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dí)也,无莫也,义之与比(bì)。”
○适,丁历反。比,必二反。
○适,专主也。春秋传曰“吾谁适从”是也。
○莫,不肯也。
○比,从也。
○谢氏曰:“适,可也。莫,不可也。无可无不可,苟无道以主之,不几于猖狂自恣乎?此佛老之学,所以自谓心无所住而能应变,而卒得罪于圣人也。圣人之学不然,于无可无不可之间,有义存焉。然则君子之心,果有所倚乎?”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适,是必行的意思。
○莫,是必不行的意思。
○义,是事之宜。
○比字,解做从字。
○孔子说:“天下之事,都有至当不易的道理。但当随事顺应,不可先有意必之私。且如有一件事来,心里主于必行,这便是适。适,则凡事之不可行的,都看做可行了,其弊必至于轻率而妄为。心里主于必不行,这便是莫,莫则凡事之可行的,都看做不可行了。其弊必至于拘滞而不通。这两件都是私心,必然害事。君子之人,其处心公而虚,其见理明而悉,故于天下之事,未尝主于必行而失之适。也未尝主于必不行而失之莫。只看于道理如何,若道理上当行的,便行,无所顾忌。道理上不可行的,便不行,不敢轻易是非可否,一惟义之是从,而无容心于其间,此君子之所以泛应曲当,而无有败事也。然必平时讲究得精明,而后临事乃能审处,有一日万几之责者,可不慎哉!”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无适也:适字有两解。一专主义,读丁历反。如云吾谁适从。又说:适通敌,无适,即无所敌反义。
○无莫也:莫字亦有两解。一、不肯义,与专主对。既无专主,亦无不肯,犹云无可无不可。一、通慕,爱慕义,与敌反义对。既无敌反,亦无亲慕,犹云无所厚薄。
○义之与比:比字亦可有两解。一从也,一亲也。
○本章君子之于天下,天下二字,可指人言,亦可指事言。若从适、莫、比三字之第一解,则指事为允。若从适、莫、比三字之第二解,则指人为允。两解俱可通,义蕴亦相近。然就义之与比一语,则以指事说为之为宜。孟子称:“禹、稷、颜回同道。”今日仕则过门不入,明日隐则箪瓢陋巷,无可无不可,即义之与比。
○本篇重言仁。前两章言道,即仁之道。此章又特言义,仁偏在宅心,义偏在应务。仁似近内,义似近外。此后孟子常以仁义连说,实深得孔子仁礼兼言仁知兼言之微旨。
【白话试译】
○先生说:“君子对于天下事,没有一定专主的,也没有一定反对的,只求合于义便从。”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