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一 曲:柳松柏 唱:赵雪芹 语言:普通话(选自《中华儿女唱唐诗》)
音频二 吟唱:梁炯辉 语言:闽南语
(选自王财贵 编订《闽南语经典诵读》之(五)《唐诗语曲吟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山东:王维本太原祁人,后迁居于蒲(今山西永济),蒲州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登高: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人们重阳节当天结伴游山,于郊外饮酒,又谓之“辞青“。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茱萸(zhū yú):即草决明,一名越椒,芳香植物。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诗词简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全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这说明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名家点评】
宋末·刘辰翁《王孟诗评》:顾云:真意所发,忠厚蔼然。
元初·圆至《碛砂唐诗》:谦曰:圣叹曾言,唐人作诗每用“遥”字,如“遥知远林际”、“遥知兄弟登高处”,皆用倩女离魂法也,极有远致。
明代·顾璘《批点唐音》:真意所发,切实故难。
明代·高棅《唐诗正声》:吴逸一曰:口角边说话,故能真得妙绝,若落冥搜,便不能如此自然。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诗不深苦,情自蔼然,叙得真率,不用雕琢。
明末·唐汝询《唐诗解》:摩诘作此,时年十七,词义之美,虽《涉岵》不能加。史以孝友称维,不虚哉!
明末·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自有一种至情,言外可想。徐充曰:“倍”字佳。“少一人”正应“独”字。
清代·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情至意新。《陟岵》之思。此非故学《三百篇》,人人胸中自有《三百篇》也。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至情流露,岂是寻常流连光景者?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文章推荐】
礼乐之教|君子之风——为己之学的步履(附视频)(季谦先生《论语七讲》第6讲)
【专题推荐】
当代新儒家|生命的学问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声明:本音频,仅供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用途,下载后,请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