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pián)邑三百,饭疏食(sì),没(mò)齿,无怨言。”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子产之政,不专于宽,然其心则一以爱人为主。故孔子以为惠人,盖举其重而言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子西,楚公子申,能逊楚国,立昭王,而改纪其政,亦贤大夫也。然不能革其僭王之号。昭王欲用孔子,又沮止之。其后卒召白公以致祸乱,则其为人可知矣。彼哉者,外之之辞。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人也,犹言此人也。
○伯氏,齐大夫。
○骈邑,地名。
○齿,年也。
○盖桓公夺伯氏之邑以与管仲,伯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故穷约以终身而无怨言。荀卿所谓“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拒”者,即此事也。
○或问:“管仲子产孰优?”曰:“管仲之德,不胜其才。子产之才,不胜其德。然于圣人之学,则概乎其未有闻也。”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子产,是郑大夫,名公孙侨,执郑国之政二十余年,当时以为贤,故或人问于孔子说:“子产之为人何如?”孔子说:“子产听郑国之政,德泽浃洽于国人,乃惠爱之人也。”
○按:子产为相,政尚威严,芟除强梗,又铸刑书以禁民之非,其迹近于寡恩。然其心切于爱民,修法度而使人知所守,严禁令而使人不陷于罪辟。三年之后,国人皆歌颂之,终子产之身,郑国大治强于诸侯,盖其实爱之及于民者深矣,故孔子以“惠人”称之。及子产死,孔子又为之垂涕曰:“古之遗爱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子西,是楚平王之庶长子,名申。
○平王卒,令尹子常以其贤,欲立之,子西不许,竟立嫡长子壬为王,又能改修其政,以定楚国,当时称之,故或人又问说:“子西之为人何如?”孔子无所可否,但应之说:“彼哉!彼哉!”外之之辞也。
○按:楚僭称王号,凭陵周室。孔子作《春秋》,嘉桓文之功,贬楚之王号,而称子,盖以夷礼外之,子西虽贤,不过僭窃之臣耳,故曰“彼哉!彼哉!”者,盖置贤否于不足论也。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管仲,是齐大夫管夷吾,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人也,是说此人也。
○伯氏,亦齐大夫。
○骈,是伯氏所封之邑,有三百户,盖大邑也。
○疏食,是粗饭。
○没齿,是终身。
○或人又问:“管仲之为人何如?”孔子说:“此人也其功足以服人者也。昔齐大夫伯氏有罪,桓公夺其所封之骈邑三百户,以封管仲。伯氏后来穷约,饭食粗饭,以至终身,曾无怨言。夫夺人之有,人之所不堪也;夺之而致其穷约终身,尤人之所不堪也。乃伯氏安焉终不以为怨,苟非有以深服其心,岂能如此。观此而管仲之功可知矣,是则管之为人也。”
○按:子产、子西、管仲三人,皆春秋之名臣,然当时议论犹有未定,子产以法严而掩其德爱,管仲以器小而昧其大功,子西以能让千乘之国,而盗一时之名,非夫子一言以定其人品,则万世之公论几不白矣。此人之所以为难知,而论人者当以圣官为准也。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惠人:其人存心惠爱于民。《左传》:“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子产为政严,而孔子特以惠爱许之,此即所谓特识也。
○子西:春秋时有三子西。一子产之同宗兄弟,此两人常以同事见优劣,且相继执政,齐、鲁间人熟知此两人,故连带问及。本章与上“为命”章相承,皆论郑事,此子西必系郑子西可知。其他二子西,皆楚大夫。一宜申,谋乱被诛,一公子申,后孔子死。《论语》记孔子评骘当时人物,多在齐、晋、郑、卫诸邦,并多在定、哀以前,公子申既楚人,又当时尚在,孔子弟子当不以为问。
○彼哉!彼哉:无足称之意。
○人也:起下文。或说人上脱一“夫”字。或说人当作“仁”。或说:依上“惠人也”之例,当作“仁人”也,脱一仁字。
○夺伯氏骄邑三百:伯氏,齐大夫。骈邑,伯氏之采邑也。三百,当时骈邑户数。夺,削夺义。伯氏有罪,管仲为相,削夺其采邑。或说齐桓公夺伯氏邑以与管仲,今不从。
○没齿无怨言:齿,训年。没齿犹云终身。伯氏虽以此毕生疏食,然于管仲无怨言。此如后代诸葛亮废廖立、李平为民,及亮之卒,廖立垂泣,李平致死,皆以执法公允,故得罪者无怨。
【白话试译】
○有人问子产,其人怎样呀?“他是对民有恩惠的人。”又问子西,先生说:“他吗?他吗?”又问管仲,先生说:“这人呀!他削夺了伯氏的骈邑三百家,伯氏终身吃粗饭过活,到死,没有过怨言。”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