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
牟宗三:存在之理与形构之理之区别
上节吾人说由于伊川、朱子表示此理此性之方式之倒转,又因须通过格物穷理之认知的方式以把握之,此与知识问题有关联,因而遂引生两问题,一是存在之理与形构之理之区别,一是存在之理与归纳普遍…
-
牟宗三:明道之自体上判儒、佛以及其言天理实体与伊川、朱子之不同
根据以上六条,明道首先将平散的定然之理(存有意义的天理)收于秉彝常性,由常性体悟性体(由“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亦可体悟性体),由性体体悟道体,直就道体性体说天理,并反而即以“天理”二…
-
【儒学壁纸】第10套:观天地生物气象
在这个春天,让我们追随先贤大儒的哲思雅兴,从古画中取一片春和景明,以观天地生物气象,更是随时提醒自己,在我们的内心也升华出一个清明悦乐之境。
-
朱子“即物穷理”的时代意义|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6章<朱子的性理学>第六节
朱子系统中的“即物穷理”,是顺着“察识情变”而推进一步。因为已发之情必有所对(对此而有喜怒,对彼而有哀乐等等),所对者即是“物”(含一切对象性的人、事、物)。物、必有其所以如此存在…
-
朱子的工夫论|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6章<朱子的性理学>第五节
一、工夫进路之形成 朱子经过中和参究与仁说论辩之后,便落在“大学”以建立他的学问纲领与义理规模。在朱子之前,对于“大学”之成篇,没有人确实指认是出于何人之手。朱子则认定“大学”…
-
心、性、情与理气论之综述|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6章<朱子的性理学>第四节
在尚未论及朱子的工夫论之前,还须综观朱子论“心、性、情”以及论“理气”的基本义旨。 一、论“心”:心是气之灵 一般论述朱子的性理学,很少单提他的心论。朱子不同意陆象山“心即…
-
“仁说”的论辩:性理学的完成|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6章<朱子的性理学>第三节
一、“仁说”缘起 中和问题,本就是心性问题,而心性问题又以“仁”为根核。朱子四十岁成立中和新说,再经三数年之浸润与议论,乃又展开关于“仁说”之论辩。这两步论辩,代表朱子思想奋斗…
-
朱子四十岁以前的学思历程|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6章<朱子的性理学>第一节
朱子十九岁中进士,发迹很早,但就学术之建立而言,则是四十岁以后的事,如此看来,朱子实是“大器晚成”的类型。他四十以前的问学与苦参中和,虽然恒毅坚苦,但那些讲说,还不能算是“的实之见…
-
朱子与李延平|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6章<朱子的性理学>前言
朱熹(西元一一三〇~一二〇〇年),字符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后世更以考亭称之。朱子原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而生于福建。先侨寓崇安,晚年居建阳。父名松,号韦斋,师事罗豫章…
-
曾昭旭 :鹅湖史话(《鹅湖月刊》创刊号 )
提起鹅湖,这真是一个既美丽又庄严的名字。 话说江西省铅山县北,自古便有这么一座山。由于山上有一个湖,湖里长满了荷花;每到初夏,荷风送爽,清香处处;所以叫作荷湖,山也就叫作荷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