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
牟宗三:玄理系统之性格──纵贯横讲
上次我们讨论了道家玄理之性格,这次将由道家的修行工夫这方面来进一步确定道家玄理之意义。并且将引进一个新的名词,来分别各家形态的不同。 上讲集中于由“无”、“有”及“无”“有”和…
-
季谦先生:道德的形而上学之建立
时间:2012年5月19日 地点: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白羊沟培训学校 这是我们这一系列演讲的第四次,我们预备讲六次,这一次讲完还有两次。这…
-
王永庆女婿杨定一谈:乱世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经典教育(附:王财贵教授心目中的天才)
透过经文朗诵,父母和孩子都可以接触经典智慧,达到身心灵转化的的谐振、均衡状态,也算是在乱世中送给小孩最珍贵的礼物。
-
人生的智慧:正言若反|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五章老子的哲学第五节
一、致虚守静 《老子》第十六章有云: 致虚极,守静笃。 虚,是道的境界,亦是生命的无为。静,是工夫的旨趣,即指心灵的清静。致虚而达于极至,守静而达于纯笃,此便是老子的修…
-
境界形态的形上学|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五章老子的哲学第四节
一、道生物,“生”乃“实现”义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⑯ 依老子,“无”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本”,此“本”即是“道”。凡是“道”,皆可以说: 客观性、实体性、创生…
-
以无为道与道之双重性|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五章老子的哲学第三节
一、以无为道与道体的形容 “道”是通名,人人可讲。老子是通过“无”来了解“道”,进而又以“无”来规定“道”。由“无”而“有”,再进到“无、有”与“物”的关系,这就是形上学存有论…
-
“无”的智慧之进路|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五章老子的哲学第二节
一、以“无为”对治“有为” 对周文之弊,是诸子各家共同感受到的。儒家认为当时的周文(周代的礼乐文化),不但出现“文胜质”的偏差,甚至已经落到“有文无质”的地步。因而主张要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