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心
-
科学的性质及其威势|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5卷第3章<西方思想之冲激>第2节
中国传统的学问,是内圣成德之学,是“道统”脉络上的学问。以前称之为性理学、心性之学,今天我们称它是“生命的学问”,与希腊传统的知识性的学问有所不同(但并不相斥)。 由于中国学问…
-
季谦先生:牟宗三“良知坎陷说”释义
时间: 2012年6月2日 地点: 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白羊沟培训学校 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鼓掌) 这次号称为春季讲座系列,总共有六场,今天是第六场。今天的题目是《…
-
当人汩没陷溺于利欲之私、感性之杂之中而丧失其本心时,又如何能求有以复其本心?
但问题是在:当人汩没陷溺于利欲之私、感性之杂之中而丧失其本心时,又如何能求有以复其本心? 答此问题诚难矣哉! 其难不在难得一思考上之解答,而在虽得一思考上之解答而不必真能复…
-
以智识心——知性主体之透显|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九章荀子的学说第三节
荀子所说的“心”,与孟子不同。孟子所说的仁义之心——四端之心、不忍之心、良心、本心,乃是道德的心,是道德主体(亦曰德性主体)。而荀子所说的知虑思辨之心,则是认知的心,是认知主体(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