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道
-
【儒学壁纸】第10套:观天地生物气象
在这个春天,让我们追随先贤大儒的哲思雅兴,从古画中取一片春和景明,以观天地生物气象,更是随时提醒自己,在我们的内心也升华出一个清明悦乐之境。
-
伊川义理转向:天理“只存有而不活动”|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4章<伊川义理转向与洛学南传>第2节
明道提出“天理”二字,伊川接着说“性即理也”,表示儒家思想中的“性”字即意指天理本体。伊川这句话,当然是儒家重要的“法语”,明道与所有的理学家(包括陆王)都是认同的。明道既卒,伊川…
-
二程异同|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4章<伊川义理转向与洛学南传>第1节
程伊川(西元一〇三三~一一〇七年)名颐,字正叔,小明道一岁。后世称明道为大程子,伊川为小程子,合称二程。 伊川年十八,游太学,时胡安定为直讲,以“颜子所好何学”试诸生,见伊川“…
-
天理的涵义|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3章<明道的造诣与地位>第4节
二程全书、外书第十二,有一条云: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明道说“天理”二字,是他“自家体贴出来”。“体贴”二字是关键。原始经典中的“帝、天、天道、…
-
对天道的体悟|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3章<明道的造诣与地位>第3节
一、道不即是阴阳,而亦不离阴阳 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曰“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亦形…
-
“一本论”的总意指|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3章<明道的造诣与地位>第2节
“一本”之论,最能显出明道圆顿之智慧,亦只有明道才能特显此圆顿之智慧。牟先生阐发此“一本”之义蕴,实最为明道之知音。兹再加条理,分节而简述之。 一、天人是一 天人本无二,不…
-
季谦先生:儒学的第三个系统——“以心著性”(《阳明良知教四讲》 第3讲 良知教 第1节)(附视频链接)
北宋初年,周濂溪,张载,程明道这三个人他们是从《中庸》、《易传》这个系统发出来的议论,他们的议论就是这个系统,就是心性合一当中的以“天道、性”为宗的一系统。而这一系统虽然以性天为宗,但是并不否定心与理合一,这个系统反而更加的圆满。
-
季谦先生:心即理与性即理(《阳明良知教四讲》 第2讲 心即理传统 第3节)(附视频链接)
如果是从心即理这个观念上建立的学问,他就是一个儒家的正宗,所以王阳明就说,我这良知之教,“我这里是千圣相传一点滴骨血。”
-
〔朝话〕天下万事万物皆失其理,焉能不凶(附:程明道《定性书》)
文/马一浮(节选) 原标题:示张立民(第一则) 日用寻常,何莫非道,一有差忒,遂致乖违。大凡动静语默,出处进退,辞受取与,皆有道存。舍此不讲,而别求玄妙,则是离性与道为二。 …
-
牟宗三:为学与为人(推荐:在轻松叙说中点破虚浮人生,值得反复阅读!)
所以说要做一个真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天天在社会里“憧憧往来”,昏天黑地,究竟什么地方是一个真的我,我在什么地方,常常大家都糊涂的,不能够把自己的真性情、真自己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