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一浮
原标题:答许君(字数:992)
引用经典:《论语》《孟子》
【正文】
本站文言文阅读提示:遇文义不通处,初期可借助文末注解,静心凝神,一字一句慢慢疏解,假以时日,不但能得其义理之妙,还自会增加语感、增长文言阅读之能力。>>>
揽来书及大著论文并图表,二事具见贤者致思之力。在今日所名为人生哲学中,贤者似欲以其所久蓄之思想,建立一种体系,用志不可谓不勤。
承虚心下问,自谓于中土先圣义理之学未尝精研,欲来书院就学,此意诚可嘉。然书院所讲习者,要在原本经术,发明自性本具之义理,与今之治哲学者未可同日而语。贤者之好尚在治哲学,若以今日治哲学者一般所持客观态度,视此为过去时代之一种哲学思想而研究之,恐未必有深益。盖就来书所谓应人生需要而产生之方法,为贤者理智中追求而未得者,至多亦不过认此为一种材料之吸收,以供参考而已。从贤者自心多方面之观察,将来取舍之途所抉择者,未必在是也。何以言之?以贤者所憧憬之创造精神、创造运动,而预为领导将来世界文化之地者,在一种方法之认识研究。若由中土圣贤之学言之,此方法乃不可得者。何以故?因其求之在外也。一任如何安排,如何组织,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却与自性了无干涉。贤者所举之西方东方文化、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种种思想之集合,寻出两种心理状态,名为觉缺与谋满,由是而有基态、动态之说。所下名言,未能明晰,且置勿论。
综贤者全文观之,似谓人生之意义在于欲求而已。(文中所谓要与达皆欲求也。)因欲求而产生方法,此方法亦是欲求也。欲求亦非定是坏字,但当问所欲所求者为何事。以中土圣贤之道言之,“我欲仁,斯仁至矣”,“求仁而得仁”,“求则得之”,“求在我者也”。若求之在外者,如“将以求吾所大欲”,于耳目口体形气之私者,求之未必可得。来表以奋斗、希望与涵养并列,为修之三条件,与诚、明、真三目标如何联系,非愚陋所能了解。贤者只能自喻,未能喻之于人,则其所谓谋满者云何?名满亦不知何所指也。妄意(臆)贤者所读译著诸书,实太驳杂,故其综合所成之思想不免支离。以此而求产生一种合理的方法,据愚陋所见,实恐枉费心力,深为贤者惜之。书院于贤者无能为役。
如不以直言为怪,奉劝贤者将此等哲学思想暂时屏却,专读中土圣贤经籍及濂、洛、关、闽诸儒遗书。不可着一毫成见,虚心涵泳,先将文义理会明白,着实真下一番涵养工夫,识得自己心性义理端的,然后不被此等杂学惑乱,方可得其条理。切莫轻下批评,妄生取舍,始有讨论处。另有一法,则研究佛乘。将心意识、诸法名相认识清晰,然后知一切知解只是妄心计度,须令铲除净尽。习气一旦廓落,大用自然现前。回头再读诸书,自能具眼,知所抉择,更无余疑,直下受用。但此二途俱非痛下一番功夫不可。若贤者不能舍除旧见,不能从事于此,亦不妨各从所好,一任自择。
书院在今日实不能于贤者有所助益,固无劳辍业远来,转使有失望之悔也。君子爱人以德,又惜贤者本以美才而被俗学所误,故不避词费,不辞怪责,欲为贤者进一箴规,期无负远道遗书下问之意。若其言不足采,则请弃置勿道,亦于贤者无所损也。
(《尔雅台答问》)
【注释】
○中土:中国。
○书院:指复性书院。
○求则得之、求在我者也:语出《孟子·尽心章句上》,原文为: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将以求吾所大欲:语出《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原文为: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3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无能为役:原指不足以供某人役使。后多用于自谦,表示才干比某些人低下。泛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
○濂、洛、关、闽:宋朝理学四个学派合称。濂指周敦颐,因其原居道州营道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为宋代理学之祖,程颐、程颢的老师。洛指程颐、程颢兄弟,因其家居洛阳,世称其学为洛学。关指张载,因其家居关中,世称横渠先生,张载之学称关学。闽指朱熹,朱熹曾讲学于福建考亭,故称闽学,又称“考亭派“。
○端的:究竟、详情。
○佛乘:佛教谓教导众生成佛之法。因其为唯一之法,故又名“一佛乘“﹑“一乘“。
○词费:耗费言词。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朝话】栏目简介:
“朝话”为本站固定栏目,其文章选取以大儒先贤之语录、短文或文章片段为主,字数务求少而精,内容切近而警人,周一至周五每日凌晨4:30定时发布。或有勤学者早起而读之,则可助其反省人生、振拔生命,又或能长其一日之志气,日积月累,德业工夫或有渐进之效,则本栏目不徒为虚设,编者亦稍安心于大儒先贤教导之谆谆矣。
“朝话”其名取自梁簌溟先生同名书籍《朝话》,其义则见之于其书首篇之《朝会的来历及其意义》。
【文章推荐】
牟 宗 三 |主观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
季谦先生|新儒家的志跟业(庐山东林寺版)(附演讲录音)
【专题推荐】
读 书 法 |读传统经典的心态与方法
中国哲学|从哲学与 PhIlosophy 之原义,看中国的哲学问题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