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教育百问千答(2)释疑解惑篇A(附视频)【六小篇之三】

视频可全屏放大观看,总时长99分钟。

录制时间:2008年2月
策划:张利民/柏林
主持人:张晓灵

038、问:到底是什么让您产生了读经教育的想法?

答:问这个问题的人很多,尤其是有记者身份的人最喜欢问。(笑)你不要问为什么,只要知道这个想法好就行了。

(笑)那还是要问。

有些人的人生观教育观跟一般人不一样,就好像是怪异,你这个问题其实就是问,你为什么这么怪异,那怪异的人一定有一个怪异的机缘,大家都这样想。

近代的例子就是洪秀全,他本来是要考秀才的,屡考不中,生了一场大病,昏了三个月,醒来以后,他就创了一套思想,太平天国就起来了。所以大家都想,凡是不一样的思想一定来自不一样的原因。或许吧,不过我不是这样,不是生了场大病,醒来就想读经了,我没有得过病,越来越健康,是众人都病了,所以我就跟他们不一样。

还是没有回答,难道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吗?

或许有外围的原因吧,因为我是学教育的,但学教育的那么多,为什么我跟别人不一样,那就要看最内在的特质,就是我认为一个人都应该依照道理而思考,依照道理而判断,依照道理而行动,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都应该这样做。所以我常说,不是我一个人发现了读经,而是每个人都应发现,不是我一个人来推广读经,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推广。所以现在就问读经合理不合理,再问如果合理你为什么不去了解不去实践。我的意思就是说首先要有一个核心的品质,就是你要尊重道理,依道理思考和判断,这样才符合知识分子的本分,我是读书的,至少我读过十年书,古人说,寒窗十年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所以我把知识分子定义为,读过十年书以上的人都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现在我们看很多人都读过十年书,幼稚园三年,小学六年,到了初中,就是知识分子吗?好像不是,为什么不是,因为他不能从理而思、从理而断、从理而行,那怎么读了十年书还不是知识分子?教育有问题。一个人被教育教得生命有问题,他是不是就应该怪罪这个社会,也不一定,等他能够思考的时候,就应该勉励自己依理而思,依理而断,依理而行。

所以我也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我是读教育的——那时候我就渐渐想,我应该依理而思、依理而断、依理而行,我就一直反省,我所读的教育理论是否合理?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它?假如我判断它是对的,我就要按照这样来做,假如他讲的道理不完全对,我就做一半,做三分之一,做到恰如其分,所以我就增多了这一个态度。所以我们在教育上应该以这样的态度去应用教育理论。用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样,比如在做生意上,先要了解做生意的基本心态是什么,然后再去运用所有的资源和市场,这样也可以把生意做好,对所有事都如此。

我是学教育的,要对教育负责,我要用公正的态度去看我所学的教育理论,这不是很正常吗?于是我就发现,这些教育理论有道理,但是有盲点,同时我也在反省自己的人生,这两相对照起来,就渐渐发现,应该用读经的方式来做基础的教育。我怎么反省人生呢?每个人都有这个时候,就是十五六的时候,自我意识渐渐成熟,他会反省社会,大部分人都是抱怨的,他也应该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的学问德行是不够的,两方面都会有。一方面对社会,大部分人都不满,也有感恩的,但现在越来越少了,这不可以的,应该对需要感恩的就感恩,需要批判的才去批判,这才是公正的人嘛。对我们自己也是,我自己有多少才华多少德行,是不是够,这应该了解,如果不够,应该怎么做。我当时就这样想。

我看自己的才华,差远了,不够的,看我自己的德行,不够的。我为什么知道不够?因为和我们读过的书里的这些人比较,我们都有国文课,都读一些文章,所谓的道德文章,这样才可以拿来教学生,做范文嘛,我读那些文章,觉得自己实在差太远了,我就想为什么我差这么远,我就去看他们的作者介绍,我看了很多作者,得到一个规律,就是这些作者,无论古代的、现代的,哲学家、文学家,所有有成就的人,小时候都是读经长大的,我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他们从小读有用的书。而我从小学读的书,都是读无用之书,只是小学读的书,让我可以考初中,初中读的书,让我可以考师专,对于整个人生的前途,对于国家民族,对于国际世界,对于天地宇宙,一概没有用。

我称这是两方面的反省,一方面是我小时候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是因为我不聪明,也不是不用功,而是这些聪明和用功投在没有效果的学习上,因为我们教育所教的,从我小时候开始,就教一些很简单的知识,对于基本能力品德智慧性情,几乎一片空白,所以从主观上来看,我认为我的生命没有受到任何教育,是我们教育的失败。从客观方面呢,我学习教育理论,每种教育理论也应该拿来反省一下,就是看他对不对,还有更重要的是,看他对在哪里,所谓对在哪里就是看他哪一方面有道理,应该在哪方面用。如果他可以在哪一方面用,就不是在全方面用。后来就渐渐深化到,对于整个人生,整个人类的文化表现,我认为都应该如此看。那么,就首先做一个区分,再对这个区分做一个判断,我们怎么区分人类的学问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用的是一种逻辑法则,我在做这样想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是依靠什么样的原理做这种区分,后来我渐渐了解是依照一种逻辑法则,这个逻辑法则首先表现为二分法,就是人类会把所有对象分成两类,简单的说就是阴阳。我们如果去看历史,有古代现代,看地理,有东方西方,看文学的表现手法,有白话文文言文,这些都是二分法,当然二份不一定都要这样分,但是大体上习惯是这样。我们对学问也有科学和人文,用二分法来分别全世界,分别一切对象,你有了左边就有右边,有了前面就有后面,如果是两边形成一个主体,我们就想一个问题,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要接受完整的教育,必须两面兼顾。我就渐渐发现,为什么我或者一般人所受的教育不很成功,甚至是失败的,原来问题根源就出來这里,甚至中华民族近一百年来的浩劫,问题就出在这里,就是我们对世界了解不够全面,原来是因为我们心态不够全面。我渐渐就形成一个教育的独特看法,就是凡是学了一个教育原理,我必定要看他在哪一边是有成就的,他是否有另外一边的缺憾,渐渐发现,近代西方的教育是偏于一边的,偏于知识的效用、理解的训练,人类是否还有另一面也是很重要的生命特质呢?每个人都知道一定有,如果有你怎么去弥补呢?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有知识的学问,又有所谓生命的学问,就是智慧的学问,这两种学问都需要,请问你如何去开发?你是否同时去做呢?还是在不同时机做不同的教育?所以我又探索时机的问题,把人生分为幼稚期和成熟期。学习的方法又有两种,对于知识的学习是懂了才教,教懂才有用,教不懂没关系,等到长大再教也一样,甚至更容易教;另一方面是生命的学问,不懂也可以教,教不懂也有用,因为他是属于熏陶的、潜移默化的,甚至不懂的时候就一定要赶快教,等到懂就来不及,所以这种学问是越早学越容易,这样印证人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一种是能力递增,越长大越高明,就是属于认知的能力,另一种是记忆的能力。

用这种二分法来思考问题,比较简洁方便,可以把问题做全面性考察,如果人类学问有两大性质,那么我们教育似乎就应该有两大模式来应对这两大性质,另外我又想到,可能对人类的年龄的成长,也分成两大阶段,来完成这两大性质的教育。

所以从十七八岁开始,我就构想这个问题,首先是自己做一些弥补的工作,就是多多少少勉强自己去读一些有用的书,就是读一些经典。我出去教书的时候,二十几岁开始教书,我就对小学生做一点实验性的教学,发现非常顺利,小孩子也不排斥,当然,经过二三十年后,都有一些当时的孩子来跟我汇报,纵使只教一点点,这个经典对他们一生有重大影响。后来我自己有孩子了,我就想我自己被牺牲了,不要牺牲下一代,所以我就邀几个好朋友,亲戚邻居的孩子一起来,给他们做读经教育。所以我的读经推广工作是从自己家里孩子开始的。因为一种教育理论要推行出去,影响的层面是很广大的,如果这个教育是错误的呢,会害人的,如果会害别人,我先害自己的孩子比较没有罪过,不过也发现可以过得去,那再经过十几年,我四十五岁所以,我认为时机才成熟,至少我的一些理论才渐渐自己明白,也形成一套想法,我才开始出来推广。

刚才说的还说得过去是指的什么呢?和不读经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吗?

就是一般人容易起疑问的,他喜欢吗?那还过得去,至少他没有排斥。他能够吗?至少他没有什么困难就学起来了,就是这样我说害还得去的意思,当时怎么会知道他有多少功效呢?纵使当时有一些功效,我也觉得那不是最后的。读经很容易出现的功效,有些人以为这些就了不起,我也没有认为什么了不起,我说还过得去,什么意思呢?读经以后认字就快,认字多了后就喜欢阅读,一朗诵的结果脑神经发展,喜欢读书后知识量增长,就提升他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表现还比较出色,一般人认为这就了不起,我认为就还过得去而已。

您以前说过读经三个月就相当于小学的水平,如果读经一年就相当于什么,是有这样一个比例?

这也有相当的宣传效用,但它也是真实的,我的讲法是,如果读经一年,大概就有高中的语文程度,读经两年,就有大学的语文程度,读经三年,就有大学中文系的语文程度,这是指语文程度而言,其实是指他的语文基础而言,他打下多少根基,有了这些根基,随着生命成长,就会发挥,所以我讲的程度并不是让一个一年级读经一年的孩子和一个高中的孩子来比赛作文,而是一个根基的意思。

那时候在台湾推广读经是九四年

九四年是正式向社会推广,我成立一个读经推广中心正式推广,意思就是第一点我写出一本很简略的手册,第二个就是成立一个小地方,两三个人办公,接受各地的咨询,第三方面就是做示范教学,在那个地方开读经的教学班,每个礼拜上一次课,每次课上一个半小时,一方面是做实验,另一方面也让别人做参考。

在大陆是什么时候开始呢?

在大陆推广延后不了多久,因为在九四年台湾开始,大概九五或九六年,当时在香港的南怀瑾先生,他知道了,就让他的弟子请我到香港讲,在香港演讲后,香港就有少数的地方开始读经,而南怀瑾先生也介绍我到海南岛去演讲,海南岛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效应,后来很快就到了上海,首先是对希望工程学校的校长演讲,那次的作用就很大,带动几百万的孩子开始读古典名著,这样渐渐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媒体也在报道,我从那时候开始,大概一年平均来大陆一次或两次,每一次都是二十天到一个半月,做巡回演讲,平均一天讲一场到两场。

现在大陆大约有多少学生在接受读经教育,程度如何?

我是自己没有去统计,我也没有能力去统计,因为没有一个大的机构来做这个事,因为这是一个大事,他的影响层面很广,所以我没有确定的数据,但是我看过大陆有一位教授,他说据他的观察和估计,在三年前,他就这样讲,大陆大概有三千万的儿童,多多少少开始读经。

所谓多多少少的意思,是从教材来说,三字经也算,唐诗也算,一直到四书五经,这都算,第二个多多少少是从时间上来说,一天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也都算,一直到一天六个小时八个小时,这样叫多多少少,这样总加起来他说有三千万。如果三年前有三千万,那到现在2008年,应该有五千万乃至于更多,多多少少在接受读经教育。尤其是近年来,大陆政府一直致力于提倡中华优良文化的教育,提倡品德素质的教育,提倡和谐的社会,对于民族人心的改善,是非常用心,而当政者,或者说教育工作者,也渐渐去思考这个问题,如何端正人心,如何提升品德,如何和谐社会,至少经典教育不仅没有妨碍,反而是有益处的 ,如果照我来看,经典教育才是唯一的一条路,最简洁方便有意义的路,其他的教育对这几方面的作用都不如经典这么简洁方便。

我记得去年新闻联播好像播出过全球各大学内已经推行经典教育,纳入教改日程。

这也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一则以喜,就是这么多人注意,而且真有这么多大学注重经典学习;一则以忧,就是他们没有把握到教育的要领,因为经典教育在十三岁以前就要完成,当然一方面大学生是要读了,但为什么不知道小学生、幼稚园、婴儿、胎儿也可以读啊,为什么不知道呢。所以如果都到大学生才读,他们又累又辛苦,有些时候又反感,那如果真的认真,效果也不大,如果真要培养文化人才,十三岁就要完成。

039、问:有什么资格才能做读经的老师呢?

答:如果真正了解教育的话,有这份教育的热诚和见识就可以当老师了。有些人认为老师要有相当的学问,相当的品德,当然有高的学问和品德更好,但是有了学问和品德,你对于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清楚,你也不能把教育做好。我们现在这样看,以一般的学问和品德的标准,只要他有对教育有真实的认识,其实就是说,对经典教育认识清楚了,他照着现在的学问和品格就可以做读经老师。如果他有科班出身,大学的文凭行不行?行。如果没有大学,初中可以不可以?可以。小学毕业呢?可以。甚至小学没读过,他只要认识注音符号,就可以当读经老师,甚至他不要认识拼音符号,只要会按CD机器,就可以当读经老师,因为经典录成CD用声音就可以传授经典,如果你能认识拼音,看着有拼音的书念给孩子听,就可以做读经教育。

如果你教的是知识技能,你必须有专业的能力,才能够教好,现在你教的是文化,是从语文入手,而语文的学习本来就是人类的基本天性,语文的学习就是反复听,反复跟着念,念到熟悉,念到背诵,念到滚瓜烂熟,念久了念多了,他自己就能够融会贯通,我们现在教语文的方法呢,把他当知识来教,教一句就要懂一句,而且不仅要懂他的内容,还要懂他的文法结构,懂每一个字的意思,这样就很难教。
所以读经的老师是很容易培养出来的。但是说容易,他其中也相当难。因为他要打破几十年来的教育框架,是不容易的。所以有许多老师,包括学校的校长,乃至于一个地方的教育局,当他们知道读经的观念以后,他们是采取一种“也不错”的想法,所以在功课之余加一些读经,当然也可以,但是有些时候他们会发现,只加了一点点时间精力去读经,他会产生很大的作用,甚至少部分时间读经比用大量时间学习读功课的效果还要大,所以他渐渐认识的更清楚了,他就渐渐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有些时候,用少量时间去读经,并没有什么效果,于是就淡忘了,或者一个大团体中,只有少部分的班级在读,他就会承受很大的压力,行政方面的,主管的领导不谅解,一般的同事取笑他,他承受不住。所以推广的过程中确实是很多的波折,很多的起伏,但是总体来讲还是很顺利的。

040、问:都说开卷有益,但是总结起来还是读经典,很多家长在买书的时候有困惑,您能不能开出一个书单,什么是经典的著作,我们该以怎样的顺序来阅读?

答:这个问题不很清楚。表面上很清楚,其实需要去面对这个问题的内容是很多的。因为这里至少分成两个概念,一个是读经,一个是阅读。说开卷有益大体指阅读而言,反正读了书一定就有益处,但一般开卷有益是博览群书的意思。读经所选择的教材是有相当固定性的,阅读就比较广泛,如果讲到读经要选那些做教材,一般应该都可以自己选择,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认为某一部书是人生必要读的,乃至于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所在,更进一步是永垂不朽的天地之真理,你认为这部书是如此如此的,它就是你所要选的经,如果你不知道这些书在哪里,我可以以我的观点来介绍一下。我的观点其实也不是我的观点,这是历史上共同的观点,所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后所留下来的大家公认的,经常不变的大道,像这种书,其实没有多少。我把中国几千年来称得上经典中的经典的书,分成四等,要选择读经的教材,从最高度的选取,因为高度的读会了,低度的就很容易。最高度的经典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本书背起来了,将来能够融会贯通了,中国就没有更多的书,所以人生只读四本书就够了,意思是说,读四本书之后他什么书都能读。假如没有时间读那么多,就把一本《论语》读完,他就能够了解其他三本,能够了解其他三本,一切书就都能读。如果有时间有精力,可以多读多背,所以第二度的经典,就是《易经》《诗经》《老子》《庄子》,第三度必要读的书就是一些很有名的古文诗词歌赋,第四流的经典就是一般流行的童蒙书,《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这些书,读也不错,不读也没关系,因为,以上的书都会了,这些书其实非常容易的。所以一般人从三字经读起,从唐诗读起,我都笑他,你在障碍你的孩子你知道吗?他说哪有,读这个很好,他进步很多,我说如果你读《论语》,读《易经》,不是进步更多吗?四流的经典以下,都不必把他看成是经典,有时间读一点背一点,没有时间没有关系,以后慢慢读,只要一二三读经典读多了,其他的是很容易,这是经典的书籍。

所谓开卷有益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博览群书,这是有关阅读的教育,现在全世界都知道阅读是很重要的,台湾和大陆都在提倡学生阅读的风气,阅读课教起来,煞有介事,好像阅读有一套教学方法,教来教去,喜欢阅读的学生还是不多。其实,一个人,尤其是在小时候,基本上是喜欢读书的,喜欢学习的 ,因为人的生命就想要充实、饱满,所以人的内在生命是渴望学习的。如果你依照人性来教育,他本来就喜欢读书。所以读经的孩子叫他读三个月半年一年之后,他就自己去读书,而且喜欢读书,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喜欢到手不释卷、废寝忘食,有些家长都有另外的烦恼,他说我的孩子太喜欢读书了怎么办,我就说,你这个家长真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如果天下的家长都有你这个烦恼,我们天下太平了。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读书呢,因为我们教他读书的方法不对,如果要他博览群书很容易,其实很简单,我有一套阅读教学法,我称为“放牛吃草教学法”。其实如果要讲阅读教学法,我们可以先讲认字教学法,因为阅读先要认字。认字称为小学教育的一大艰难的工作,其实认字是很简单的,人类基本上就有认字的潜能,认字本来是很容易的,我们把他看得很困难,依照我的建议,认字有一种合乎人性的教学法,我称为“糊里糊涂认字法”,就是对文字的认识是人类的潜能,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就有很大的潜力,人类是怎么认字的呢?就是从模模糊糊中慢慢他就清楚,是糊里糊涂就认字的,人类认字程序既然是糊里糊涂的,我们就用糊里糊涂的方式教他认字,也就是不用教认字。而读经呢,是反复看这些字,一两个月两三个月竟然就能认几百个字,半年一年两三千个, 字都认完了,这不是糊里糊涂认字吗?
认完字他就会去读书,刚认字不很多,不很清楚,年纪又小,他读的书一定是似懂非懂,你不必管他懂不懂,像放牛一样,让他去吃草,管他会不会消化,他会一天天长大。你如果去问牛,牛啊,你吃这些草,你消化成几两肉,你算给我听,这只牛就饿死了。(笑)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很可笑的,天天就问,你这一本书有什么心得?他那么小有什么心得,他还没有读过大学他有什么心得。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问题,一个孩子是吸收能力强,表达能力弱,他读进来,好像了解,你让他讲的时候,他就不了解,所以有些孩子会说,你不问的时候我好像还很懂,你一问我就不懂了,(笑)我们老师偏偏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他不能懂,硬要他懂给你看,孩子说我不懂,老师就摆脸色给他看,那孩子就觉得读书怎么这么辛苦,不是读书辛苦,而是了解这些书辛苦,不是了解这些书辛苦,而是了解还要表达给老师听,那是非常辛苦,所以老师专门找苦差事给学生做,于是孩子就不喜欢读书,于是孩子不读书这个家长就活该,老师为了孩子不读书烦恼,老师活该,家长活该老师活该的结果,这个孩子就一辈子活该

牛就饿死了

就饿死了,倒尽胃口了,所以你就放牛吃草吧,他能够认字,认几个字也不管,就给他读,他随便读,懂也好不懂也好,但是他喜欢读,就越读越多,年纪越长越大,他懂得就越多,懂的比老师还多,于是,所有学校功课不学就懂,学校的功课只不过是用白话文写的日常生活知识。你用这些简单的知识,老师要教得他很清楚,老师很痛苦,一点点东西要硬掰硬掰一点点,研究得很精细,所以老师的薪水要加几倍才可以,老师太辛苦了。(笑)

041问:您读的经典和宗教的经典有什么区别?

答:经典是一种统称,凡是有价值,值得流传的,都可以叫做经典。而我所推广的经典,是站在文化的立场上,一般宗教都有经典的著作,但是那个宗教的经典,别的宗教不一定看他为经典。但是从文化、从人类理性、从天地之道来看的经典,各个宗教都看他为经典。所以我不是站在宗教的角度来看经典,但是有不少宗教,他经典本身也代表了相当高的智慧,这样也可以看做是文化的经典。所以我选取的经典,不仅是哲学的,甚至不只是儒家的,道家的、佛家的、基督教的,乃至于有其他像希腊的、罗马的,人类公认的智慧表现,都是我的经典,所以我提倡经典没有宗教的界限。当然一些宗教徒特别选他们的经典来教孩子,我都劝他们,要把心胸打开,哪一个宗教太过固执于己见,固执到排斥他人,这个宗教迟早要灭亡,自取灭亡,所以宗教也是人性,合乎人性的宗教才能源远流长,一个宗教越来越合乎人性,合乎到完全切中人性的时候,他就丧失了宗教性,而称为人间共同的信赖所在,这就是没有宗教的宗教。

042问:四书五经中如果有糟粕怎么办呢?

答:这种问法是常见的,回答这种问题的方法,最直接的方法是,问他,老兄,四书中那句话是糟粕,请你指点一下,他们想了老半天,顾左右而言他,不讲了,不跟你谈糟粕了。因为他没有读过。(笑)

那他们怎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

笨嘛,道听途说,自己没脑子嘛,这是一种非常败坏的品质。近八九十年来,中国人就被教育成这样子,没有责任。

好了,果然有些人真的读过,他就指出几句,不合现代精神的,这句有女性歧视,这几句违反了民主规则,讲得振振有词,我们就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比如《论语》,最多被举出的就三章,《论语》总共有498章,你有三章是糟粕,有495章你都认为不是糟粕,都是精华,那么你何苦把这三章不要读,那是什么意思,所以都读吧。纵使有糟粕,这糟粕并没有掩盖精华,是瑕不掩瑜啊,一大块宝玉,只有那么一点点瑕疵,这块宝玉都要丢调吗?没有人会这么笨的。

何况,再问他,这几句真的是糟粕吗?是你不懂不会用还是他真的妨碍了人性?所以我常说,是糟粕人才看出糟粕,你如果精明人看的都是精华,所以自己回去多读几年书再说糟粕,遇到这样他就不敢讲话了,如果他还是不服气,那就说,你就不要让你的孩子读论语,别家的孩子要读论语,二十年后,我们再看是那家的孩子比较有品德,二十年后我再和你谈,算了。所以我常常骂人,谁说经典有糟粕,我就生气。

043问:读经教育教材用选本或注释本可以吗?为什么?

答:开卷有益嘛,多读一句总是有益嘛,但是我们既然要做教育,不要挂一漏万,不要费力多收工少。那有人说我精选几句,不是我占便宜吗,你们读的有的不实用,我每一句都实用。那就问,什么叫实用?他说我认为这几句话很流行,这几句话很明白,那我告诉你,你的学问只限于如此,你为什么要让我们的下一代跟你一样到这个程度,你认为没有用的就没有用吗?你认为不常用的就应该抛弃吗?所以,我的读经教材,如果是经典中的经典,比如四书、《易经》、《诗经》、《老子》,都是全本。《庄子》就有选择了。古文以下更是选择,一万篇中才选择半篇。有些是需要选择的,有些是不需要的,如果你连论语孟子都要选择,你的孩子就不会成大才了。所以不要用选本,如果用选本就摆明了这本书里面只有一部分是精华,但是我认为有某些书绝大部分是精华,甚至句句是精华。

《庄子》怎么选呢?

依照几千年来学者的共同认识,内七篇和最后一篇天下篇,这八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其他是他的后学的作品,因为庄子三十三篇太多了,因此我就选择八篇,这八篇读会了,其他的外杂篇,也都很容易,甚至你能够用最原始的庄子思想来批判那些外篇杂片的不足,这样庄子就没有全文了。你看连庄子都不必全文,大家可以知道我推荐的经典的书和文章,是精简了又精简,精简到不能精简了,你还要把论语也精简,那简直是自己障碍了自己。

再来说注解本,有注解也不是完全错,但是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来不及讲给孩子听。什么意思?他要理解这些内容,他要花费一部分时间精神,还不如把它通通拿来背书。因为你吸收的时间都不够了,你还想要去消化去琢磨。一只牛在危机的时候,他吃草的时间都不够了,他还想到我吃一顿草,我消化一顿,反刍一下,他来不及的。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可以活两百岁,可以有三十年五十年去背书,你就让他就消化去吧。我认为我们的孩子没有这样的时间。

再来,这么小的孩子,他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你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将给他听,有意义吗?那你说,这些经典不全是大道理,也有生活小道理,如果是生活小道理,他自己就明白,你讲了是白费力气,所以他能懂的你就不必讲,他不能懂的你讲了没有用,可见注解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期待他读了很多、酝酿了之后,他所开发出的无穷智慧。不看他现在能懂几句,现在作文会用几句,我们不小气,所以可以培养出大才。所以你不要认为,我给他讲解,他背的比较快,他比较会运用,你不要为此高兴,你不要小看了人的生命。不要低估了孩子的前途。让他一直读一直读,读多了,你会发现,不解自解,等他将来要成学者了,自己看注解,一个能把十几本书背完的人,他看注解是非常容易的,势如破竹,而且那时候有自己的看法,像这样才是做学问,你小里小气的,这个小脚板要放大,放不大。

044、问:低年级的学生是否要读图文并茂的好些?

答:如果图文并茂能让他学习得更好,那可以,如果不能,就是浪费资源,论语本来就这么厚了,加上图变这么厚,你要请人去设计,印刷还要好几色。如果只是文字,他也读得有味道,何必图文并茂呢?而且他被图吸引过去,对文字敏感度就不足,你是障碍了他将来的发展。所以好的教材,是文字归文字,图画归图画。而图画呢,最好都是名家的手笔,你让他看简陋的图案和颜色,是对他心智成长的障碍。我们一般放眼出去看的颜色和图案都比你的课本上的复杂,他都已经在看了,所以他不看你的书的时候,是一直增长聪明的,一看你的书,就开始笨起来,但是如果他看的是名家的作品,是出自天才的表现,和周遭景色比起来更是精彩。同样是买一本书来看图画,你是要他更进步一点,还是要他更退步,这有待家长去考虑。

有一个山东的读经的家长说得有意思,他说这个孩子到走路的时候自然就会走路了,你何必考虑他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

是的。

045、问:读经教材中有些发音和现在的读音不同,会不会影响到孩子认字的能力。

答:会影响到家长认字的能力,不回影响到孩子。(笑)一般家长笨,也把孩子想那么笨。如果有些音不同于现代音,把他统一化也不见得不行,因为意思解来解去也可以解出来,但是既然有这种传统,保留特别的发音也不影响他的读和背,而他读和背后,他发现两个发音不同,久而久之就会知道,这个字就是那个字,他不会混淆。比如说我编唐诗,为了表现一些古味,所以,李白注音Li Bo,有些幼稚园的孩子就读李bo李bo,家长有时候就问,我的孩子如果把这个字都读bo,以后小白兔都读小bo兔,怎么办,我说第一点你孩子没有那么笨,第二点你的孩子这样读也没关系,他说如果在学校注音错被扣一分怎么办,我说扣一份还有九十九分,怕什么。所以我们读经的小朋友,没有一个人把小白兔念成小bo兔,大家都知道李白就是李bo,他的学问好像比别人多一点。

046、问:中国古代私塾的启蒙教育,有一些什么方法?

答:中国古代私塾的教育有一个主要的走向是对的,就是他从语文教育入手,语文教育从经典文章入手,经典文章从多读多诵多背入手。只要对于语文多接触,语文能力就提升,而且是用的经典型语文,这就是高度语文,高度语文有了程度后,低度语文就可以学好。而整个语文程度增长之后,他的学习能力就跟着成长,所以其他应该有的学问就比较容易自我学习,所以中国古代私塾的教育在这方面是非常合理的。

如果我们在观念里,认为古代私塾有些做法不对,你就不做嘛。比如五四时代最喜欢讥笑古代私塾,讥笑他们不懂就摇头摆脑的背,你现在不是摇头摆脑的背那些不懂的东西,现在都是睁大眼睛听老师讲解小猫小狗小花小草的,那我请问,古人学了六年可以学到什么程度,你也学了六年,你学到什么程度,你自己都失败了还要讥笑古人。所以古人的教学基本观念是对的。你又讥笑古人,背不会就打手心,你如果认为打不对,你不打就好了,但是不要因为古代私塾的老师打孩子,你就认为私塾应该放弃。如果洗澡水脏了,把洗澡水倒掉,婴儿还是要捞起来的。正确的你就保留,不对的你就改善嘛。所以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头脑里的私塾印象都是五四那批人造成的。古代私塾老师也有很温和的,学生也有很喜欢上学的,为什么把他形容成古代私塾老师非常凶狠,拿个戒尺专门打人,把学生打得头破血流,所有孩子都逃学,才没有这回事,所以我们做人要明白,既不要迷信古人,也不要迷信现代人,因为如果古人会骗人,现代人照常骗你。

047、问:儿童是否可以直接适用繁体字的教材?

答:我知道大陆的政府越来越清明,但是我不知道他清明到什么程度,如果一个清明的政府对自己祖先的文字还有忌讳的话,是很令人失望的。有关于字形的问题,是繁体还是简体,我认为不管繁体简体,认识的过程和认识的效果都差不多,有人认为简体比较好认,没有这回事,反而是变化多的,才容易分别,太类似的,常容易混淆。所以就认字效果来讲,繁体字比简体字好认。当然,这个容易不容易对于学问成就所差不大,不过对于阅读祖先文献,差别就大了。如果把文献拿出来全部整理一遍,要消耗多少金钱,何不让国民能直接读祖先的书呢?作为工具来讲,繁体字比简体字工具性强,因为他可以上下五千年,从文字学来讲,繁体字比较接近文字学的规则,简体字有些是违反的,不回归繁体字对于中国文字的深刻性优美性会有相当的遗漏,这是很可惜的。还有是美感的问题,所有写书法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还是繁体字漂亮,就这诸多方面,繁体字是应该恢复的。

是不是只有中国是图像文字的代表?

是的,现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字都已经简化到拼音文字了,只剩下中华民族还保留了形表文字,就是用造型形来表示意义,不是用音来表示意义。本来任何民族的文字最初都是象形,但是中国就保留了形表,于是就有两派看法。一种就是落后,所有的民族都是形表,有的民族都转成音表了,中华民族还保留形表,中华文字是最原始野蛮的落后的,该把他消灭的,但是有另一种说法,他是最自然最合乎人性,他最优美的。据说用电脑来处理文字,用中文处理信息量大,当然这些我们不需要去讨论。

纵使中国文字是比较落后的,是不方便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也要维护他,除非他障碍了我们文化的发展。连日本人都不会去诅咒他们的日本字,为什我们中国人要诅咒中文。日本字表达范围很狭窄的,但他们尽量运用,也可以成就学者,也可以在全世界列为强国。为什么中文就不足?所以每个民族都热爱他现有的文字,这是应该的。

单从挽救传统角度来说,也不应该排斥他,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尤其是现在的世界,一面讲国际化,一面讲各民族的特色,因为有了特色才可以贡献自己给别人,所以近百年来的中国,一直想要消灭自己,跟着别人,这在西方学者看来,是很无知的,而且是没有意义的,西方人不需要你再锦上添花,他希望你表现自己,你有所表现,他们才能有所学习,他们才能长进,所以中国人不要放弃自己在世界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048、问:儿童是否需要学习注音符号?

答:这问题比较小,比较细,当然就这个问题也可以表现一些重要的意思。

什么叫注音符号,中国古代的文字,也有注音,但是用的是一种很特别的方法,在现在看来很特别的方法。中国古书对一些生僻字、难字也有注音,一种叫“直音法”,一种叫“反切法”。所谓直音法就是以一个同音字来注这个音,于是人们就知道这个字读音和一个常用字一样,于是这个男子就会读了,但是如果找不到刚好读音一样的字怎么办呢,就用反切法,就是把两个字连起来读,上个字取其发声,下个字取其收韵,包括声调,于是声韵结合成一个音。比如“东”,德红切,德取其“d”音,红取其“ong”韵,就是”东”,这样就能知道东的读音。比如朱子在注解论语的时候,人不知而不愠,“愠”字算比较生僻的字,朱熹就注这个愠的音,他说,愠,於问切,於古代读“wu”,取”w”,问取“en”,古音没有“y”的音,所以古音愠读“wen”,到了现在,於读作“yu”,反切之后愠就读作“yun”,也很科学。但是反切比较笨重,所以在民国初年,就发明所谓注音符号,用符号来注音,这就仿照印度日本的注音法,就选出一些基本的声跟韵,一共37个,用很简单的构型,称为符号,这样符号就把声韵结合,结合声调,就能读出这个字的音。注音符号的取型相当有学问的,比如“”这样写,像个弓字,就是古字的包,把一个东西包起来,所以古代读包的取他的简化,读成“b”,我们许多简化字也是学这个,注音符号其实就是简化字。像“”,是这样,古字“帽”的字形,帽子不是这样吗,但是这样太简单,上面有折纹,就加一横,下面一个目,代表戴在眼睛上面,一个帽子的框框,画两个折痕,加上眼睛,就是冒冒失失的冒,不知道什么意思了,于是加一个巾就代表用布做的“帽”,像这样用简单字形念做“m”,每个音都有一个简单图案,叫做注音符号。所以台湾的孩子认字之前就学注音符号。后来在大陆,为了表示和国民党不同,凡是国民党的东西我都不要,你好的我也不要,所以注音符号本来很好的东西,我也不要,就一定要改成汉字拼音。拼音用什么?用洋文,我觉得这是中国人的耻辱,你中国字上面加一个洋文,不成体统,但是我无所谓,因为只要一个孩子有学问,你管他用中文还是英文来注音。你看他问的是,如果是在一个汉字拼音的社会里,他要不要学注音符号,那不学也可以,一个孩子读经读了半年一年他就认完字了,就不需要了,而且拼音符号很好学,如果你要拼音符号转成注音符号,只要对照一下,几天就学会了,所以这是很粗浅的问题,要学也可以,不学也罢。而且读经的孩子有一个特性,假如从两三岁开始读经,到了字都认得了,拼音符号还不会,因为他都认字,到了五六岁的时候,他也看了很多拼音符号了,一教就会,甚至他自己会拼出音来,没人教就会了,这是人类的基本能力,所以对于拼音的教学,不必那么在意,教认字比较重要。

049、问:读经教材和其他教材比起来,对视力影响大不大?

答:第一是身体健康不健康,第二是灯光够不够,第三是看书时间久不久,第四是字体大不大。我们读经本字体都很大,所以对于视力,比较不会那么吃力,所以读经教材用大字,也考虑到视力的问题,一般来讲,读经本的字大,而且读的时候不是紧盯着,读熟了以后是飘飘的看,但是他读的时间长,这对眼睛会产生疲劳,所以我们建议读经的孩子,每半小时一小时要休息。(刚才说飘飘忽忽是不是指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是的,用一般的讲法是,他当时是用右脑来学习,不用心的学习,如果盯着字看,用心的时候是用左脑来学习。所以读经是左脑和右脑共同运用的学习。

050、问:今天所提倡的读经和早年私塾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答:应该有不同的地方。早年私塾的教法,如果问他为什么这样教,他大概会说,我以前的老师就是这样教。但是现在的读经,是以教育理论来说明,而且是综合了中国、西方、古代、现代,并且包含了各种学问,包括脑神经学等等,它是禁得起学术的考研的,站在这个基础上来推广。这虽然很像古代的私塾,但又不一定一样。而且古代私塾因为经济条件的关系,书很少,除读经本之外,就很少其他书,而且家长和老师有意禁止孩子读其他书。那么现在我们当然也不是鼓励孩子读很多书,因为读经比较重要,其他书比较不重要,经读多了,那些书就很简单了,用很少的时间就能读到很多书了。

051、问:经典那么难读,大人都感到困难了,儿童能读吗?读不懂经典怎么办?

答:问这个问题的人对读经理论了解是不够深刻的。对读经理论了解不够深刻,就代表他对人性了解不够深刻。刚才说,经那么难,大人都感到困难,儿童怎么懂,这句话是对的,但不可以把这句话放在教育中实行。经典很难是对的,现实中的大人不了解也是对的,大人不了解的文章小孩也不了解也是对的。但是我们问,经典真的难吗?难。那么什么叫做难?他们说经典意义很高深,就说他难,因为你的能力很底,能力越低,经典就越难。换句话说,如果你的能力高,经典就不难,所以你不怪自己的能力低,却怪经典难,所以一说经典难的人,我就说你是个没有学问的人。没有学问的人应该感到惭愧,不要再责怪经典了。

但是造成他能力低是有原因的,我们也不忍心责备他,因为每个人都要上进的,也不是他原来不聪明不用功。他又聪明又用功,长大以后能力那么低,为什么?因为他被教错了,他用的没有意义的功。所以一个家长认为经典难,他该怎么办呢?不是因为难就不教了,而是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能力高,而我提升自己能力已经错过机会了,我多多少少提升一点就满足了,但是我们下一代要提升能力是很容易的,所以我不要让我的下一代觉得难。所以越是感到经典难,你越要教自己的孩子。

那问题又回来了,我都不懂,我怎么教我的孩子,这问题就出来了,我没有要你教孩子懂,只是让孩子读。那只有读就能懂吗,不懂有什么用。我就告诉你,假如你小时候读了,你背了一肚子易经、老子、诗经、论语,满肚子都是学问了,你到现在二三十岁,经典还难吗?所以你要把问题的症结想清楚,你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不要把问题原地踏步,那问题永远存在。所以说经典难的人,更容易对他宣导读经,如果他认为经典很容易,不读就会了,那他的孩子不读也会,但是从来没有人敢这样说,所以任何人都要教孩子读书,这是你的责任。

052、问:如此深奥的经文,不解释学生能有兴趣背诵吗?

答:这样问的人也是不了解人性,他把一个可爱的、有前途的孩子,想成是跟他一样笨。其实孩子的生命是非常开朗、非常活泼的,他是很有好奇心的,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不怕老虎,你干嘛常常要说,这个老虎很可怕,因为我很怕老虎,你为什么要跟他灌输这种恐惧感呢?所以他有没有兴趣读经,要教了才知道,不要没有教之前就断定他没有兴趣。

你为什么没有兴趣,因为你不懂,所以你认为不懂就没有兴趣。孩子不是这样,孩子只要熟悉就有兴趣。怎么让他熟悉?就一遍一遍让他听,让他跟着读,读到会背。一个孩子会背论语,他走路都在背,怎么没有兴趣。所以很多人问我,你教读经学生都爱读吗?我说我的学生有爱读的也有不爱读的,他问什么人喜欢什么人不喜欢?我就说喜欢不喜欢的理由只有一个分界点,会背的就喜欢,不会背的就不喜欢,让他会背也只有一个理由,多读就会背,少读就不会背,多读少读也只有一个分界点,有人带领有人督导他就多读,没有人督导自己爱读的孩子是很少的,所以读经要成功就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家长和老师很认同,很认真带他念一百遍,把一段文章念一百遍没有不会背的,会背了就高兴。有人说有的孩子真很笨,念一百遍还不会背,那也没有关系,只要他念了一百遍,就当他学习成功,给他一百分,为什么?因为这么笨的孩子,经过天天把一段文章念一百遍之后,他也在渐渐成长他的聪明,所以对于他的成长应该给予鼓励,那么再读几个月,一两年之后,他也跟一般人一样聪明,甚至比别人还聪明。所以读经是很简单,只要你不障碍你的孩子。

053、问:所以您是很不赞成易子而教这个观点的

答:不,我是很赞成甚至鼓励易子而教的,因为父母教自己的孩子,他的角色会产生混淆,孩子对家长的角色也会产生混淆。因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以爱为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以敬为主,当然爱里面不是没有敬,敬里面不是没有爱,而是以谁为主。父母教孩子读书,你在平常的时候是他父母,但教读书的时候变他的老师,一个人要随时转换得当,才能把孩子教好,要不然孩子会混淆。
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太亲切,所以教学不能制度化,高兴就多教点,不高兴的时候就少教一点。但是老师就不能这样,要维持恒定的品质,所以孩子在老师那里可以保持一个平稳的学习态度,这样他的学习比较有效果。我不是说家长教学一定没有效果,只是比较容易出问题。所以古人要易子而教,现在就是送去给一个班里面。

这样定位都比较准确

对的。

054、问:十三岁以后读经就没用了吗?

答:经典是永恒的智慧,是人性的发养,所以只要是人,只要随时读,随时有领会,都有意义。所以十三岁以上的人读当然有意义了。只是你十三岁之前为什么不读,十三岁之前读很方便,你只要把经文熟悉在心中,就了事了,而且经过长期酝酿,很深刻的智慧会发挥出来,这是合乎人生成长的。你到了十三岁后,本来是要去面对人生的,你必须去融汇你肚子里的学问,结果你发现肚子里没有学问,没有高度的参考咨询,于是你面对人生就往往不得当。而且你要面对人生,要学习很多知识,要处理很多问题,你又开始理解了,所以背诵和吸收的能力已经减弱,这时候你要去背诵和吸收不是不搭调吗?那是勉强的学习。而因为没有经过长期酝酿,理解的深度就不够。但即使这样,十三岁以上你还是要学,学多了学久了,你也有相当的深度。

种子有一个酝酿期和开出非常美丽的花朵

是,所以我常说十三岁以后就没救了,这句话不是要打击十三岁以上的人,而是勉励家长跟老师,要注意我们的下一代,所以不要把这句话用错了。这是讲给家长和老师听的,如果讲给青少年听,就不会这样讲,如果也这样讲,就告诉他们你们以后也要结婚的,要注意你们的子女。

055、问:如果碰到就是不肯读经的孩子怎么办,你有什么高招?

答:那我就问,如果你碰到不肯算数学的小孩子怎么办,你有没有高招?(没有啊)那我就没有。这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人类一定会发生的,你不能责备读经,我说的意思是读经教育也跟一般教育一样,不是读经特别枯燥,尤其方法对了,有兴趣的人占大比率的。

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兴趣,因为任何教育都有孩子没兴趣。没兴趣读经的孩子总是没有没兴趣学数学的孩子多,但是我们一直还在努力教数学,你为什么不努力教读经。我常问家长,你的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吗?没有。没有你教吗?他说不教还行吗!那你的孩子对读经有没有兴趣?没有。那你教吗?没有兴趣就算了吧。他说因为数学要考试,读经不考试。那你的孩子学习是为了考试?他说是,那这个家长就没救了,不是家长没救,他的孩子没救了。

所以教育如果是必要的,你要想办法教,即使没有兴趣也要教,何况读经符合他学习特质,教久了教多了,他就有兴趣,有很多人一起读,我, 很少见到没兴趣的孩子。

大部分认为读经没兴趣的人,第一点是家长先想的,还没有教就说他没兴趣,第二点,你的方法不恰当,因为你并没有给他时间读很多遍,就让他来背给我听,他当然很痛苦,就没兴趣,还有,大部分人都没有读经,只有他一个人,他感到孤单,也会没有兴趣。所以如果这些条件都能解决,我不敢说每个孩子都对读经有兴趣,但我可以说,读经是孩子最有兴趣的科目。不相信我们试一下,假如教育部课程规定,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背论语,每个礼拜有五节课六节课读经,方法就是老师带他念一百遍以上,大部分都会背,大部分都有兴趣,大家都在读,你背给我听,我背给你听。有一些孩子不会背,但是老师说,你已经进步了,为什么?因为你纵使不会背,已经读一百遍了。这样的话,就没有一个人没有兴趣,因为没有兴趣你也不责备他,这叫做有效的教育工作。

所以说读经没有兴趣,不可以怪罪读经教育本身,而是读经教育的配套,我们要创造这样的配套。

没有这样的氛围

是的。而在没有配套的情况下,我还是要鼓励有见识老师和家长,自己想办法,辛苦的教读经,只要你把握了读经教育基本观念,给他机会,不强调成果,多赞赏他,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读经。因此不要对读经心存恐惧。如果还怕孩子没有兴趣的人,我就判断他是不懂教育原理的人。所以一个人头脑要活络一点,遇到一个问题,先把问题关键研究情况,读经没有兴趣关键在哪里,是你自己空想出來的呢、还是真有这种状况,如果在

因为读经教育正好合乎儿童学习的天性,所以原则上他是有兴趣的,或者说原则上不会没有兴趣,我教了十几年读经的孩子,只要家长的热诚度够了,我是老师,当然我的热诚度是够的。多鼓励,不做过分要求,像这样,日渐他就有所表现,一个人有了成就感,他就热爱学习,我几乎没有见过不喜欢读经的孩子,尤其是越早开始,他越没有兴趣的问题。

那就是说不喜欢读经就是家长的热诚不够

有时候老师的热诚度就不够,或者他已经有其他学习习惯带上来了,有些七八岁十来岁的孩子,最初的时候的确有些排斥,因为一般学习方法是懂了才算,他已经习惯了,就会有排斥的过程。但是有一个老师说的很好,纵使我的学生对读经没有兴趣,我也要把他教得有兴趣,这是老师的责任之一。如果有家长和老师说我的孩子没有兴趣,我就不教了,那这是不负责任的家长。只问应该不应该教,假如应该教,你就应该想尽办法,让他有兴趣学习,要不然,教育完全是推卸责任的。所以我们先假设,没有没兴趣的孩子,假如他表现的没兴趣,一定是有某些原因,可以解决的。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都要有无穷的信心和诚意,我不信有孩子不喜欢读经。

有一个例子,一个母亲发现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在幼稚园,有一天起来,一边穿鞋子,一边不知道嘴里在念什么,仔细一听,在念苏东坡的赤壁赋,家长就觉得很惊讶,不仅会背而且这么喜欢,连穿鞋子都在念,家长就不打扰他,一直穿着衣服还在念,送出门还在念,为什么呢?因为他熟悉。所以引起孩子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种的,刚才说,我们大人的热心,还有他的同侪都在念,还有他从小就开始念,再有他念了一段时间有成果了,他产生了一种成就馆,这种成就感才是维持他兴趣最好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尽量让他有成就,就是让他多念,他有成就就鼓励,所以多鼓励也是产生兴趣的好方法

056、问:没有热诚的家长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认为读经是封建的复古的

答:是的,如果老师家长内心对读经教育没有很彻底了解,心里一方面想教读经,一方面又有疑惑,最粗浅的疑问就是,他会懂吗?不懂怎么会呢?我们常常解释这个问题,孩子学习模式和大人不一样,这个可以很快解除。不过还有一些很深的疑虑,来自文化的观念,有些家长意识上还不晓得,但是潜意识里确实有这种疑虑,比如这么古老的陈旧的,他还有用吗?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有些人就直接批评读经复古,如果他批评读经复古,我就很高兴,觉得他很有见识,读经就是复古。他以为是攻击到了读经,其实是在赞赏读经。为什么呢?因为所谓“古”是什么意思,到今天我们还知道那个“古”,可见是了不起的“古”,是“流传千古”的“古”。一本书能够流传千古,是何等的宝贵啊。所以我常说,假如“古”有道理有意义、应该去复,我们就不可以不复,假如你不复古,你就是野蛮人,你这辈子没有什么大成就了。

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只要问这个“古”是不是巨人,假如这个“古”是没什么意义的,他是害你的,那千万不要复,但是假如这个“古”对你有帮助,他是永垂不朽的,他是能够让你继续走下去,开创现代化的,这个古你为什么不复。所以不复古的人是个呆子。如果我们考察世界历史,所有创新都来自于复古,这叫“返本开新”,返回根本开创新的境界。如果你没有返回根本,就是说你底子不够厚实,你就不能开出有价值的创作,所以复古是必要的。

你不是一直要学习西方近三百年的成就吗?西方近三百年来的成就怎么来的呢?就是复古来的嘛,叫做文艺复兴嘛。五四时代中国人一直歌颂西方文艺复兴,他们复希腊的古,创造出新的世界,他为什么要阻挡中国人复自己孔孟的古。

西方在复耶稣的古,佛教在复释迦摩尼的古,为什么没有人反对呢?

是的,所以现在中国人是莫名其妙。所以我说我才是全盘西化,因为西方的好处我都学到了,你却只学到他的片面,没有学到他的全面。但是我是不是全盘西化呢?也不是,因为全盘西化就是把自己丢掉完全变成西方人,我提出一个新的观念,叫做“全盘化西”,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西方吸收进来然后消化掉,变成我的文化营养,跟我自己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可以创造新的文化,所以现在中国的文化方向就是“全盘化西”。那么全盘化西的结果,西方的古代现代我都吸收了,而你怎么有这种能耐吸收呢?你必定有自己的胃口,你胃口从哪里来,是从你传统来。我们的传统是开放的传统,所以只要你复古。古人没有限制你前进,反而每一句话都要告诉你,你一定要诚恳的面对自己,诚恳的面对你周遭的天地物。

要你有一个开放的心灵。

当然是,古人是鼓励你的,古人没有限制你,你不读书不知道古人有这么开阔的心胸,以为读了古书就会拘束了,你才拘束呢,你不读书,只是一个小生命。所以不要怕复古。

057问:说个题外话,昨天从美国赶过来的老妇人,特意跟您交流对经典的看法,一个美国人让自己的两个孩子从小读世界的经典,很难得,但是我看您的表情的时候,很淡定,我想知道您在想什么,是觉得西方人要复古也在您的意想当中,还是世界文化都是大同的?

答:那当然了,我们昨天所讲的,包括我讲的、她讲的,一般人看起来好像骇人听闻、天方夜谭,但是老早我就认为这是人生的常理常道,人生本来就这样过,教育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啊。所以他做的只是最正常的教育了。如果不是从读经开始的教育,我都认为他们的路途充满了艰辛危难,那才是可怕的。至于这么样正常的教育,我当然是很笃定的听着,很淡然的面对,因为淡然是永恒的。所以,我们面对她的恰当的教育,我是很平静的看,但是,也是很深刻的佩服他。

在您的意料中?就是不仅仅是中国人在反省。

我想一定有人在反省这个问题,一定有人一直在做这样的事,这叫德不孤必有邻,不仅是中国人这样想,外国人也应该这样想,只要是人就应该这样想,所以不做读经就不是人。(笑)

058、问:您一再强调十三岁之前要糊里糊涂的,但是有些孩子一定要让您解释,那要解释吗?

答:这是不符合教育本性的,这个孩子被教坏了,他才会这样问。还有呢,或许是,这个孩子还没有全面学习的能力。他问为什么,这是知识领域内要这样问,而且时常要这样问,所以在知识领域内问问题的孩子是属于聪明的好学的,作为老师家长就应该尽量的解释,满足他的好奇心,这样他的问题会越来越深,思考就会越精密,这是在知识上的成长。但是有关于文化教育、美感教育、德行教育,这是不需要问的,因为这不是知识、一个孩子最主要的学习就是文化的熏陶,而不是知识的了解。只是因为近代的教育风气,老师倡导孩子要从知识学起,以知识为标准,所以我们孩子从幼稚园开始,就渐渐养成往知识方面学习的兴趣,结果,另外一方面,文化陶冶的工作一直没有做,他的心灵成为一片文化空白。所以,如果依照孩子的本性,从小让他接受高度文化教养,他就不会常常问这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但是现在整个社会都形成这样的习惯了,怎么办呢?所以作为老师家长,就要分清两种学问的不同,要用两种不同模式来教,知识是尽量要讲清楚的,文化智慧方面是不必讲清楚的,家长老师有这样的认识后,就能面对这个问题。

有人常有疑问,我没有能力给他讲解怎么办?我说不必讲解,他还不到时候,如果他说孩子一定要问怎么办,我说,有两种方法回答。第一种方法就是你很老实,你说,你问我我问谁啊,我也不懂啊,他问两次就不问了,所以永远没有后患。但是有些孩子很聪明,他会反过来嘲笑老师,老师不懂还敢教,这时候你就板起面孔教训他,你知道老师为什么不懂嘛?我就是小时候没有人教我读经,所以我长到这么大,我没有学问,你不要像我这样子,你赶快给我读。

很少有这样境界的老师。

所以我要教你这样做啊,这是真理,如果老师以前读了,我就可以告诉你啦,所以我现在不能告诉你呀。

老师是你的反面教材。(笑)

这是最好的办法。其实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一个孩子问过我这是什么意思的,从来没有的。那么第二个方法,就是有些人不好意思说我不懂,那你就问,小朋友你几岁了,他说十岁,你就说,这些文章是二十岁的时候才会用到的,到那时候你不懂我再给你讲,现在你这么小我给你讲也不懂。等到他二十岁了,他会来找老师说,老师,这个经典我懂了,但是我知道你还是不懂。

(笑)但是聪明的老师会在这十年里把这都读懂,然后挽回面子。

老师能这样做令人很高兴,但是他不这样做,也不便指责他,因为他也没多大指望了,错过时机就没指望了。

059、问:读经班各个儿童进度不一样的时候怎么办?

答:现在的读经班可以分作两种形式,业余的和专业的。所谓业余的读经班,大体是一个礼拜上课一次,这些学生几乎都是乌合之众,老师教这种班级就有一定进度,这种进度我提供一个教学法,就是“三百读经法”。

第一个一百就是每天进度一百字。每个礼拜上一节课,老师就教七百个字。

第二个一百就是把经文念一百遍。这七百个字在一个礼拜念一百遍,可以第一天念第一个一百字,第二天念第二个一百字,也可以一天念十五遍一百字,七天就差不多一百遍。

第三个一百是给孩子一百分。会背的孩子当然给一百分,不会背的也给他一百分,因为他只要把七百字读一百遍,对他的身心成长都已经达到教育目的,所以教育不是要一个固定标准,而是要让每一个人都按照他现实的程度都往上生一步,这叫做蒸蒸日上,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蒸蒸日上,我们就人才辈出,就天下太平了。所以我们的教育不要唱高调,要务实。每个孩子每天把经典文章一百字念一百遍,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们的社会风气就变了,我们国家民族就有前途了。所以业余读经班,或者老师在学校里,也挪出时间,让他每天一百字读一百遍,这样不管家庭做学校做,叫做业余读经,能够这样做就了不起了。

不过有些家长发现,读经越多长进越大,所以就希望孩子大量读经,就是说每天读的字数多,重复的次数多,变成永远不忘,这必须有大量时间。时间一大量,就必须几乎全天候读经,就四个小时、六个小时、八个小时,乃至于十个小时都来读经,这种情况进度就有不同,因为每个人资质不同,每个人加入的读经时间点不同,如果你限制固定进度,必然有些孩子跟不上,有些孩子闲来没事,所以最好是因材施教。在全天候读经的班级里,每个人的进度是不一样的,老师考察每个孩子的能力,来安排他进度多少。不同孩子读的书可能也不一样,每个孩子就读自己的书。那声音不是很嘈杂嘛?不会的,孩子很有定力,他只听到自己的声音。或者说他也听到别人的声音,不会被干扰,甚至别人的声音也进入他的心灵中,将来他读到别人读的书时,彷佛也读过一样,这和大人学习模式不一样。越小的孩子越不需要用注意力来学习,大人是必须专注于一点才能学习,如果有别人的干扰心情就动荡不安,家长就以为孩子一定要共同进度,这是不通人性。那些研究教育心理学的人都是大人,大家都是用大人已经败坏的心灵来限制孩子的成长,所以对于所谓教育心理学,我们还要彻底的反省,并不见得西方的教育心理学就是完美的。

您说到这个西方,我倒觉得在说法上是不一致的,也许在理论上是相同的,比如很多家长说,王老师要求孩子重复背一百遍,而哈佛的校训是,学习的宗旨是我学的越多,我忘的就越多,我忘的越多我干嘛还要去学习。

你说的是哈佛小学嘛?

是大学。

大学就不用,大学和小学是不一样的,刚才不是说吗,大人的心态和孩子是不一样的,如果用哈佛大学的教学法来教哈佛小学,保证孩子不能上哈佛大学。

如果十年八年我们的孩子长大了。

都上哈佛大学,(笑)因为不同时机用不同方法教嘛,怎么能一样呢,他们说他们很多元化,他们很开放活泼,我才不相信,他们没有智慧,真正的智慧在中国,中国古人教儿童就是你只管背,我们成就多少治国平天下的大才。

但是好在西方人也有了这种觉悟,像昨天那个妇人。

不仅是他们有这个觉悟,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是这样教孩子的,他们十三岁以前就背书的,一边上学一边关起门来背书,他也不宣传,为什么不宣传你知道嘛?他们宣传了别人知道了,别人也这样做了,他们还能主导世界嘛?

那您应该给他们办班,太没有情怀了。

笑,我是这样子,先在中国办班,(笑)我也不自私,外国人想要这套教育理论我也尽力宣导,看哪个国家先接受,哪个国家就先出现世界性人才,将来就主导世界。

060、问:阅读经典篇章的进度怎么把握更科学一些?

答:刚才说了无所谓篇章进度,我们只算字。当然也不是很严格的,刚好一百字,你多几个少几个字反正到一句话停下就可以。纵使有些老师太执着,就按字,刚好一百字,比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后面不念了,“子乎”不念了,你说这样不合理,这是大人不合理,小孩子无所谓,所以这些是不必执着的,重点只在你赶快教,教越多越好。

不过他问这个问题也很好,这说明他在关注了

是的,有些人问问题是很莫名其妙的,他明知故问,要让人解答一下,才更安心

他是想和老师接触

其实他自己想一下就明白了。

061、问:一天一百字进度会不会太缓慢了?

答:这是业余读经的标准,就是一边上学做功课,拨出一点时间读经的标准。你的时间精神放多一点可以超过一百字,你时间精力不够,或者为了前几天不给压力,也可以自行减少。如果一天背二十字,一年三百天来背,六十天来复习,那一可以背六千字,背十年,六万字。其实一个人心里有三万字的经典,他将来长大就能够自己读经史子集,成为一个有高度文化教养的人,只要三万字。何况他能背六万字。所以一天二十字也了不起。但是,如果你能够全天候读经,往往孩子十三岁之前能背三十万五十万乃至一百万字,那是成就大才的基础。所以一个家长和老师你教育的心量有多少,教育的理想有多远,决定你怎么教读经,你要培养大才,非要五十万以上。

062、问:孩子怎么能达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答:希望大家不要存这个妄想,如果祖上没有积什么德,很难生出这样的孩子,这是千万人之中或许有一个。所以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人,不可以妄想有这么聪明敏锐的学生,我们是尽本分,就算有障碍的孩子,我们都尽量开发他。如果看到别人的孩子一天背一千字,我的孩子很努力了,只背一百字,我就放弃了,或者不满于这个孩子,就逼迫他,像这样的家长和老师统统不是在做教育,而是在闹情绪,他不是在为人间美好而活,他是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所以一定要安安定定平平稳稳,要用这种态度来教学。

063、问:关于读经机构混龄教学该怎么办?

答:混龄也有相当的合理性,其实要分的是能力,而不是年龄。大体我们是分识字的和不识字的。还没有认字以前的孩子一班,需要指导带领。已经认字的就鼓励他自己学习。大概分两班就可以,混龄不混龄没什么关系。人数多了分年龄也无所谓,人很少再分年龄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混龄不混龄要看人数多少。

但确实有这种状况,就这些学生,师资能力不够,三岁和十三岁都在一起,怎么把握?

如果人手不够,情况不允许,统统混龄也可以。像我教的那个读经班,是业余的,一个礼拜来一次,也有刚出生八个月,父母抱着,他也来读经,也有十几岁初中他也来读经,而且每个孩子都有大人陪着,有爷爷奶奶五十岁了,也都陪着,这是大混龄,你就教嘛。有人帮不认识的孩子指着字,他认字就快一点,如果没有,他只听,听多了,或许他模模糊糊,但是这些文字经常在他面前闪烁,他久而久之也会认字。所以如果你很刻意的指字认字这样效果很快,如果没有刻意,他随便指,指错了也没关系,等他会背了,也渐渐能认字。前面认真教的,和后面不认真教的,相差只有三个月,认真指字的孩子,大概三个月到六个月能认一两千个字,如果没有人帮他指呢,大概六个月到十二个月,也能认那么多字。所以六岁以前的孩子,他前途还很远大,所以能够尽量帮助他,就帮助他,如果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就用我们那招最好的读经招数,就是糊里糊涂教学法,糊里糊涂认字法。

所以我们教读经就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只要读经就好,越早读越好,读越多越好,其他统统不必管,其他都糊里糊涂做下去,我只有一条,就是读经读经读经。遇到问题,读经就可以解决,孩子不喜欢读经怎么办?不喜欢继续读下去,渐渐他就喜欢了。孩子调皮怎么办?调皮的孩子读经,他就渐渐知道做人的道理,他就慢慢不调皮了。过动的孩子怎么办?过动的孩子读经读经读经,他就安静下来不过动了。孩子功课不好怎么办?功课不好的孩子就读经读经读经,聪明了,功课就好了。那还有什么?几乎没有什么问题了吧。

064、问:刚才有家长提出疑问,认为您说糊里糊涂的读,是不负责人的说法。

答:我们这样看,做人是很简单的,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讲话也是很简单的,该怎么讲就怎么讲,教育也是很简单的,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他在糊里糊涂的时候,他是用糊里糊涂的能力来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符合他的本性,这叫学生中心本位,杜威叫做儿童中心本位。所以杜威的教育理论违反了他自己的理想,他是希望我们的教育要符合学习者的能力,符合学习者的心态,而一个孩子他是糊里糊涂面对世界的,所以我们要糊里糊涂来教他。字怎么认?糊里糊涂就认了,如果精明的教他,他很痛苦。所以现在青少年错字连篇,为什么?小学的时候教太精明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就不会写错字,你就让他有学问,一个有学问的人写错字人家还不敢说他错,你看了不起。所以最重要的是学问,不是认字。一个有学问的人就能写文章,所以作文不是那么重要的,批改作文不要那么认真,一个没有学问的人,你给他批改一辈子作文,他作文还是不好,一个有学问的人,你不必批改,他就能作文。现在我们不强调一个孩子有学问,天天强调他字有没有认清楚,教他作文方法,结果把我们下一代都教坏了。

所以该糊涂的时候就要糊涂,你顺着他的糊涂他日渐会成长他的精明,所以糊涂的时候用糊涂的方法教,教的他满肚子都是学问,教到他能够精明的时候,他就渐渐精明起来。现在糊涂的时候你用精明来教他,教出一批糊涂的下一代。

现在很多家长揪住这个问题不放,是因为他没有经过这样的实验,没有看到,因为我们国家多年来就是这样一个体制。

是的,没有看到就不懂,这种是第二等智慧。第一等智慧,虽然没有看到,他想一想他就通了。所以读经教育你不必去问他真的有效果吗?只要你听到这样的解释,你就马上要全心全意的、义无反顾的、只有这一条路勇敢走下去。如果失败怎么办?我就跟你保证不会失败。你要去找一些例证,那么例证已经不胜枚举散布在天下之间,也许就在你的身边,最怕的是你看到例证还是不信。有些人不是不信,他是不敢,他认为这是一个打赌,如果我告诉你这是必胜的赌局你为什么不打?何况这不是打赌,这是由于对于人性的了解,对于所有教育理论的反省才凝聚出的一种教育学理,所以不要看糊里糊涂不是道理,该糊涂的时候就糊涂这就是道理。

有些家长一定要看到例证,有什么办法让他们了解吗?

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太多了。假如只有一两个例证我可以记得很清楚,假如那么多,成千上万,我哪里记得呢?所以我不记得任何例证。

没有机构来统计是吗?

没有,因为这都是自发性的,许多家长老师自发教学。有些人听到后很热心,义务性的去推广,自己刻光盘,自己印手册,然后放假的时间到公园人多的地方去发,让这些路人都赶快逃避,因为以为这是疯子。但是这种热心总是能感动一些人的,所以在每个地方都有这些人这些事,有这些问题的家长老师,或许你身边就有例证,只是你不去寻找。如果你真的要寻找,现在网路非常发达,也有读经的网站,你打上两个字“读经”,或者“儿童读经”,就有几百万几千万的资料,你就可以搜寻到,就可以看到例证,有些人是留下地址电话的,你也可以亲自去或者打电话给他,凡是教读经的老师和家长都是非常热心的。

有一些在做推广,也有一些人开了班,这样你更有寻求解答的地点了。要不然你就去我主持的网,“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因为我在台湾成立了一个“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为什么叫“全球读经”呢,因为我们认为读经这种教育观念不止是中国的,乃是世界的,因为他从人性出发,是全球都能接受的。这个网已经有几千页的资料,里面有基本理论,也有教学心得,当然也有这些问题,所以今天我们提到的问题,已经在许多地方提出过n遍了,你的问题不出其他的问题范围。甚至我刚推广的时候,已经把这些问题想过了,所以我就大言不惭的说,你尽管问,我没有不能回答的,为什么?因为你问题还没有问完,我就知道怎么回答你,你想过的问题我都替你想过了。你有一个头脑,我也有一个头脑,你的头脑和我的头脑是一样的,因为人性是一样的,你会发生的问题我也知道你会发生,我还知道你为什么会发生,我还知道怎么解答这个问题。如果我还没有想完,我是不敢这样出来推广,让大家做一项糊里糊涂的工作,把孩子教糊涂了,我要负责的。所以有问题的人你首先要这样想,我这个问题可能不是问题,如果他不是问题,为什么会有问题呢,可能是我糊涂了,你自己想想就能解答了。你如果不执着,是可以了解人性的,你了解人性就可以了解教育,就知道读经合乎教育原理。假如一时不能解决,别人也和你一样,有一样的头脑,一样的时代,一样的烦恼,他提问了,有人回答了,跟你亲自问是一样的,所以有问题的人是可以寻求很多管道去解决的。

065、问:您一直说读经的人都是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的人,那为什么古人都读经的,还有*臣当道,破坏社会风气?

答:我不是说读经的人都有这么高的情怀,这么高的品德,这么大的才华,我是说读经使人比较有机会、比较容易成为这样的人,因为经典就是这样的内容,就是无穷的智慧、理想、品德,所以你接触这样的书,酝酿久而久之,比较有机会内化而成为自己的品德。但人性是多样的,至少是两样的,人有超越性,有现实性,现实性往往是污浊的,我们读经是希望用光明的本性来提升化解污浊的一面,但是能否化得掉,能否化得完全,是没有保障的。我们只是给他增多机会。教育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要去做,所以教育不是算术,二加二等于四,百分之百,不是这样。

所以有人问你不是说自古以来所有孩子都读经的吗,为什么古人还有那么多*臣,历史有那么多动乱?其实能够这样问的人,有相当的文化关怀,我很敬佩他。但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我们不可以跟他辩,不能说历史上的读书人个个都是圣贤,你不能这样辩,因为事实上不是这样。但是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我常常反问他,照你这样说,如果自古以来人人都不读经,就天下太平吗?其实不是,自古以来没有这些经典的熏陶,中华民族可能老早灭亡了。世界上所有灭亡的民族都是因为文化的衰落,人心的败坏,中华民族是因为有这些经典护持着人心,提升了人性,这样我们才能在这种文化的保佑之中源远流长。所以有*臣有乱世,不可以怪经典,而要怪人性之复杂。我们反过来看,如果遇到*臣乱世,请问谁去面对*臣?谁去拯救乱世?还不是读经的人,所谓邪不胜正,有些人走邪路,有些人走正路,走正路的人多,走正路的人力量大,中将把世界带向光明。

其实他们未尝不知道,救国于危难的往往就是有高知情怀的人,那么为什么不问这样的问题呢?

因为他故意要唱反调。

他为什么要唱反调呢?

因为他想让读经理论更完美,他以为让人人成圣贤就完美了,这思考是糊涂了,人生不能完美,人生只是期待他完美,我们要怀着一颗诚敬的心,怀着长远的等待,这才是教育的本色,有人说教育要使人人成圣贤,这是妄想。

066、问:在学校读经,老师和行政人员都不赞同,有什么办法说服他们吗?

答:也可以说有办法,也可以说没有办法。因为人类有固定的思想,尤其是社会风气如此,所以你很难说动他。但是很难说动是不是就放弃了呢?也不是,你只管做应该做的,说你应该说的,他听也好,他不听也好,总会有人听。听到的人做,他总会有成果。有的人是专门功利主义看成果办事,有的人是专门墙头草两面倒,哪一边风气强他就跟哪一边,所以那些人终究要支持读经的,只是时间问题。假如说,他这辈子来不及支持读经了,他下一辈也会支持的,我们耐心等待他嘛。

067、问:读经会影响孩子的身体锻炼吗?因为您要求读经时间很长,越长越好。

答:西方在一百年前有一个生活基本规律,叫做“三八制”,学习八小时,休息运动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如果我们读经八小时,还有八小时运动,怎么会没时间运动呢?

你是说晚上的时间也都加上?

不是,白天也可以读一读经,运动一下啊,为什么连续八小时都用来读经,这种想法未免太幼稚。

您这么多年经验,什么运动比较好?

我认为体育比运动好一些,什么叫运动?就是人是动物,所以动物的一切活动都叫运动。但是只有人类对于自己的身体跟天地宇宙的关系有研究,所以对自己的身体也要做教育,这叫体育。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印度比较注重体育,其他民族主要是运动。因为体育要知道自己身体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所有穴道、气血循环,知道这些道理后,才知道合理动作,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这种活动叫体育。
现在我们学校里都有体育,其实都是运动,中国人这一百年来吃了大亏了,你祖先自古以来有体育,你去学西方的运动,以为运动才可以免除东亚病夫的耻辱,可以培养出健康的国民,固然现在国民或许比以前健康,但这是许多条件支持的,并不是因为运动,所以如果把运动改成体育,我们国民会更健康。所以我建议全日制读经的孩子最好去学学体育,就是中国的武术、印度的瑜伽。如果有条件就去请老师来教,没有条件的武术的基本动作做一做,瑜伽的基本动作做一做,每天做,他和经典一样,就是人体动作的经典,不怕做千遍万遍,所以如果读经能配合武术,家长就不必担心。有些家长说读经坐在那里读,身体会不会败坏?经过这五六年来经验,家长都说,我的孩子经过这样的读经下来,我的孩子身体更健康,长得更高了,为什么?因为他心情宁定、起居有常。这样的孩子一定是有良好的发育。现在家长注重这个注重那个,其实吃了很多垃圾食品,起居不正常,看电视一天几个小时,眼睛都看坏了。读经的孩子只看有益于身心的电视。

很多读经班的孩子练太极可以吗?

可以的,首先有活动,第二关系到身心,第三关系到天地宇宙,越是这样越好,但纵使打太极拳打得不好,变成太极体操,也不错。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家长必看】读经教育入门:

 

读经六小篇之(一)一场演讲 百年震撼(附视频)

读经六小篇之(二)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附视频)

读经六小篇之(三)读经教育百问千答(1)宏观理论篇(附视频)

读经六小篇之(三)读经教育百问千答(2)释疑解惑篇A(附视频)

读经六小篇之(三)读经教育百问千答(3)释疑解惑篇B(附视频)

读经六小篇之(三)读经教育百问千答(4)实践细节篇(附视频)

读经六小篇之(四)新儒家的志业

读经六小篇之(五)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

读经六小篇之(六)文礼书院规划(简案)(附视频)

求学门径:六小篇、五大部、四入门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一辑《读经教育百问千答》。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请关注本站,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0)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1年4月23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