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伊川
-
居敬与格物穷理|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4章<伊川义理转向与洛学南传>第6节
《二程遗书》第十八有句云: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明道言存诚,是存养“仁体”,存养“於穆不已”之体。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亦是直通“於穆不已”之体而言。故敬曰敬体…
-
“论心”之实义|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4章<伊川义理转向与洛学南传>第5节
伊川论“心”之语,显得很模稜依似,很难得知其确定的条理及其立言之分际,亦很难了解其概念的本质的主张究竟何在?⑤他据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而说“心也、性也、天也,非有异也。”⑥在…
-
论性与论气|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4章<伊川义理转向与洛学南传>第4节
一、论性不论气或论气不论性 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一本此下云:二之则不是。)(遗书第六) 此条乃论性之法语。牟先生以为,无论是明道所说,或是伊川所说,皆可视…
-
仁性爱情|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4章<伊川义理转向与洛学南传>第3节
由于伊川直说“性即理”(心,不是性,亦不是理),所以对于“仁”的理解亦不同于明道,而直说“仁是性,爱是情”,终于开启了朱子后来所极成的“心性情三分”的思想格局。 事实上,明道专…
-
伊川义理转向:天理“只存有而不活动”|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4章<伊川义理转向与洛学南传>第2节
明道提出“天理”二字,伊川接着说“性即理也”,表示儒家思想中的“性”字即意指天理本体。伊川这句话,当然是儒家重要的“法语”,明道与所有的理学家(包括陆王)都是认同的。明道既卒,伊川…
-
二程异同|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4章<伊川义理转向与洛学南传>第1节
程伊川(西元一〇三三~一一〇七年)名颐,字正叔,小明道一岁。后世称明道为大程子,伊川为小程子,合称二程。 伊川年十八,游太学,时胡安定为直讲,以“颜子所好何学”试诸生,见伊川“…
-
季谦先生:朱熹“格致补传”(《阳明良知教四讲》 第3讲 良知教 第3节)(附视频链接)
致良知教,王阳明自己说这个良知之教是我九死一生得来,大家千万不要把它等闲看待。今天我们来讲格物致知之教,大家不要等闲视之。
-
〔朝话〕义理之学,贵乎自得,不以文辞为尚
文/马一浮 原标题:答杨霞峰 寄示诸文,义皆近正。足下学有师承,文不苟作,在今日可谓难能矣。 然义理之学,贵乎自得,初不以文辞为尚。是以伊川有作耒耜之喻,将恐理之或阙,不得…
-
『珍藏版』季谦先生《论语七讲》第4讲 仁智双彰——走向生命的坦途(附视频)
作为一个中华民族子孙,我们对自己要有责任感,我们把自己修养成一个仁且智的实践者。我们也希望把这种学说、这种理论,或说这种文化、这种智慧推广出去,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责任,对我们整个民族的责任。只要你肯认这种学问,你也非做不可,不容自已呀!所以一个人是不容许自己昏沉的,不容许自己怠情的;不昏沉就是觉、不怠惰就是健,觉与健,自强不息,这就是走向你生命的坦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