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和
-
朱子四十岁以前的学思历程|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6章<朱子的性理学>第一节
朱子十九岁中进士,发迹很早,但就学术之建立而言,则是四十岁以后的事,如此看来,朱子实是“大器晚成”的类型。他四十以前的问学与苦参中和,虽然恒毅坚苦,但那些讲说,还不能算是“的实之见…
-
慎独、致中和|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八章中庸易传的形上思想第二节
一、慎独以成德 “慎独”这个观念,是上接曾子“守约”④而来。所谓“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是表示君子之心,必须常存敬畏。对于可见可闻之事,固然不可轻忽;而目所不见,耳…
-
“天命之谓性”所涉及的意义|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八章中庸易传的形上思想第一节
《中庸》和《易传》①的时代,很难确定。就其成为一部完整的文献而言,可能晚于荀子亦未可知。但就其义理的传承与语脉渊源而言,无疑的是孔门义理,而且是孟子之后应该有的一步发展。所以,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