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2500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钱穆《孔子传·序言》
关于孔子的身世,前有太史公之《孔子世家》,虽不谨严,次序有颠倒,然亦是采集各种书料而为记载孔子生平首尾条贯之第一篇传记。后人不断考订,为孔子作新传,或失之贪得无厌,或失之审核不精。至近代国学大师钱宾四先生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做传。
兹关于孔子身世一题,提供《史记》及钱穆先生《孔子传》之前两章内容,供读者参阅。
【原文】
孔子生鲁 昌平乡 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hé)。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wū)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白话翻译】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境鄹城)。他的先世本来是宋国的公族,到了叫孔防叔的,才因避祸逃来鲁国定居。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梁纥晚年再娶颜姓女子(《礼记·檀弓》云孔子母名徵在)才生了孔子,而且是到尼丘(一名尼山)去向神明祈祷才有孕生下孔子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五五一年),孔子诞生。孔子刚生下时,头项中间是凹下的,所以就给他 取名叫丘,字叫仲尼,姓孔氏。
【原文】
丘生而叔梁纥(hé)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白话翻译】
孔子生下不久,叔梁纥就死了,(《索隐》引《家语》云生三岁而粱叔纥死)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城的东边(《括地志》云在曲阜县东二十五里),因此孔子没法确知自己父亲的坟墓所在;母亲年少葬夫,照当时礼俗不能亲去送葬,所以也说不出坟墓详确地址。孔子小的时候游戏,常摆起各种祭器,学着大人祭祀时礼仪动作。母亲死了,(《孔子世家补订》;《阙里志》诸书并云在孔子二十四岁)。(今人钱穆先生则云在孔子十七岁以前)就暂时浅厝在五父衢(鲁城道名)的路旁,不敢贸然深葬远处,可能是他为了谨慎的缘故吧!后来同邑人挽父的母亲,指点出孔子父亲的墓地,然后孔子才把母亲迁去防山和父亲合葬在一起。
【原文】
孔子要绖(dié),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白话翻译】
孔子腰间系着孝麻还在守丧,季孙子招宴军役之士(一说文学之士,此据方苞说),孔子前往参加。季孙的家臣阳虎拒斥他说:“季氏招宴要服役的士卒,是不敢招待你的。”于是孔子就退了回来。
【原文】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lǚ),再命而伛(yǔ),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zhān)于是,粥于是,以餬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白话翻译】
孔子十七岁那一年,鲁国的大夫孟厘子跟随鲁昭公到楚去,回来之后,深为不能襄助行好应有礼仪而自责,所以在他临终前,还告诫自己的嗣子孟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集解》引服虔曰:圣人谓商汤)的后裔,是在宋国受到华氏之祸才逃到鲁国来的。他先祖弗父何本来可以继位做宋君,却让给了他的弟弟厉公(《集解》引杜预曰:弗父何,宋愍公之长子,厉公之兄也。何嫡嗣当立,以让厉公)。到了弗父何的曾孙正考父,他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朝,做了上卿。他每一受命,就更加恭谨,所以考父鼎的铭文说:‘第一次受命时鞠躬致敬,二次受命时折腰弓背,到了第三次受命,我的头压得更低,腰背更加弯曲了。走路时挨着墙边走,也没有人敢来侮慢我;我就用这个鼎做些面糊稀饭来清俭度日。’他就是这般恭谨俭约。我听说圣人的后裔,虽不一定能当国继位,但必然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丘年纪轻轻就博学好礼,这岂不就是所谓的显达的人吗?我是不久的人了,你可一定要去从他求学。”孟厘子死后,懿子和鲁人南宫敬叔(《索隐》谓敬叔与懿子皆孟厘子之子,不阙更言鲁人)便去向孔子学礼。这一年,季武子死了,平子继承了卿位。
第一章 孔子的先世
一、弗父何
孔子的先世是商代的王室。周灭商,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宋,遂从王室转成为诸侯。四传至宋湣公,长子弗父何,次子鲋(fù)祀。湣公不传子而传弟,是为炀(yáng)公。兄终弟及本是商代的制度。但当时已盛行父子相传。鲋祀弑其叔父炀公,欲其兄弗父何为君。但弗父何若为君,当治其弟弑君之罪,在家庭间又增悲剧,因此弗父何让不受。其弟鲋祀立,是为厉公。弗父何仍为卿。孔子先世遂由诸侯家又转为公卿之家。直到孔子时,鲁国孟僖子尚说孔子乃圣人之后,因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编按:说孔子圣人之后,见《左传·昭公七年》;《史记·孔子世家》亦有记载)。
二、正考父
弗父何曾孙正考父,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皆为上卿。但正考父不自满假,每一受命,益增其恭。又自奉甚俭。尝为《鼎铭》,曰:
一命而偻(lǚ),再命而伛(yǚ),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zhān)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这真是一有修养的人。
三、孔父嘉
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是其字,嘉是其名。因获赐族之典,其后代以其先人之字为氏,乃曰孔氏。孔父嘉为孔子之六代祖。
宋宣公传其弟为穆公,孔父嘉为大司马。穆公又传其兄宣公之子为殇(shāng)公,孔父嘉受遗命佐助嗣君。华父督欲弑君,遂先杀孔父嘉。
四、孔防叔
孔父嘉曾孙曰孔防叔,畏华氏之逼,始奔鲁。为防大夫,故曰防叔。鲁有东防西防,防叔所治为东防,在今费县东北。孔氏本为宋贵卿。或说孔父被杀,孔氏即失卿位,其子即奔鲁。或说孔父死后,孔氏卿位尚存,至防叔始奔鲁。恐当以后说为是。孔氏奔鲁后,卿位始失。但亦不即为受地而耕之平民。在当时,贵族、平民之间尚有新兴之士族,或是贵族后裔之疏远者,或是贵族之破落者,与夫平民中之俊秀子弟,因其学习当时贵族阶级礼乐射御书数诸艺,而得进身于贵族阶层中当差服务,受禄养以为生。此等士族,各国皆有,而鲁为盛。孔防叔在鲁,其身分亦为一士。其为大夫亦只受禄,不得与封地世袭者相比。至是,孔子先世遂又由贵族公卿家转为士族之家。
五、叔梁纥
孔防叔之孙曰叔梁纥(hé),因为鲁郰(zōu)邑大夫,亦称郰叔纥。郰字亦作鄹、作陬,又作邹,乃邑名,非国名,与邹国之邹异。
叔梁纥武力绝伦,在当时以勇称。
《左传》襄公十年:
晋人围偪(fù)阳,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
偪阳城门有两重,一晨夕开阖之门,又别为一门,高悬在上。偪阳人开其晨夕开阖之门,诱攻者进入城,乃放悬门而下之,阻绝进者使不得出,未进入者不得入。叔梁纥多力,抉举其悬门,使不坠及于地,使在内者得复出。
叔梁纥为孔子父。
第二章 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卒
一、孔子之母
叔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无子。有一妾,生男曰孟皮,病足,为废人。乃求婚于颜氏。颜氏姬姓,与孔氏家同在陬邑尼丘山麓,相距近,素相知。颜氏季女名徵在,许配叔梁纥,生孔子。
【疑辨一】
《史记》称叔梁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此因古人谓圣人皆感天而生,犹商代先祖契,周代先祖后稷,皆有感天而生之神话。又如汉高祖母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遂产高祖。所云“野合”,亦犹如此。欲神其事,乃诬其父母以非礼,不足信。至谓叔梁老而徵在少,非婚配常礼,故日“野合”,
则是曲解。又前人疑孔子出妻,实乃叔梁妻施氏因无子被出。孟皮乃妾出,颜氏女为续妻,孔子当正式后。语详江永《乡党图考)
二、孔子生平
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亦有云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者。其间有一年之差。两千年来学人各从一说,未有定论。今政府规定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二十二年,并推定阳历九月二十八日为孔子之诞辰,今从之。
【疑辨二】
关于孔子生年之辨,详拙著《先秦诸子系年》卷一《孔子生年考),亦定孔子生鲁襄公二十二年。
孔子生于鲁昌平乡陬邑,因叔梁纥为陬大夫,遂终居之也。
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山而得生,故以为名。
三、孔子父母卒年
孔子生,其父叔梁纥即死,但不知其的岁。或云:孔子年三岁。
孔子母死,亦不知其年。或云:孔子二十四岁母卒。不可信。《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母卒在孔子十七岁前,当是。《檀(tán)弓》云: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qú)。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问于邹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
孔子父叔梁纥葬于防,其时孔子年幼,纵或携之送葬,宜乎不知葬处。又古人不墓祭,岁时仅在家祭神主,不特赴墓地。又古人坟墓不封、不树,不堆土、不种树,无可辨认。孔氏乃士族,家微,更应如此。故孔子当仅知父墓在防,而不知其确切所在。及母卒,孔子欲依礼合葬其父母,乃先浅葬其母于鲁城外五父之衢。而葬事谨慎周到,见者认为是正式之葬,乃不知其是临时浅葬。故曰“盖殡也”,非葬也。邹曼父《史记》作“輓父”,輓是丧车执绋者,盖其人亲预孔子父之丧事,故知其葬地,其母以告孔子。此事距孔子母死又几何时则不详。时孔子尚在十七岁以前,而其临事之缜密已如此。
【疑辨三】
此事亦多疑辨,然主要在疑孔子不当不知其父葬处,此乃以后代社会情况推想古代。今不从。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评论列表(1条)
一般人因在此处之无知,或常觉圣人之前是一团漆黑,令思维常于此处受堵;或因此而易生好奇,以至于生出虚幻的猜测,徒耗精神于渺茫之事。
而钱穆先生考订的孔子身世脉络非常清晰,通过一些重大事件展现了孔子家世的几次转折。读过之后,能令人增加对圣人身世的直观印象,圣人在历史时空中的位置与背景也愈发明了,致使读者心中澈然。或更有助于让人体贴一个鲜活的圣人的人格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