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之 述而第七 第08章|总第155章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房粉反。悱,芳匪反。复,扶又反。

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

发,谓达其辞。

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

者,还以相证之义。

复,再告也。

上章已言圣人诲人不倦之意,因并记此,欲学者勉于用力,以为受教之地也。

程子曰:“愤悱,诚意之见于色辞者也。待其诚至而后告之。既告之,又必待其自得,乃复告尔。”

又曰:“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愤是心求通而未得的意思。

○启是开其意。

○悱是口欲言而未能的模样。

○发是达其词。

○隅是四方转角处。

○反是反复问难。

○复是再告。

孔子说:“君子之教人,固当尽言而无隐,然必其人有受教之地,而后可以施吾造就之方。且如人之求道,有用心思索而未能即通者,谓之愤。愤则有可通之机,吾因而为之开其意,彼将豁然而无疑矣。若未至于愤,则在彼本无求通之心,我何从而开之乎?此所以不启也。有心知其意而口未能言者,谓之悱。悱则有可达之势,吾因而为之达其词,彼将沛然而莫御矣。若未至于悱,则在彼本无欲言之心,我何从而达之乎?此所以不发也。至于我之所启发者,又看他了悟如何。若能于我所言,触类旁通,因此识彼,我举其一隅,而彼即能以三隅反。譬如提起东方一角的事,就并西、南、北方的道理都晓得了,提起西方一角的事,他就并东、南、北方的道理都晓得了,一一回答将来,相与质证。这等的人是其机圆而不滞,其心通而无碍,然后详以告之,则彼此相契,而其言易入矣。若示之以一隅,而不能以三隅反复问难,则是资禀庸下,而不能推测,意见凝滞而未能旁通,虽谆谆而语之,亦终茫然而无得耳。我何为而强聒乎?此吾所以不复告也。”

夫以孔子之海人不倦,犹必因人而施如此!然则学者可不勉于用力,以为受教之地哉。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不愤不启:愤,心求通而未得。启,谓开其意。

○不悱不发:悱,口欲言而未能。发,谓开发之。

○不以三隅反:物方者四隅,举一隅示之,当思类推其三。反,还以相证义。

○不复:不复教之。

上章言孔子诲人不倦,编者以本章承其后,欲学者自勉于受教之地。虽有时雨,大者大生,小者小生,然不沃不毛之地则不生,非圣人之不轻施教。

 

【白话试译】

先生说:“不心愤求通,我不启示他。不口悱难达,我不开导他。举示以一隅,不把其余三隅自反自证,我不会再教他。”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注释】

:情绪蕴积于心。

:开导他的思想言辞。

fěi,想说也说不出来。

:与启同义。

:物的棱角。

:再度相教。

 

【疏解】

这一章是顺上章之意而再加详说。在实际的施教活动中,孔子确是要等到学生自己已先蕴积了疑惑,也已尽其能力先思考过,然后再顺其欲通未通之处予以指点的。乃因人生的问题本来无限,何能平铺地看而一一当客观知识来传授?必要人遇到了,才成为他生命上的一个问题而有待解之机。但人于此也还可以马虎混过,则时机亦旋开而旋闭。因此又要人在生命的问题浮现之时,能诚恳面对,感受其真实的冲击困惑而努力求通,然后其问题才有可解之道。孔子是要等到这一刻成熟的时机,才开口指点的,所以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但孔子在指点启发之后,又还要再观其后效。原来人在遇到矛盾困惑时,到底还是比较容易去努力求通的,因为现实存在的矛盾痛苦,就是一份极大的迫力。仅于此时,还是不大能看出人的主动性来。至于在问题得到消解之后,多半人迫力解除,便也就顺势怠惰下来了。只有真正主动上进的人,才会痛定思痛,继续掌握这次事件的提醒,顺着老师指点的线索,去作更深入的探索反省,而终于对与这事件相关的各部分疑惑,都一一得其正解为止。我们说,只有这样的人,才真能对自我的生命起愈来愈深入的了解,对自我的人格,有愈来愈丰厚的塑造,这才是德性修持、人格成长的正规,而值得老师费心去教育。至于偶迫于痛苦而来求教,事后却全无反省长进的人,他之求教,本质上实等同于投靠,等同于自我的弃责。则老师若仍一次次费心替他分析症结,打发情绪,岂不亦实同于姑息?这对学生是有害的,还不如拒绝再教,以促其认真面对自我为愈。所以孔子才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粗看好像无情,而实质仍可说是对学生的良心真我的一种尊重呢!

 

注:以上选自《论语义理疏解》(台湾鹅湖出版社印行)之主题五【师友的交遊】(曾昭旭)第十三条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1)
泽之的头像泽之编辑
上一篇 2021年5月22日 下午6:22
下一篇 2021年5月22日 下午6: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