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即理
-
仁性爱情|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4章<伊川义理转向与洛学南传>第3节
由于伊川直说“性即理”(心,不是性,亦不是理),所以对于“仁”的理解亦不同于明道,而直说“仁是性,爱是情”,终于开启了朱子后来所极成的“心性情三分”的思想格局。 事实上,明道专…
-
伊川义理转向:天理“只存有而不活动”|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4章<伊川义理转向与洛学南传>第2节
明道提出“天理”二字,伊川接着说“性即理也”,表示儒家思想中的“性”字即意指天理本体。伊川这句话,当然是儒家重要的“法语”,明道与所有的理学家(包括陆王)都是认同的。明道既卒,伊川…
-
季谦先生:朱熹“格致补传”(《阳明良知教四讲》 第3讲 良知教 第3节)(附视频链接)
致良知教,王阳明自己说这个良知之教是我九死一生得来,大家千万不要把它等闲看待。今天我们来讲格物致知之教,大家不要等闲视之。
-
季谦先生:儒学的第三个系统——“以心著性”(《阳明良知教四讲》 第3讲 良知教 第1节)(附视频链接)
北宋初年,周濂溪,张载,程明道这三个人他们是从《中庸》、《易传》这个系统发出来的议论,他们的议论就是这个系统,就是心性合一当中的以“天道、性”为宗的一系统。而这一系统虽然以性天为宗,但是并不否定心与理合一,这个系统反而更加的圆满。
-
季谦先生:心即理与性即理(《阳明良知教四讲》 第2讲 心即理传统 第3节)(附视频链接)
如果是从心即理这个观念上建立的学问,他就是一个儒家的正宗,所以王阳明就说,我这良知之教,“我这里是千圣相传一点滴骨血。”