个小时?八个小时,睡眠是足够的。王云五先生是每天晚上八点睡觉,早上三点起来,这种人长寿。我以前讲过,如果你晚上过十一点还不睡,你会短命的,这是中国古人的理论。但是现在美国、欧州有很多提倡健康教育的人,他们也都发现我们人类的内脏有它的生理时钟,五脏六腑它都有不同的时间需要休息,或是说它在调理它自己。而最需要休息的是我们的肝脏,肝脏休息的时辰大概是子时,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因此一个人十一点不睡,那肝脏累了一天了,又得不到休息,得不到休息的肝脏它就开始恶化,起初当然你还感觉不出来,你年轻嘛。有些人长青春痘,要青春痘好,告诉你一个妙方,十一点前睡觉,最好九点就睡,不必吃药,一两个星期后基本都会好,要不然你吃药是没有效的。有些女人脸上长黑斑,你劝她早一点睡,轻易不要吃药,因为有斑,大体是肝脏已经损坏,而我们一直还强迫它工作。我们人类的五脏六腑是非常坚强的,这些脏器,老天爷设计得很好,本来它可以支持一个人活两百五十岁,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一直把它做不恰当地用,它只好及早坏掉,让你短命。

 

“朱子治家格言”教我们怎么修身齐家,第一句就很好,第一句就保障了你的健康,“黎明即起”。然后说什么呢?“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洒扫、应对、进退,是中国古人的“小学”重点,从小就要学洒扫,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要养成这个习惯;像我们学校许多地方都不够整洁,尤其每个教室都不整洁,椅子乱摆,这其实是很不好的,如果照孔子的脾气,他是不来上课的,“席不正不坐”嘛,椅子摆不好他不来坐的,不是孔子挑剔,因为孔子是一个很优雅的人,他不容许他的环境脏乱。他不是挑剔,是他受不了这样的没有秩序,没有秩序就是没有礼,没有礼就没有乐。礼代表秩序,乐代表合谐;一个没有秩序、不合谐的地方是令他难过的。我们的学校教育有没有养成国民具备这样的性情呢?没有!接着下一联“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文章漂亮,对仗也工整,这一联已经成为名句了,从哪里出来的?从“朱子治家格言”出来的。《治家格言》后面附了一篇汉朝崔瑗的《座右铭》和一篇也是汉朝裴子野的《女史箴》,两篇也都属于格言类的“劝世文”,文章小而美,很可爱,也教人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

 

《百家姓》是收罗了四百多个常见的姓氏,编成押韵的四字歌谣,古人拿它来做识字教材,并且也有“社交”的功能。“千字文”是用不同的一千个字写成一篇内容很丰富,天文地理都有,文辞又美又押韵,里面的句子都已经成为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常识了。而这一千个不同的字,恰好可以当作认字教材,小朋友要把这一千个字背起来,每天一个小时最多只不过十天吧,背得快的人两天就背完了,他会背这些字以后,就会慢慢认字,认得一千个字,就可以看书了。所以任何一个小孩子假如两岁半就开始背千字文,他大概三岁就可以看书了,书看越多,字认得越多,不必透过注音符号,就可以认得几千个中国字了,这是最快速的认字方法。而且我附上了千字文的草书。草书是一项很神妙的艺术,尤其是用毛笔来写,那更是龙飞凤舞,而且草书类同于速记,英文有草书,日文也有草书,日文草书是从中文草书演变过去的,那么现在中国人呢,忘了自己的草书,所以就留下给***有一个简化汉字的理由,他们说写中国字太慢了。其实写中国字哪里会慢呢?中国古人平常很少写楷书的,除非你参加考试,才写楷书,平常至少都写行书,行书就不会很慢了,何况是写草书,写草书的速度是可以跟我们讲话的速度一样的。一般情况下,草书是书法家的高度艺术表现,草书代表心灵的流动,很有音乐感、节奏感。我请了当代的大书法家杜忠诰先生,他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知己,我请他用草书写出这一千个字,附带在这本书里面。可以让我们的儿童一面背书,一面来认草书,如果一个人认得一千个草书了,大概也就差不多会认所有草书了,会认了,以后学写才会方便。

 

这本书里还有“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说文解字是我们中国人的第一本字典,也是全世界第一本字典,用五百四十个部首,分类收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对每个字做形、音、义的解释。是中国后世的“文字学”最主要的根据。比如说“解”这个字,这是角,这是刀,这是牛——用刀子把牛角切下来,就是解的“本义”,而引申为一切事物的分解,再引申为抽象义的解除、解消、解释等。我们当然不是要教小朋友研究“文字学”,但是呢,我们把说文解字这五百四十个字让小朋友先认识了,对文字结构法有了初步的印象,有助于识字教学。而且这五百字的部首在说文解字上是用篆书来写的,因为篆书是中国的文字还没有经过重大改变的文字。许慎是东汉人,那时社会已经流行使用隶书了,但许慎还是用篆书来解字,而不是用当时的隶书。《说文解字》一书遗留了篆书的丰富资料,如果我们会认篆书,对中国文字结构的认识会更深刻,对文字的情感会更深,会激发文字学的兴趣,如果把五百四十个篆书都认得了,就很容易进而认识所有的篆字,认篆字是写篆书的入门。所以我希望所有儿童不仅能背诵五百四十部首,还能认得这些篆文,因此在《孝弟三百千》这本书中,我也附了五百四十部首的篆文。你如果因此学会认草书会认篆书,你看多好。

 

这本书还附录了现代通行的字典的部首,因为只有两百多个字,小朋友要背的话两三天就背完了,把字典部首表都背完了,他查字典就不要查第一页,他翻字典翻到任何一个部首,就知道我要查的这一个字的部首是在后面还在前面,等于我们翻英文字典用ABC的顺序一样,增加我们查字典的方便。这本读经本,还有唐朝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诗品就是品诗的意思,品就品味,品味诗词,把诗词的风格分成二十四类,用很美的文章写出来,是非常漂亮的一篇著作,读着文辞,就令人心生喜悦,不忍释手。还有呢,《声律启蒙》,这是这一本书里面的重头戏,因为声律启蒙篇幅比较大。所谓声律就是作诗要遵守的平仄和韵脚,启蒙,就是给出一个基本的训练。《声律启蒙》是现身说法,按照平声的韵目,做对联,念这些范文之后,就学会作对子了,而因为文笔优美,对古文写作也大有帮助。本书还有《药性赋》,药就是中药,性就是它的性质,大概有三百味的中药,列了名称、性质和治病功效,非常地简单、扼要地用“赋”的文体表现,念起来也很顺口。只要把这一篇文章念熟了,对中医就可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另外还有“周身穴位图、歌”,古人说人有三百六十个穴道,穴道的名字你懂不懂呢?不懂,因为从小你没有接触,现在我们就让儿童从小背诵用这三百六十个穴道名字编成的歌谣,并且可以看图认识穴道的位置,对自己的身体可以有进一步的了解。还有传说中张三丰的《太极拳经》和郑曼卿先生的《太极拳歌》。医学和养生,都是中华文化的分支余脉中的精华。最后还有梁启超的《国学书目》,这是一份书单,是梁启超应民国初年清华大学理工科的大学生开的,认为一个中国读书人基本的中国书。书目有两三百部,现在一般大学生的国学底子平均大概不到这标准的百分十,你看一看,便会觉得自己实在太差了。后来,学生觉得太多了,梁启超就再开了一个《最低限度国学书目》。大概三十本,说:以上这三十本,不管是学农、学工、学矿,都需要读,假如连这些都没读过,便不能承认是中国读书人。所以梁启超所开的这个书目不是给中文系的人读的,而是给所有的青少年读的,但是现在即使是中文系的毕业生,读完这三十部的人是绝无仅有,甚至到了中文研究所博士班,能够在这三十部里面读完十五部的,都凤毛麟角。可见我们现在国民的国学程度之低落!这是为什么呢?完全是拜了胡适之之赐,胡适之当年提倡白话文,白话文霸占了小学全部的教材,九十年,中华民族就收获了这样的结果。

 

好了,介绍这本书,目的是想让大家对这本书有一个兴趣,将来拿到书以后就可以自己读一读。你们这个年纪开始读些重要的书、大部头的书,或者说读一些有份量的书,这孝弟三百千在古人来说,只是“蒙书”,现在变成大学“国文”课程都嫌有点深的书了。一个有志气的人想成大事的人一定要从“学问”这条路走过,不要这么年轻就把前途放弃了,我所说的“前途”,是你智慧的前途、学问的前途。当然,很多人只想着“钱”途,但是富贵在天呐。而学问在人,你要有一点志气,不要让我笑你。你也不要问,为什么看这种书就叫有志气?你不要说你有别的志气。别的志气在我看来都不算志气,尤其不算是一个做学问的学生所应有的志气。你们看了些有深度的书,生命就有所改变,要不然我就觉得跟你们上课没意思。我上课的用意就是要把文化传下去,要不然我不想来这里上课,我也不要那么用心上课,我自己认为我上课是很用心的,我是希望有人能够继承这个文化的薪火,所谓薪火相传呐。

 

今天新学期开学,我再给你们讲讲故事,讲两个故事好了。我以前读台湾师大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叫戴琏璋,戴老师是我的导师,我跟他有很奇特的因缘,我上大学是保送的,因为我原来是师专毕业,师专是公费,吃了政府五年公粮。我虽然一直想要再读书,但是我的毕业证书上面,政府特在我们的毕业证书上面加上一行字:此证书不得报考大学。我不能考大学,只好等到当兵两年,再去教五年书,政府的公费还完了,这样经过七年之后,我才能申请保送进师范大学的国文系二年级。我知道只要让我读了大学,一定可以把学问读出来,因为当时我已经知道要为自己读书了。我刚上师范大学,我们班的导师就是戴琏璋教授。他第一次来班上开班会,我就不在。我留个纸条,请同学交给老师,说我请假去听牟宗三先生的课,那年刚好牟宗三先生从香港来台湾大学开课,我在的师大到台大走路差不多二十分钟。没想到这个戴老师居然就是牟先生早期的学生,他看了我的假条,跟同学们说:王财贵去听牟老师的课是很好的,他支持我去听。因为牟先生的课太精采了,所以我每一次都录了音,我现在存有六百多卷牟宗三讲课的录音带。戴老师每周跟我借录音带,听完了再还我。戴老师不愧是牟先生的弟子,已经是身为教授,而且在学术界上相当有名了,还这么用功,而且对老师这样尊重。戴老师后来因为我们“中央研究院”——国家的最高学术研究机关。中央研究院本来没有哲学研究所,也没有文学研究所,一个国家的最高学术机构居然没有哲学和文学的研究部门,这在全世界的国家之林里是很荒唐的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怎能没有哲学呢?哲学是文化之母,是人生的智慧。一个国家的学术界不只要研究自己民族的哲学,也要研究外来的哲学。当时中华民国刚成立,要设立所谓的“中央研究院”,当时的设计是参考苏俄的“社会科学院”设计的,他们当然有哲学的研究所,但参与设计的胡适之就把哲学研究所删掉了,所以我们中华民国的最高学术研究没有哲学科目。直到十几年前,政府发现这样不行,是世界级的笑话,所以就要筹备哲学研究所;本来也没有文学研究所,所以就把文学和哲学合在一起,叫“文哲研究所”。筹备的主任就是戴琏璋老师。当年戴老师在师大国文系里面有一堂很重要又很艰难,学生很恐惧的课,就是四年级才修的“中国哲学史”。

 

他第一堂就跟同学说,如果有谁能自己把《中国哲学十九讲》读完,就可以跟我报备,他可以不来上课。结果一连几年之内都没有人去说自愿要读《中国哲学十九讲》而不上课,直到十几年之后,有一个女生,因为她当时参加我的读书会——那时我已经毕业多年,回去母校主持一个读书会,就讲《中国哲学十九讲》——她大二时就把《中国哲学十九讲》读过了,所以她就真的去跟戴老师说,戴老师很高兴,允许她不上课,期末给他九十五分。其实,我不只是叫她读这本书,她大三的时候,我就教她再读牟宗三先生的《心体与性体》,她把三大册《心体与性体》看完,就立志一辈子读书,成为一个学术中人了。后来她读硕士、博土,到大学教书,就是因为她大二的时候看完《中国哲学十九讲》,大三、大四看完《心体与性体》。两本书,就可以让一个人过一辈子,这是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呢,是李祖原先生,知道吗?正计划要在台北建世界第一高楼——101大楼——的那位建筑师啊,十几年前,有一次在台北公园,看到我和几个朋友在那里打太极拳,看了很久,最后走过来,说他想学学中国哲学,问我知道不知道去哪里学,我问他为什么要学中国哲学,他说他是学建筑的,刚从美国回来,想在建筑上走出现代中国的风格,所以要有中国哲学的底子才行。我说,你这就问对人了,我每星期都要去上牟宗三先生的课,你就跟我去旁听吧。从那时起,直到牟先生1995年去世,李祖原先生是很认真的学生,几乎没有落下一堂课。牟先生过世后,他转信佛教,是唯觉和尚座前的大弟子。前几天他带了十几个同门的和尚去找我,说这几个出家众有意思要研究哲学,因为他们感觉到如果哲理不够,不利弘法,所以来问我怎么学哲学。我说,要读哲学,有两种方法,或者你去考哲学系,然后再读研究所,从硕士读到博士,最少要花十年,或许才有个样子,但你们都已经是三、四十岁的人了,这条路是来不及了,所以我就介绍他们第二条路,就是去买牟宗三先生全部的著作,不必去学校,就可以自己读。起先读懂了,很好,读不懂,也好,就放着,继续读下去,越读就越懂。因为牟先生已经出版的书大概有三十本,其中每一本都可以供人写三本到五本博士论文,所以牟先生著作的“含金量”就等于一百五十个博士。听了我这样讲,他们真的就去买书了。

 

就这两个故事,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牟宗三全集》,它的功力有多少,如果你们做了我的学生,还不读,也没有关系,我准备对全世界发起“牟宗三全集读书会”。说到“读书会”,我有些感慨。平常所谓的读书会大部分是在一个地方聚集一些人,每一个月读一本“畅销书”。最近受到我推广读经的影响,有些读书会不读畅销书了,他们改读经典。前阵子台中有一个读书会,会员有三十多人,都是爸爸妈妈级的年纪,他们正在读《古文观止》,读了几个月之后,觉得很痛苦,读不下去,听说我在大学里也教人读《古文观止》,就来学校看我。我说如果你们从今以后听我的话,就不会痛苦了。他们就问听什么话?我说读书要具备读书正确的态度,就可以读得很愉快。他们问:什么是正确的态度呢?我说:只要知道什么是不正确的,就可以知道正确的了。你看,你们读书会是不是每次规定下次的进度,大家到时要发表意见,要讨论?是的,所以你们一定读会读得很痛苦,因为发表和讨论都需要理解,而大家的古文底子本来就不好,理解不透澈,发表得没有内涵,所以自己很痛苦,别人也不能受益。所以,从今以后,大家读古书,要具备两种心态,第一个心态就是“不求甚解”,第二个心态就是“断章取义”,用这样的心态读古书,你就很舒服了。大家听了都笑了,不是心领神会的笑,而是讥笑的笑。于是我解释给他们听,什么叫做不求甚解?读自己不很懂的古书,不是古书不好懂,而是自己能力不足,对一个能力不足的人,不可以强求他懂,他才能读下去,读下去才有越读越懂的机会。所以,刚开始读古书的人,先不要管懂不懂,尤其不可以想要全懂,如果读了,只懂一点就够了,或者全篇模模糊糊若有所得也就可以了。什么叫断章取义呢?就是了解错了也没有关系,古人对引用诗经的断章取义是懂得很深,而故意作了别解,方便自己取用,现在我们的断章取义是大胆一点,随便想都可以,没有对错,只要有益于自己的心灵就可以了。他们觉得有道理,后来经过几个月之后我再问他们,他们说果然大家都读读很高兴,而且大家已经进步很多。我告诉你,你假如用这种方式去读书,你也能进步,当你进步了,到时,你就不会断章取义了,而且到最后你也有了甚解的能力了。但你如果刚一开始,就想要了解原意,想要发表意见,等于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那是不可能的,会跌倒的。因为你没有功力,你没有一点基础,怎么去了解古文的原意呢?所以必定带来痛苦,痛苦的结果,以后就不想读了,永远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我总劝人轻松一点,读得就很愉快,于是大家就进步了。

 

那我现在所发起的牟宗三全集读书会呢,跟他们的读书会不大一样,现在的读书会我准备做世界性的,整个社会一起来的读书会,读书的会员不一定要见面的,这个读书会挂在网上,首页里对读《牟宗三全集》的好处、要领说明一下,鼓励参加的人只管一本一本读上去,越读功力就越深,等到读了几个月一年之后,已经比没有读的高出很多了,你再回头看以前看过不懂的,或许你就看懂了?有成千上万,几十万几百万的人,都读牟先生的书,其中必有特出的人才,能将新儒家的学问传播开来,传承下去,天下事何其简单啊。

 

《易经》我们以后会讲快一点,不必每一卦都讲,讲完了《易经》给大家稍微讲几章《老子》,然后跟大家讲一些有关于佛学的基本观念,我们读一读《六祖坛经》,然后我还希望跟你们讲讲《孝弟三百千》,至少前面几篇——孝、弟、三、百、千,这是上课,这由我来负责。其次是大家的功课,要把上个学期移注过的《古文观止》重新看,做笔记,做摘录也可以,发表心得也可以,要整本做完。第三项,要看《古文析义》,古文析义点读,还要做笔记,你自己都会做了。上个学期学期末的时候跟大家讲过作文的方法,那《古文析义》里面大概就在指点这些方法,一篇文章怎么看它的大要,怎么看它的章节的安排,怎么看它关键的句子,那怎么看它的造句、练字。还有篇后的评论,这些评论就是文章家读后的心得,这些文笔都短小精悍,心得也很深刻,你看了有好处的,看了以后,觉得好的,你要抄下来,将来我们考试,会考一些文章,让你来分析评论,所以你要看,你要学习。

 

第四项,就是我们所买的书,《易经》、《老子》、《六祖坛经》以及《中国哲学十九讲》这四本书,都要看完,看书时,要在书上做做记号,最好做笔记,笔记要记在一本簿子上,或者用活页,将来可以累积起来。不要随便写在小纸条上,纸条丢掉就没有了。学问是慢慢累积的,零零散散的是不可能成就的。再来第五项,就是读经,继续有效啊,把任何一本经书读完五十遍,就给你八十分以上。上学期读完五十遍,可以再读五十遍。如果把一本经读完一百遍以上,就给你九十五分以上。但是这次不要到最后才来登记,你才赶工,这样等于我们上下互相欺瞒,我觉得不好。上个学期有很多八十分的人,其实你的考试是考很差的,你是投机取巧的,做人要踏踏实实,读书要踏踏实实。

 

好,下课,谢谢各位!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六辑《易经讲课录(下)》。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请关注本站,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0)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4年7月31日
下一篇 2024年8月1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公益】欢迎加入儒学与经典入门共学群……
(加小乐老师微信号: lexi-xiao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