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体
-
唐君毅:思道
一 原彼道体,小大由之,于大不终,于小不遗。人能弘道,道亦弘人。体道在身,惟资行证;苟非其人,道不虚行。超彼思虑,议论徒纷,画饼不饱,望梅渴增。止于言思,只足成名。与道万里,世…
-
唐君毅:世出世间
一(赞道相) 原彼道体,无不包容。群星罗列,天有万重,而此道体,统摄太空。“空”在大觉,如海一沤。惟觉之理,弥纶宇宙。在物之理,犹为相对;绝对之理,超彼相对;万理交渗,融摄不二…
-
伊川义理转向:天理“只存有而不活动”|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4章<伊川义理转向与洛学南传>第2节
明道提出“天理”二字,伊川接着说“性即理也”,表示儒家思想中的“性”字即意指天理本体。伊川这句话,当然是儒家重要的“法语”,明道与所有的理学家(包括陆王)都是认同的。明道既卒,伊川…
-
以无为道与道之双重性|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五章老子的哲学第三节
一、以无为道与道体的形容 “道”是通名,人人可讲。老子是通过“无”来了解“道”,进而又以“无”来规定“道”。由“无”而“有”,再进到“无、有”与“物”的关系,这就是形上学存有论…
-
季谦先生:致良知的工夫之学——良知“四有句”(《阳明良知教四讲》 第3讲 良知教 第5节)(附视频链接)
所以在道德之教中,在良知的实践中,可以体悟“人虽有限而可以无限”,因为良知这个心即理本身,它就是一个自由的心灵,自由就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