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实践
-
朱子“即物穷理”的时代意义|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6章<朱子的性理学>第六节
朱子系统中的“即物穷理”,是顺着“察识情变”而推进一步。因为已发之情必有所对(对此而有喜怒,对彼而有哀乐等等),所对者即是“物”(含一切对象性的人、事、物)。物、必有其所以如此存在…
-
曾昭旭:道理是用做的,不是用说的(《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五十)
子路每听到一句好的道理,就会立刻尝试把那道理做出来、活出来。如果还没做到,他就很怕又听到新的道理,就怕来不及呀!
-
当人汩没陷溺于利欲之私、感性之杂之中而丧失其本心时,又如何能求有以复其本心?
但问题是在:当人汩没陷溺于利欲之私、感性之杂之中而丧失其本心时,又如何能求有以复其本心? 答此问题诚难矣哉! 其难不在难得一思考上之解答,而在虽得一思考上之解答而不必真能复…
-
季谦先生:为人处事的自然之道(《为人与处事——员工培训讲座》)
人存在这个世界上,是要有理想的,是希望自己更好的;但是人是有阶段性限制的。了解这个道理吧,自己就可以既奋发不已,又随时很安定。
-
中国心性之学的意义——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六)(牟宗三 徐复观 张君劢 唐君毅 )
因中国此种由孔孟至宋明之心性之学,有此种特殊的性质,所以如果一个人其本身不从事道德实践,或虽从事道德实践,而只以之服从一社会的道德规律或神之命令与新旧约圣经一章一句为事者,都不能真有亲切的了解。换句话说,即这种学问,不容许人只先取一冷静的求知一对象,由知此一对象后,再定我们行为的态度。
-
中国文化中之伦理道德与宗教精神——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五)(牟宗三 徐复观 张君劢 唐君毅 )
而真正研究中国学术文化者,其真问题所在,当在问中国古代人对天之宗教信仰,如何贯注于后来思想家之对于人的思想中,而成天人合一一类之思想,及中国古代文化之宗教的方面,如何融和于后来之人生伦理道德方面及中国文化之其他方面。如果这样去研究,则不是中国思想中有无上帝或天,有无宗教之问题,而其所导向之结论,亦不是一简单的中国文化中无神、无上帝、无宗教,而是中国文化能使天人交贯,一方面使天由上彻下以内在于人,一方亦使人由下升上而上通于天,这亦不是只用西方思想来直接类比,便能得一决定之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